萨特《禁闭》的艺术特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06-07
在萨特的《禁闭》中,人物除了一个侍者外,就只有一男二女三个人,他们处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之中,作为“境遇剧”,为了将人和人的关系突出的表现出来,萨特将人物简约为三个。在《禁闭》中,已经几乎没有现实生活中“三重奏”的影子,但是关于“他人就是地狱”的感受,萨特不会比波伏娃与奥尔嘉的更少。
他在对“三重奏”的反思中,从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出发,得出“他人就是地狱”的结论,并将其放在特殊的境遇里加以表现。在《禁闭》的开始,只有加尔散和伊娜丝时,他们还能正常的交流,彼此关系还不算紧张,当艾丝黛尔出现后,他们三个人就开始在各自的欲望驱使下相互追逐,并相互折磨。
因为有第三者,即“他者”在场。因此,“看”就成为一种最为普遍的折磨,因为看让被看的人成为“物”,而且他们不仅时时看对方的外表和行动,而且他们还有了解对方的过去和隐私的欲望。他们既想相互理解,又相互欺骗。即使有两个人希望和解,意图交往时,马上就会被第三者离间和挑拨而不得不重新把自己孤立起来。即使第三者什么也不做,其余两人仍然感觉到他们处在“他者”的目光之中。
在各种欲望的驱使下,他们时时彼此勾结又相互伤害。如此,就陷入一种无休止的相互折磨之中。他们都试图逃避,但是又下不了决心,因为他们无法放弃自己的欲望。当一个人看到另外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出现嫉妒,感到自己被孤立,驱使他去挑拨和离间其余两者。
在开始时,他们都还尽量的掩饰自己的卑劣的真面目,到后来,他们对对方都了如指掌,并且认识到“他人就是地狱”时,就不再有任何的掩饰,采取了直接的攻击、揭短和谩骂。
在萨特的戏剧中,人物总是处在具体的“境遇”中,而这种境遇,都有存在主义的基本意象,即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存在先于本质和自由选择。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在萨特的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境域剧”中,表现的最为明显和充分。因为只有在具体的环境中,人通过自己的选择,才能不断造就自我的本质。因此,在萨特看来,人在本质上是自由的,在《禁闭》中,之所以出现了“他人就是地狱”的境遇,和他们三个人的自由选择是分不开的,因为三个人都品行恶劣、灵魂污浊,而且他们在“自由选择”时,都是以自己的欲望为出发点的。因此,他们在实现自己的自由时,却妨碍了他人的自由。
因此,他人才成为地狱。正因为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自私、卑劣的欲望,容纳个他们选择了相互追逐和折磨,萨特对这种选择是持否定和谴责态度的,
萨特在文学创作中,将生活中的具体的感受抽象成哲学思想,再以象征和寓言的方式上升到人类的基本境遇之中,将哲学和文学结合在一起。但是,他过于重视哲学思想的表达,而忽视了文学性,文学往往被作为表达哲学思想内容的形式。
在存在主义思想中,萨特都是作为最主要的代表,但是如果单就文学而言,波伏娃无论在语言的运用,还是对人物思想、意识和心理的描写上,都更有艺术性。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因为波伏娃在存在主义的地位逊于萨特,而对其文学未给予充分的重视,
萨特和波伏娃的《禁闭》和《女宾》中,都有“三重奏”生活给他们带来的感受和启示。不同的是,在萨特的《禁闭》中,“三重奏”的影响是以一种无意识的方式表现的。作为存在主义哲学家、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自由选择是趋向积极的,“三重奏”对他精神和心理的创伤,被他用理性的力量尘封在无意识之中。但是,“三重奏”的影响并没有消失,而是以“白日梦”的形式,带着各种奇特假面具,进入到意识领域。这种“白日梦”,在弗洛伊德看来,是和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很相似的。他指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有较大的的主动性。首先,他知道如何去加工他的白日梦,从而使之失去令人刺耳的带有个人印记的声音,为别人提供欣赏的可能性;他也知道如何有效的掩饰他们,以使他们那受到压抑的源泉的起源不易察觉。此外,他拥有处理他所独有的材料使之忠实地表达他的幻想中的观念的非凡能力。”
《禁闭》是萨特对“三重奏”所留下的创伤性记忆和感受的一种“经过改装的梦”,是对生活中的感悟的一种哲理性的升华。他从三人的关系演绎出作为抽象的人和人的关系。并将其放在一个基本的境遇中,在《禁闭》中的环境,是整个人类社会的象征或寓言式的再现,人物也都带有典型化的特征。可以说,存在主义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方法有一定的学习和继承。“境遇剧”对现实主义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有一定的借鉴,但是区别在于,同是典型的的环境或境遇,在现实主义文学中人物的性格是固定不变的,而在存在主义文学中,人的本质是在自由的选择中不断的创造和变化的,自我始终是在自由选择中开丰富和发展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