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哪个区历史最悠久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11-19
淮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
淮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早在五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活了。
  在城东北六十里的青莲岗,解放前曾挖出许多珍贵文物,有各种形状的石斧、石锌、石凿、石刀,还有原始人烧食物遗迹上的陶土又叫红烧土。一九五一年十二月,这些文物引起了省有关单位的重视。根据考古学家的考察和研究;这些东西是江淮流域景早的原始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一个分支,属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的阶段,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这个文化遗址,被史学界称为“青莲岗文化”,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第一册有过记载。青莲岗文化遗址现在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宋集乡音莲村。

上古至战国
  我们的祖先一般总是习惯以名山大川为标志来划分行政区域。淮河为四渎之一,自然成为划分地域的标志。五帝时代,天下开始划分为九州。淮河之北为徐州,淮河之南为扬州。淮安地处淮河南岸,成为扬州的属境,并一直沿袭到商周时期。
  淮安周代即有文字记载的文明。淮河在淮安境内,古代有上、中、下三个大的洲渚,统称三洲。(天启《淮安府志》②卷二“三洲”条云:“在山阳湾对岸。”所谓山阳湾,就是指淮河在山阳县即今 淮安境内的绕行的一个大湾子。它的方位,北从淮河(今废黄河)南岸老坝向南,经钵池山直至河下,转弯向东北,至季桥大湾,再向北到涟水大桥。这一段大体呈U字形的湾子就叫山阳湾。这本是古淮河的主流。今废黄河从老坝向东北到涟水,本是古淮河的支流。明万历初堵塞老坝口,向南主流不通,支流即成为主流,直至今天。
  三洲从来就是旅游胜地。这里虽属东夷,但物产富庶,风景宜人。周幽王(前781—前771)曾率领他的臣仆来这里鼓锺游乐。《诗经·小雅·谷风》中,有一首叫《鼓锺》的诗,就是他们君臣在这儿活动时,地方诸侯为之演奏的歌曲。歌词分四章,内容为:“锺敲得锵锵地响,淮水浩浩荡荡地流淌,我们忧愁的心儿很伤痛。善良的君子啊,我们真情地将你念想。锺声敲得和谐,淮水流得通畅,我们忧愁的心儿很悲切。善良的君子啊,你的优良品德永远不会泯灭。敲动着铜锺,打击着大鼓,在淮河这三块大的洲渚上作乐,我们忧愁的心儿很悲悼。善良的君子啊,你的优良品德永远诚实无欺。锺被敲得钦钦地响,同奏的还有瑟、琴、笙、磬,声音很协和。此外还有雅、南和龠等乐器,一点儿也不杂乱。”③其寓意前人多有解释,大意是说,周幽王不务正事,骄奢淫逸,带着群臣来淮河三洲这偏僻的地方来旅游,将本来在庙堂才能演奏的庄严的乐曲,在这不合适的地方表演,真是不应该啊。此歌的作者是希望通过歌词表达对幽王的讽谏。这首诗是我们这块土地上见于记载的最古老的民歌。
  春秋时代,淮之北属齐国,淮之南属吴国;淮安则为吴国之地。鲁哀公九年(前486),吴王夫差打败越国之后,积极北进伐齐,妄图称霸中原。为了运送粮草军需,自扬州向北缀连原有的一些湖泊洲渚,开凿了一条邗沟,直通淮安,进入淮河。这条邗沟便是今大运河的前身。邗沟与淮河的连接处叫末口,后来这里叫北辰坊,唐宋时代在这里筑有北辰堰,以通南北的船只。明代新城筑了以后,它成了新城的北水关。现在这一段淮河故道成了两淮公路,它的遗址就在公路边上。末口是楚州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我们在那里建立了一座”古末口”的牌坊。据唐代卢恕记载,这里过去还有个伍子胥的庙。大概是因为他曾经谋划开凿邗沟有功,所以人们在这儿为他立庙。
  夫差好梦没做几年,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经过十年卧薪尝胆之后,又东山再起,一举消灭了吴国。于是,淮安这块地方又属了越国。这时已经是战国时期了。
  又过去几十年,处于湖北一带的楚国强盛起来,向东扩张。公元前355年,楚国吞灭了越国,夺取了淮河南北的地盘,淮安又进人了楚国的版图。这大概是我们这儿后来称做楚州的主要原因之一。
  秦
  秦朝统一天下,废除州的建置,实行郡县制。开始时天下共分三十六郡,后随版图扩大,陆续增至四十余郡。淮之北为东海、泗水、琅琊等郡,淮之南则属九江郡。每个郡又辖县若干。古人取地名,往往以所在山水的阴阳来称呼,山之南曰阳,水之南曰阴。我们这里在淮河之南,所以这里新建的县叫做淮阴县,属于九江郡的一个县。
  秦汉时代的淮阴县的辖境,与后代的淮阴县有很大的不同。按照以淮水来分界的原则,应当包括淮河以南今清河区、清浦区、淮阴区一部分、楚州区全部,甚至还包括更南、更东边的一些地方,治所在今淮安市楚州区境。而今淮阴区在废黄河以北的部分,当不属于秦汉时代的淮阴县。
第2个回答  2013-11-19
应该是楚州区
第3个回答  2013-11-19
清河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