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京官中,谁掌握的兵权最大?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9
枪杆子里出政权,兵权是历来最受重视的权力之一。由谁掌握常是一个关键问题。清朝的时候,按照规制,兵部统辖全国兵权,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兵部更多是扮演执行机构的角色,它没有太多参与决策的权力。 兵部主要负责全国武官推举考核、调发兵役、颁布军律、查验物资、举行军事围猎演习、设置哨探、颁布出境勘合等事务。对于兵权而言,执行虽然重要,但大权主要集中可以决策的人手中。清朝兵权就像一个大蛋糕,由不同群体划分,只是大小不同,不同时期也有变化。 ​ 清朝建立之初,当时兵权掌握在议政大臣手中。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时,为了集中资源打仗,授予亲王大臣极大的权力,那些八旗旗主几乎可以跟努尔哈赤平起平坐。而在八旗制度外,努尔哈赤又设立议政大臣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皇太极继位后,开始通过种种手段,集中皇帝权力,打压八旗旗 *** 力,但议政大臣的权力依然很大。不仅是兵权,在军事、经济、外交上,皇帝都要跟议政大臣共同分享权力。 ​ 有些时候,议政大臣如果提出反驳,皇帝只能收回自己的意见。这种情况在鳌拜专政时最为明显。鳌拜当时就是以议政王大臣的身份,挟持幼帝,掌握兵权,独揽大权。 议政王大臣权力如此之大,很快引起反弹。到了康熙亲政后,开始夺去议政王大臣的权力。但是,议政大臣原本掌握的权力极大,一下子空出来以后,肯定需要新人补上。 ​ 按常理来说,内阁是清朝最高行政机构,应该将兵权交给内阁大学士。可是康熙不愿意,他要把所有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就让南书房替代议政大臣掌权。南书房的人员从翰林挑选,学识极高,专门陪康熙读书。 南书房被改成为皇帝提供意见,帮忙处理事务,充当顾问的角色。这些入南书房的官员,职权上可能没有掌握兵权,但因为参与决策,成为当时清朝最有兵权的京官。到了雍正设立军机处后,情况又有不同。军机处可以皇帝集中更多权力。 ​ 军机处设立本就是为了处理军事,入选军机处的官员可以为皇帝提供建议,由皇帝决策。南书房在军机处设立后,就失去原有的权力。其实,在南书房或者军机处后,清朝兵权实际都集中到皇帝手中,只不过相比较于其他官员,这些能入选的官员,兵权还是比较大。 跟南书房的区别在于,南书房的人选主要是翰林出身,军机处的人选范围会比较广。兵部也并未完全没有参与决策的权力。 ​ 雍正设立军机处后,清朝常从内阁大学士中挑选军机大臣,而军机大臣中常常兼任部院衙门的事务。 所以,兵部有机会通过这种迂回的方式,参与掌握军事决策,掌握更大兵权。但总体而言,清朝设立军机处后,京官中想要获得最大兵权,必须入选军机处。 ​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咸丰时期,太平天国起义让清朝险些失去江山,朝廷无奈又没钱,只好让各地编练军队。 从曾国藩开始,清朝兵权开始发生逆转性变化。过去兵权属于朝廷,现在兵权更接近于私家军。军队更多是服从统帅的命令,而非朝廷的旨意。 ​ 八国联军侵华后,朝廷权势衰退,兵权更多被挪移到地方私人手中。当然,京官中军机处依然是最有兵权的官员,只是大势所趋,整体权力下降很多。 军机大臣可以调动那些一般的官员,但如果像李鸿章那样,兼任北洋大臣,掌握北洋海军,外交军权一把抓的官员,军机处想要调动也很困难。军机处没有一直伴随清朝灭亡。清朝后期,军机大臣与内阁大学士同时被废,朝廷改设内阁总理大臣。 ​ 不过,内阁总理大臣没有兵权。光绪年间改兵部设立陆军部,后来有把陆军部中的军咨处单独列出,改为军咨府,掌握全国军事。 这也只是名义上的划分,以实权来说,当时清朝最有兵权的就是袁世凯。他兼任的内阁总理大臣名义无兵权,却掌着北洋军队,而载涛掌着军资处,却是无兵可调,只能看着清朝灭亡。 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脑洞外星人,一个研究地球历史的外星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