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间悠远的悲歌——对《登幽州台歌》的赏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8
                    登幽州台歌

                              唐代: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虽仅仅22字,却成为了历代文人们的抒发悲伤情绪的代表。

        这首诗的题目是《登幽州台歌》。幽州台,是战国七雄之一燕国时期燕昭王为招纳贤才所修建的黄金台,又称蓟北台。诗人没有写“登黄金台歌”,或是“登蓟北台歌”,可以看出诗人对于“幽州”赋予的内涵和情感。据《周礼·夏宫》记载:天下共分扬州、荆州、幽州、冀州和并州。周武王平殷后,封召公于幽州。登上幽州台,就会有深厚的历史感和沧桑感。

      陈子昂是一位博览群书,有政治远见的文人。可陈子昂生活的年代,恰是武则天当政时期,信用酷吏。诗人直言敢谏,对武则天的不少政见提出意见。也因此屡次贬谪,甚至一度因“逆党”受到株连。

      这首《登幽州台歌》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当时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征伐契丹,陈子昂任右拾遗参谋军事。武攸宜缺乏将略,军事失利。陈子昂屡次谏言,不仅不被采纳,还被贬为军曹。登上幽州台的陈子昂,这个曾经燕昭王招贤纳士而修建的幽州台,想起曾经姜太公受命于周氏二代,成就伟业,是多么苦闷又忧愁。

      站在幽州台上,环顾四周,极目远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诗人见不到的“古人”,大概不仅仅是指燕昭王,还有像燕昭王能够招贤纳士的历代贤明君王。而“来者”,指的是后世那些明君贤士,可惜啊,与自己遥遥无期,无缘相识。陈子昂不禁悲从中来,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愤懑油然而生。

      如果说前两句是诗人环顾四宇二声悲怆之情,那么“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是诗人俯仰天地之间瞬间喷涌出内心无限的感慨。“天地之悠悠”,是指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值得回味的是“悠悠”这一叠词,这重复而又绵长的音节,更加渲染和加重了诗人的内心无穷无尽的悲愁。诗人把无限的忧愁和悲怆仿佛融入到这悠悠天地之中,漫延到天高地远,漫延到地老天荒,似乎把诗人的忧愁与悲凉赋予天地间的广阔与大气。诗人孤独,寂寞,又如陈子昂般傲骨,又如天地般苍凉。

      “天地悠悠”与“独”,形成强烈的对比与反差,更加突出了在这茫茫宇宙中生命的渺小,流露出诗人对生命渺小的无奈与悲凉。

      而诗歌的最后一句,把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无奈与愤懑,对生命短暂与渺茫的孤寂与悲凉,都凝聚在诗人“无语凝噎”的悲泣和泪水中。一个“独”字。写出了诗人的孤寂,写出了他内心的凄凉。

      喜欢这首诗,因为它的22个字,可以让这种悲愁放大到无限大,无限远;也可以把这无限大、无限远的悲愁凝聚到这形单影只的悲泣中。让这内心喷涌而出的愤懑、无奈、孤寂、悲凉,化为天地间浩浩汤汤,永不停歇的悲歌!

                        2020年2月28日于西安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