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投资和教育,结合在一起居然是这个答案:好好做父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0
        一年前读过的书《男人最有价值的投资——好好做父亲》,印象深刻。这本书的标题,也是自我鞭策的动力,甚至成了座右铭。它直指内心,是因为我喜欢投资和教育,它把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了。手握这个座右铭,最受益的是我,得到了人生重启的机会,有了第二次成长心路。在国际学校,很多家长认可我,我想可能是我有一颗真切希望孩子们进步成长的心。天下几乎所有家长们都有一颗盼着孩子成长的心,可有多少家长有一颗盼着自己再成长的心?当我感知到我既有一颗盼着孩子成长的心,又有一颗期待自己成长的心时,获得的感动是几何倍的激增,如同穿越沙漠后,被倾盆而下的大雨淋透了的感受——通透。

        有朋友玩笑着说:“你一定是宝妈之友,宝爸之痛!”我说:“你怎么知道我一直享受着戳宝爸们的痛点呢?”

        有朋友说:“你是个用心的爸爸,是爸爸们的榜样!”我说:“在有女儿前,我不修边幅,我是宅男,我没有追求(当然改变也有我爱人的功劳)。况且,我不明白,现代社会不是年轻妈妈们更不容易吗?如果是全职妈妈,全程带娃的心累只有带过娃的能体会;如果既要工作又要带娃,又多了一份艰辛,更是不易;如果只工作不带娃的妈妈,或许有苦衷,但不会被大众点赞,可不就是和很多爸爸们一样吗?那爸爸们为什么能理直气壮地只工作不带娃,而妈妈们只工作不带娃就听上去有点失职呢?是我们社会文明程度还没到?还是大众缺乏思考力?我不是为妈妈们鸣不平,仅仅是好奇和困惑。”

        我继续开玩笑的补充道:“我挺乐此不疲的,因为发现了我的一个副业:敲醒更多的爸爸关注孩子的养育——养好且要教育好!不是挣了几个钱,把奶粉钱扔出来就是尽责,差了远的去了!不过话要两说,有些妈妈太强权,从不给爸爸机会,嫌弃这嫌弃那,要求太高,扼杀了爸爸们表现的机会。”

        以下是我一年前读了《男人最有价值的投资——好好做父亲》后的读后感,再次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也是敲醒爸爸们的“一把锤子”,希望妈妈们用好,爸爸们快点醒来!

        父亲,对于男孩意味着什么?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自传《无畏的希望》中写道,“人不是完其父愿,就是缮其父过。” 香港作家梁凤仪说过:“恐惧时,父亲是一块踏脚石;黑暗时,父亲是一盏照明的灯;枯竭时,父亲是一湾生命之水;努力时,父亲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时,父亲又是鼓励和警钟。”

        作家贾平凹曾说:“作为男人的一生,是儿子也是父亲。” 一位痛苦不堪的父亲曾这样述说:“我的前半生被父亲毁了,后半生被儿子毁了。”所以先看看父亲对儿子的影响吧!

        父亲是男孩通往男子汉的桥梁

        对于社会上较多性格“跑偏”的人来说,我始终费解。韩寒以前说过:“超女选出一个男的,好男儿选出一个女的。”郑渊洁补充道:“现在的男人越来越像女人,女人只好揭竿而起,越来越像男人。” 当然,就总的占比来看,上述的情况还是少数群体。言归正传,“男孩不男”的现象其实与父亲的影响有关。无论是心理学还是社会学,都证实了父亲在男孩性别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佛洛依德认为:男孩在发展过程中会有意识无意识地模仿父亲的角色行为,从而形成具有鲜明性特征的行为。如果父亲在家中是果断的、具有支配性的、比较MAN的,男孩往往表现出高度的男性化;反之,如果父亲在家是“妻管严”,男孩会表现得偏女性化。

        父亲是儿子的“胆”

        父爱如果缺失,男孩变得胆小怕事的可能会增加。作者孙云晓这么比喻“父教缺失的男孩一辈子会缺钙”,挺有意思的描述。不过,溺爱给予的胆就会产生强大负面效应。还记得,两个爸爸李刚和李双江吗?这两位公子爷,丝毫没缺“胆”,还“胆”肥的很。当时网友编的小对联还记得不? 上联:恨爹不成刚,下联:怨爸不双江,横批:投胎姓李。如何传授儿子正面的“胆”呢?后续在如何做个好父亲中谈到。

