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修大运河叫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20
问题一:隋炀帝修大运河主要是写了什么内容 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动用百余万民工挖通济渠,连接黄河淮河,同年又用十万民工疏通古邗沟,连接淮河长江,构成下半段。三年后,用河北民工百万余,挖永济渠,通涿郡(今北京)南,构成上半段。又过两年,疏通江南河,直抵余杭(杭州)。至此,共用五百余万民工,费时六年,大运河全线贯通,全长两千七百余公里,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隋朝大运河是在已有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通的。它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问题二:隋炀帝的运河叫什么? 京杭大运河。但我们今天所说的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京杭大运河,古名“邗沟”“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与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春秋吴国开凿,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元朝翻修时弃洛阳而取直至北京)。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其部分河段依旧具有通航功能。

炀帝即位后,都城由长安迁至洛阳,经济要依靠江淮。605年,他下令开通济渠。工程西段自今洛阳西郊引谷、洛二水入黄河;工程东段自荥阳县汜水镇东北引黄河水,循汴水(原淮河支流),经商丘、宿县、泗县入淮。通济渠又名汴渠,是漕运的干道。公元608年又开永济渠,引黄河支流沁水入今卫河至天津,继溯永定河通今北京。610年继开江南运河,由今镇江引江水经无锡、苏州、嘉兴至杭州通钱塘江。至此,建成以洛阳为中心,由永济渠、通济渠、山阳渎和江南运河连接而成,南通杭州,北通北京,全长2700余公里的大运河。
评价八个字: 弊在当时 功在千秋
在历史上,大运河是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中国军事,交通、经济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都起过重要的作用。
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二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47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在历史上,大运河曾是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中国交通、经济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都起过重要的作用。它自北而南穿过的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等都是物产富饶、经济发达的地区。沿岸的北京、天津、德川、徐州、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和杭州等众多的城市,犹如一颗颗灿烂的明珠,镶嵌在运河之滨。大运河是中国历代劳动人民和工程技术专家改造自然的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是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又一象征。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开凿于公元605~610年(隋炀帝大业六年)。由于中国东部地区,北起华北平原,南止杭嘉湖平原,平畴坦荡,沃野千里,数条东西走向的大河,给这一广袤地域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同时也割裂了南北交通,没有一条南北向的天然河道沟通由西而东并列平行的几条大河,联结相互分隔的不同流域。这种情况在古代大大影响了各流域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政治上的统一。因此,修凿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就成为人们梦寐以求的奋斗目标。为将这一梦想变成现实,中华民族的祖先曾作过数千年的艰难探索。早在2500年前的春秋时代,当时割据一方的大大小小的诸侯国,竞相修明内政,争强称霸,即开始凿筑多条人工运河。到了春秋末期,一条沟通长江下游与淮河下游的人工河道,在中国东部平原地区第一次出现了,这就是崛起于长江下游的吴国在公元前486年开凿的邗沟。这条运河成为后来陆续开凿的纵贯中国东部大平原的京杭运河的最早河段。公元589年,隋王朝结束了300多年的长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了全国。为了沟通国都长安与东南富庶地区的联系,便于从黄河下游和江淮地区转运漕粮,以及加强北部边防,隋朝全面规划了运河建设,大规模开凿了以洛阳、开封为中心,北起耽郡、南达杭州的运河网,习称南北大运河。开通大运河的意义还在于运河方便了南北方的人员往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进民族融合的作用。大家知道,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分裂格局最长的时期,长达400余......>>

问题三:杨广修了哪条运河?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当时吴王阖闾为了向西扩张势力范围,下令开凿自太湖直达长江的胥溪。
早在2400多年前,吴国为北伐齐国争霸中原,在江苏扬州附近开凿了一条引长江水入淮的运河(称邗沟),以后在这基础上不断向北向南发展、延长尤其经隋朝和元朝二次大规模的扩展和整治,基本上完成了今日京杭运河的规模。京杭运河的许多河段是利用原来的天然河流和湖泊,部分河段是人工开挖的,运河水流主要从沟通的天然河道中得到补给。
到了隋炀帝的时候,开始进行大规模的修建大运河。隋炀帝修建大运河的工程分4段进行。
公元605年4月14日(隋大业元年三月二十一日)隋炀帝“命尚书右丞皇甫议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前后百余万,开通济渠”。通济渠起于洛阳城,西引b(即涧水)、洛水入黄河;又从极清(今河南荥阳县把水镇东北周黄河水向东到洋州(今河南开封),再顺汴水经商丘,折向东南,接通蕲水,经皖北至淮阴入淮水。第一段工程沟通了洛水、黄河和淮河。
同年,隋扬帝又征发淮南民十几万开邢沟。
608年2月,再次下“诏发河北诸军百余万穿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深郡”。
611年元月,隋炀帝“敕穿江南河油京日至余杭,800余里”。这段工程的告竣,全长4000多里的大运河贯通,成为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问题四:隋炀帝时修建的大运河是现在的什么河 也是运河,只是剩下一小段了
隋唐大运河途经豫、皖、苏三省,在安徽境内有150多公里。当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通济渠出河南后,经安徽淮北、宿州、泗县,在江苏盱眙入淮。安徽境内的隋唐大运河除个别段落被改造使用至今,其余段落已淤塞。目前,唯一“存活的”的隋唐大运河遗址处在我县境内,西起唐河交叉点,横穿泗城后向东北至濉河,全长约25公里的,遗址基本保持了隋唐大运河通济渠的原貌,功能已经发生改变,但仍可发挥着灌溉、分洪的水利作用

问题五:杨广修的运河是什么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分三大段,北段名为永济渠,南起洛阳,北通北京西南。中段包括通济渠与邗沟、通济渠北起洛阳,东南入淮水,邗沟北起淮安,南到扬州(江都)入长江,南段名为江南河,北起镇江,南到杭州,。前后历时5年,全长2000余公里,后经元朝疏浚,成为现在的京杭大运河

问题六:隋炀帝修的大运河经过今天哪个省份 隋炀帝时期开凿的运河不是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是元朝忽必烈所开。
隋炀帝时期开凿的运河称为古运河。分两段,一段是从杭州到洛阳,东南-西北走向;另一段洛阳到北京,西南-东北走向。现在所说的京杭大运河是南北走向,仅在扬州以南的大部分重合,特别是江南重合。而在扬州至淮安段又称为里运河,该段与隋炀帝开的古运河不重合。
目前古运河仅在江苏、浙江可以航运,安徽、河南段早已淤塞。

问题七:隋炀帝杨广即位后建造了什么大运河 隋炀帝杨广即位后,为了加强对全国政治上的控制,并且使江南地区的物资能够更方便
地运到北方来,加上他个人追求享乐,一开始就办了两件事:一是在洛阳建造一座新的都
城,叫东都;二是开一条贯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

问题八: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什么? 1、为了巩固隋朝的统治,加强南北交通。
2、便于从江南搜刮财物,方便乘龙舟去游江南也是原因之一。

问题九:隋炀帝时修建的大运河是现在的什么河 605年至610年,隋炀帝动用百余万百姓,利用之前众多王朝开凿留下的河道,修隋唐大运河。至此,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的隋唐大运河开通。――常识工程篇。

问题十:隋朝大运河是谁修建的? 隋炀帝杨坚派人修建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