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回乡记:老家的农村,房子大多空置,很少看到年轻人的身影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1
文:于德全

图:来自网络

趁着工作的间隙,我回了一趟苏北老家的乡村。离家这么多年,我还是第一次在四月份回去。因此,也有机会领略了它截然不同的之美。

家是我温暖的摇篮,是我爱的港湾。回到家中看到亲人,无比激动,卸去满身疲惫,和父亲唠唠家常,抱抱跟着父亲生活的孩子,他们是我最温暖的挂牵。

在我家门口有两棵树,一颗是冬青树,另一棵也是冬青树。这次再见它们,好像比以前长大了许多,或许是春天的原因,或许缘于老爸的精心修剪,它们看起来不再是那么凌乱,像极了小时候不爱学习的我,没有大人的盯点的时候,就会偷懒,就会开小差。

每次的回故乡,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次的回来本应该在清明节的时候,毕竟高速免费还可以省一些,无奈临时有事耽搁了几天,推迟了行程。

直到今天为人父母了,才真真的对“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有了更深的体会。恨不得把日子切开了过,揉碎了过。真想把五分之一切成儿子,五分之一切成爸爸,五分之一切成老公,五分之一切成小弟,最后留五分之一,才做做自己心里的那个自己。

再看看这每一个角色都很难,难到自己最后都不知道做哪一个,最后只好揉碎了,自己个还是自己个。回到家所有的杂事都因闺女的一个拥抱烟消云散,闺女拉着我的手从村子里逛了一圈,村里的人越来越少了。特别这个时候回来,见到的都是老人,用老家话讲“都是土埋了大半截的人”。

村里的房子大半都空着,几乎看不到一个年轻人的身影,刚修好几年的水泥路上人也越来越稀少,本来大家都本着要想富先修路的思维,把村里的路修的越来越现代化,可惜最后人去屋空,终究最后也没有留住志向远大的年轻人。

他们中,有的带着梦去了一线的北上广深,有的去了经济比较发达的苏南地区,还有一部分去了县城大小电瓶车厂,也都买了房在县城安了家,一年也回不来几次。想想当年村庄大人孩子无比热闹的场景,心里忽然感到酸涩无比。

身边的闺女摇了摇我的手说“爸爸,带你看水鸟。”我并没有从她稚嫩的话语里听出她说的是什么,顺着她的手指向的地方,水面上有一个小鸭子似的水鸟,形单影只,或许是家养但更像是野生。仔细看了一下这所“万通桥”,两边的小河里水面长满了浮萍,覆盖了整个河面,显然河里应该鱼已经不多了。

闺女像个小导游一样,带着我在村子里转了一圈,毕竟自从春节之后,她一直在老家生活,算起来也将近两个月的时间了,从她嘴里说出的标准的“丰普”话里,就可以知道她快入乡随俗了。

这次回来从进镇上到村里,马路两边除了绿油油的小麦以外,就是遍地的油菜花,屋前屋后,田间地头,凡是不能种小麦的地方全都有,正是油菜花盛开的季节,甚是漂亮。这也是老家人,在入秋以后换点零花钱的一些资本。

不恨时间过得快,只叹自己现在还不能自我支配自己的时间,陪家人的时间太少,在家的时间算得最满也就24小时,又要把老爸一个人放在老家,守着老屋,虽然田地早几年前就承包给了别人,但是他也从来没有闲着过,为我,也为这个家。

临行的早上,爸妈提前买好了鸭蛋,准备到生活的城市自己腌制咸鸭蛋,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孙子喜欢吃,更把院子里的青菜,蒜苔早已经打包好了,冰箱能带的肉,鱼啊也都能装的都装上了,回了趟家,就显得后备箱小了一点,父母的心直到这般年纪才懂了。

闺女问:“爸爸,我们啥时候回来,家里的小白(小狗的名字)还没吃饭呢”,我竟然不知道怎么回答,或许是年底,或许还要再久一些,因为你马上要上学了。

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再见了,我的老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