        父亲是儿子的教练和顾问

        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认为,对于12岁至18岁的男孩,父亲的教育最重要。这个时期的男孩,特别需要一位态度坚定、要求严格的父亲的管教与激励。这时候的男孩,身体慢慢健硕,但头脑十分简单冲动,往往不知天高地厚,分不清东南西北,找不到自我。然,父亲是最好的教练和顾问,帮助儿子拨云见日,看清事实。

        父亲是儿子自制力来源

        用一个普遍的现象来说明吧。如今男孩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不在少数,网络成瘾专家解释:男孩在5岁以后就会对父亲产生依赖和崇拜,父亲代表了权威、规则和精神动力,但一旦此时的父亲忙于工作,疏于与儿子进行思想沟通,孩子转而就会迷上网络世界。因为父亲没有陪伴孩子走向真实世界,他只能靠近网络世界,从而自制力越来越差。在心理学上,自制力有一个同义词,即“延迟满足”,意思是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暂时克制自己的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的一种人格特质。

        2004年北京国际心理学大会上,澳大利亚心理学家屈斯克利博士给出一个报告:让孩子们面前放两盘巧克力,一盘多一盘少,只要能多忍耐10分钟就可以吃到多的那盘。这项持续7年之久的实验结果是:在参加该实验近百名3至4岁的中国儿童中,超过80%的儿童只忍耐了几分钟就要去吃巧克力,而66%的澳大利亚孩子得到了多的那盘。可见中国孩子的自制力不容乐观。

        父亲对于女孩,又意味着什么呢?

        作家刘醒龙把女儿比作父亲前世种下的玫瑰。

        父女关系,女儿婚姻关系的模板

        某种情况,父亲是女孩的第一个“男朋友”。女孩对男性的认识往往是从父亲开始。心理学家罗斯派克认为:父亲对女儿的影响并不在童年时期就宣布结束,甚至到了青少年时期和成年时期,女儿与男性的关系也较多地受到她与父亲早期关系的影响。父亲为女儿提供了一种男性的榜样和行为模式,女儿往往从父亲身上的男性品质中寻找未来生活的参照,青春期的女孩甚至会把父亲看作未来丈夫的模型。研究婚姻的专家认为,女孩在寻找恋爱对象时,有意识无意识地寻找与父亲相像的异性。其次,心理学的角色互动理论指出:父亲在帮助女孩学习与男性打交道方面较为重要。

        如何做好父亲?

        1.理念突破:父亲完全有能力胜任教养责任

        爸爸不带娃,应该分很多种情况,根据孩子的年龄、爸爸的心态、妻子的态度等。在一岁前,由于半夜比较折腾,很多老爸由于上班太累说吃不消,也不会弄,笨手笨脚的。如果妈妈是比较爱管,要求严格的,很多爸爸在1岁后也习惯性回避不参与了,因为参与了可能还会被嫌弃。这种情况下,如果爸爸主观上想参与表现的,妈妈需要给予学习、表现的机会。但可惜的是,部分爸爸压根儿不想参与,觉得这些屎尿屁之类的活不属于自己的职责范围,一岁后的教育陪伴也参与甚少,一心赚钱养家,仍感觉自己的任务最重,心里还总是不忘给自己洗脑:养家的男人真辛苦。我认为这样的父亲是短时的、肤浅的、没有爱心、不会找寻生活乐趣的父亲。

        因此,做好父亲的第一步,要有意识地参与孩子的抚养过程,并且相信自己能够做好。

        2. 父教的两个基本品质:爱与管教缺一不可

        父亲参与陪伴和教育孩子是做好父亲的第一步,但往往很多父亲徘徊在两个极端:要么太过于宠爱孩子,缺乏管教;要么管教过严,缺少关爱与温情。

        第一类父亲,那个歌唱家李双江是典型例子。老来得子(57岁),万般宠爱。

        第二类父亲,能够对应的现实例子属“狼爸”了。棍棒式教育。

        心理学上根据两个品质,将教育方式分为4类:

        (1)权威性教养:这是一种对孩子既充满关爱又严格管教的方式;

        (2)专断型教养:对孩子过度管教但缺乏关爱;

        (3)纵容型教养:对孩子过度关爱但缺乏管教;

