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的醇香与收获——听张娟老师主题讲座所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3
          年末的醇香与收获

              ——听张娟老师主题讲座所得

                            文/冯燕

        2019年的最后一天,收获一枚甘果,享受一份美宴。

        为提高我区初中语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我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潘集区教研室胡泽玲老师组织安排了一场有意义的专题讲座。特邀嘉宾凤台四中张娟、魏萍等一行人,于2019年12月31日上午八点半汇聚于潘集区实验中学大会议室,张娟以主题“文本特质与课题研究”进行了讲座,参会人员系全区各中学抽派的一二名优秀教师。在场所有聆听此次讲座的老师各个受益匪浅,连声说好。

      “立学以读书为本” “业精于勤”,这是我听完讲座最深的感悟。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师大硕士,取得多项荣誉的张娟老师以勤勉而顽强的钻研精神在教育这片土地上开垦出属于自己的一片乐土,可谓是硕果累累,成绩斐然!​

        今天上午的讲座主要谈了文本特质与课堂研究。就自己所听、所悟的内容,先说一说“文本特质”:

        语文教学乃人文教育,能产生人文力量培养人文素质。如何能打造高效课堂教学就需要了解文本特质,用多种方法解读教材、解读文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那么文本解读应该是语文老师在教学生涯中所要时时关注、研究的。

        什么是文本特质呢?可以说文本特质的课堂的第一生产力即一个文本所具有的区别于其它文本的标志性属性。据文本特性可化为主题型文本、语用型文本、写作型文本、诵读型文本、思辨型文本、积累型文本、跳板型文本七种类型,我们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规范文本。比如《海燕》《美丽的颜色》两篇文章,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处理成诵读型文本,《木兰诗》则可处理成诵读型文本和主体型文本的复合课型。语用与精神价值的双向开掘,由浅入深,即可把学生的精神成长推向高处。另外,《谈创造性思维》可处理为思辨型文本;朱自清的《春》可处理为诵读型与写作型文本的复合课型。朗读是学习文本的最好方式,写作则可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刘姥姥进大观园》在教学中则可处理为跳板型文本,由内而外阐发开去,联系《红楼梦》中其他人物的比衬,结合其时代背景及其作者所处的环境,还有自己的思考,即能开发一堂大气、有价值的课堂——张老师就是如此。

        王君老师说:“当我们面对一个文本,不要忘记自己的特殊角色:我们不仅是语文老师,我们更是这个时代的语文老师,我们不仅是一名语文老师,我们还是一名教育者,而且我们是必须要直面这个时代的教育者。”当我们有了这样的意识之后,再来看文本,就能打通古典与现代、沟通文本与生活;就能敏锐地带着平日里对学生的精神困境的关注和思考直面文本;就能凭借一种教育者的直觉,发现文本那些可以缓解学生精神饥饿的资源,然后进行再创造,上出直抵学生灵魂的语文课。教师教学应具有艺术的独特性,融文化、精神于自己的生命之中,渗透智慧及其个性于自己的心灵深处,让自己的境界不断地提升、发展。​

        现在再来看看“群文阅读”:应该说群文阅读是一种多文本阅读教学实践活动,初中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活动应该以解决教学重难点、整合教材内容、丰富学生阅读认知、开阔学生阅读视野以及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为目的实施。钱梦龙说:“青春语文与其说是一种语文教学法,毋宁说是一种教学理念或教学风格,这一理念或风格落实道具的教学法便是群文教学。”

        所谓“群文”,即在较短的时间内,针对一个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其整合方法如下:同类信息整合法、寻找矛盾深思法、增删调换连比法、知人论事追问法、全副身心浸润法,所谓同类信息的定义,即对不同文本中具有相同气质的相同意义,指向的语言信息具有高度敏感,意识到它们之间的呼应和联系,有把它们共同构成为一个独立的语言场的冲动。其整合方法可以是单篇课文内部的同质信息整合;可以是单元内的或单元与单元之间的文本整合;可以是教材内容与多册教材之间实现的文本整合;可以是同一作者与不同作者的异质或同质文本的整合;可以是语文与社会生活的整合;可以是日常语文学习和语文考试的多重跨界的整合……我们在日常教学当中,多读、多想,学会思考、学会提炼并进行实践,把这些高层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自己有自己的眼界与视野,在自己努力探索中也会开发出一篇又一篇优质的课例。

        “吾生也有涯,吾生也无涯。”努力前行,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收获自然会到来。成功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而勤奋恰是那些优秀之人最突出的特性。张娟老师用自己的智慧与勤劳为自己开辟了属于自己的天地,真真实实的自己为自己在墙上开了一扇窗!

        今天,我们不仅学到了不少的理论知识还学习了张老师亲自实践的精神。刻苦学习、努力实践、全力以赴——为学生献上一堂堂好课,为自己的教学打造一把钥匙,开启自己的智慧之窗,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让年末的这场盛宴弥久留香,携着这份美好,不负韶华,向2020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