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工艺美术珐琅器工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03

明清时期,工艺美术中的珐琅器工艺经历了显著的发展和变革。明代景泰蓝(掐丝珐琅)在元代大食窑的基础上崭露头角,御用监设立厂专门生产,以宣德年间的云龙盖罐为代表,专供皇家使用。景泰年间,内廷作坊制作的景泰蓝保持了前代水平,略有创新。万历时期,掐丝珐琅以其掐丝短促、釉色鲜明的特色,成为一大革新,尤其民间制品,主要供闺阁妇女使用,不涉及文人收藏。


清代景泰蓝在宫廷和民间都十分流行,产地扩展到北京、扬州、九江和广州等地,风格各异。清代錾胎珐琅在明代罕见,但在清代繁荣起来,与广州发达的錾铜工艺有关。内廷珐琅厂也尝试制作錾胎珐琅,但数量不多。画珐琅在明朝就有提及,但现存实物多见于清代,康熙时期有试制和规范化的产品。据推测,最早可能源于广州,西欧画珐琅器传入后,由当地工匠试制烧制。内廷珐琅厂在传播技术上可能稍晚于广州工匠,影响有限。


广州是画珐琅的最大产地,不仅有规模庞大的行业和作坊,还向宫廷输送匠人和珐琅料,产品风格多样,既有皇家御制(恭造),也有地方特色(外造)。然而,晚清时广州画珐琅逐渐消失,北京民间作坊虽仍在生产,但质量已大不如前。透明珐琅主要在广州独家生产,而烧蓝工艺则在城乡首饰店普遍。清雍正时期的画珐琅花蝶盖罐,无疑是这一时期工艺美术的瑰宝之一。


扩展资料

中国明清两代均建都北京,其文化艺术上承宋、元,继续发展,不断提高。同时,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和满族等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点,对汉族传统文化产生了某些影响,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明清两代对外贸易比较发达,在输出的同时,亦引进了一些阿拉伯和欧洲的工艺,加以模仿、吸收、消化,为明清时期工艺美术的发展,灌输了新的血液。 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前后经历了549年的发展变化,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时代面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