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好坏从看财报开始-资产负债表(六)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3

上篇 公司好坏从看财报开始-资产负债表(五) 主要聊了资产负债表和流动资产(也可以叫运营资产)中的现金,本篇主要来聊除现金以外的其他四个内容: 存货 应收账款 预付账款 其他流动资产

聊之前再来回顾下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除了用公式表达外,其实还有另外一种解读,即企业存在其实在为三个群体打工,分别是政府、金融机构和投资人(股东)。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企业要想存活就离不开这三个群体,首先是政府,它主要提供了基础设施,比如公路、稳定的社会环境,金融机构主要提供资金,投资人主要提供人力、物力、财力。

由于政府提供的是公共资源,虽然也被企业使用了,但不记录到财务报表中,但剩余的两个资源就被全部记录下来,提供资金的是债权人,它的权利在表中为负债,投资人是实际控制人,它的权利在表中为股东权益,负债加上股东权益就是企业的全部资源,也叫总资产,所以,总资产=负债+股东权益。

回到主题上来,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栏中,现金科目下面的一般就是存货。存货的概念很好理解,就是指等待销售给客户的产品。

单纯从这个一个数据来看,存货多意味着产品没卖出去,这并不是好事,但单看这个数据没有意义,因为存货多可能意味着更多销售。所以,我们可以把存货和净利润去比较,如果存货持续增加,且净利润也持续增加,那就说明这种存货的增加是良性的。

这里还要关注一个点,就是存货数据的稳定性,如果一家制造类公司的存货总是忽高忽低,那也不是个好现象,极有可能是因为行业的激烈竞争导致,一家处在激烈竞争中的公司是很难赚到钱的。

应收账款主要是指,公司把货发出去了,但对方还没给钱,就会被记为应收账款,这个数据当然是越小越好,因为欠款总会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比如拖了很久才付款,或者拖到最后就不给了。

单看应收账款的多少和存货一样,都没意义,存货可以跟自己公司净利润是对比,应收账款则要放到行业里去比较,即看自己的应收账款水平在同行平均水平之下还是之上,如果是之上,说明应收账款有点多,存在潜在的回款风险,对企业盈利能力构成影响。

预付账款简单理解就是公司已经把钱给了,但货还没收到。其他流动资产也一样,主要是指一年内到期的资产,但公司现在还没收到现金。

基于以上几个概念,我们可以延展出另外两个财务指标, 流动比率 速动比率

流动比率表示企业流动资产中在短期债务到期时变现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简单来讲就是反应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

说到这里就要问,这个指标多少合适呢?或者说好公司一般都是一个什么样的比率?

仅从公式上来看,如果流动比率大于1说明流动资产合计是大于流动负债的,这能说明公司有偿还短期负债的能力,是好事情,但这个数据是不是越大越好呢?

格雷勒姆的观点是,流动比率不低于2,是防御型投资者的选股标准。但巴菲特在选择股票上就不会追求高于2的流动比率,因为他更看重的是企业的销售能力,就是如果一个企业的销售能力很强,就会源源不断的带来现金,虽然在资产负债表上并未显现出更高的流动比率,但并不影响偿债能力。

关于速动比率,这个指标主要是对流动比率的一个补充,其主要目的也是反应企业的偿债能力,不同的是计算范围略有差异。

这里的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计算范围的差异就在这个减去存货上,这个指标主要是因为存货在流动资产中流动性最差,以及存货可能已损失报废没作处理,或者已抵押给某债权人以及存货估价与市价相差悬殊等。

所以,去除存货数据,就去除掉上面的不确定因素,最终得出一个更加纯净的偿债能力数据,这个数据国际上公认的标准比率为1,我国目前较好的比率在0.9左右。

结合上篇的内容,我们主要聊了资产负债表,以及资产负债表项下流动资产的相关指标,内容主要谈及了现金、存货、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其他流动资产。

关于资产负债表,主要的内容就是要理解财务上的记账逻辑,即一个公司要赚钱也要花钱,但赚的钱有时不会立刻反应在现金上,花的钱也同样不会马上有现金流出,但这些都要被记录下来(权责发生制),这些记录无论冠以怎样的名称,最终要符合一条规则,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通过了解流动资产,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公司的偿债能力,由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去判断公司的好坏,但这并不绝对,就像医生看检查报告,身体的某个指标超出正常范围并不能说明身体一定有问题,最终的判定还需要综合观察,企业的财务报表也一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