        (4)忽视型教养:对孩子既缺乏关爱又缺乏管教。

        来,各位老爸,你们对号入座吧。我很庆幸自己是属于第一种,至少我有意识地警示自己摸索出最适合我女儿的权威性教养方式(因为根据每个孩子的性格,里面的“度”需要家长微调整)。当然我还有很多不足地方,所以保持学习状态,吸取有经验人的专业积累。有些爸爸或者妈妈认为既关爱又严格是矛盾的,说怎么可能唱了黑脸又唱红脸,不是自己打自己耳光吗?其实,我的经验告诉我,完全不会冲突。我们家对女儿的规矩或者规则意识的输入基本都是我来完成。在管教方面有个非常有效的方法,作者在书中也提到了:“自然后果法”,这是法国思想家教育学家卢梭提出的,意思就是凡是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需要自己承担后果,这样你就不会总是被孩子牵着鼻子走。普遍情况,最容易被牵着鼻子走的是爷奶们,百依百顺。此时,作为父亲,就要站出来,首先是要自己学习思考,摘取相对专业的方式方法,制定合理规矩。制定了规矩后,我不会总是严肃地管着她,也会赔她玩乐,睡前给她讲故事。现在睡前她最喜欢我给她讲故事,入眠效果也是最好的。你瞧,女儿既“怕”我,也喜欢和我玩,温情与管理并存是可以做到的。

        再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和孩子相处的事情。比如吃饭问题,想必很多家庭都会为现在孩子吃饭挑食、或者不准时吃、随性吃而烦恼。我就采取没收她最喜欢的玩具方法,给她合理的规定饭量(这点比较关键,很多时候爷奶们无休止的喂,或者每天的量不一样,总觉得想要孩子一口气吃成胖子,没有具体量化孩子会觉得大人没谱,所以也不需要遵守大人的规则)。规定完饭量后,就是要和孩子讲清楚,不吃完饭的后果是什么,而且不能一味的严肃、严厉,要和孩子讲爸爸妈妈是爱你的,更希望你能开心地玩你喜欢的玩具,我不想没收你的玩具,只是玩也需要更多能量,所以你要按时按量吃饭,这样才有能量玩。如果你不接受、不完成你应该吃的饭,那么爸爸就要没收你的玩具了。这招还是十分管用的。这里提醒一下,吃饭是本来就要做的,有些爸妈爷奶采取奖励的方式,特别是物质上的奖励,这招可能在短时间有用,但长久看只要弊端没有益处。所以,你能看到,在家庭教育环节,爸爸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因为男人相对更加理性,能找出问题的根子问题。不会像爷奶们一样,经常说一些没有用的、重复性的废话:“来,今天奶奶喂你吃,明天你自己吃吧”然后明天还是这句话;“你不吃,楼上的谁谁谁会下来抢你的东西吃了” 孩子内心是“呵呵”或者“无数的点”,或者想“你是不是以为我傻”。所以,爸爸往往可以剔除这些不经过大脑思考的方式方法。

        3. 父亲,让孩子认识更广阔的世界

        相比而言,父亲更多地会关注外部世界。有些父亲在职场上人脉广、见识多,但他没有意识到把这些转化成培养孩子的养料。这不是说要让你和孩子说一些他们听不懂的职场话。而是从不同方面,转化为能够让孩子接受的方式,进入他们的世界。比如说,父亲经常出差旅行,那你会不会觉得自己在旅行中看到了很多,每次对世界的认识有一层新的覆盖和刷新。那这样想法就可以转化成多带着孩子看世界,让孩子接触他们能看得懂的世界——启发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这个过程是持久的。带她去自然博物馆,她就会问为什么恐龙都是要生蛋才会有小恐龙出现?为什么昆虫有这么多脚,其他很多动物都是四只脚?如果去天文馆,她会问,为什么月亮一会儿圆一会儿是弯的,为什么月亮和太阳都会动?为什么星星这么小,月亮太阳这么大? 诸如此类启发性的活动都十分有意义。要知道很多家长烦孩子问无数大人世界觉得无聊的问题,可我觉得女儿的“为什么”越多我越开心,即便很多时候我也答不上来,或者暂时没法把大人的话“翻译”成她听得懂的话,那有什么关系?我就会说“爸爸以后一起和你在书上找答案好不好?应该会找到很有趣的答案的。”这样会在孩子内心埋下很多“为什么”,为未来的学习累积动力。我始终认为,要更好地了解自己,应该要更多地了解这个世界,然后不断用前人的智慧打磨出自己的思考方式,这样人格会很丰满,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就会有长进。

        所以,爸爸需要多充实自己的大脑,带着孩子去看世界吧。

        4. 父亲,放手让孩子更独立

        之前我分享了一本书《自找苦吃,父女成长旅行心历》,里面作者步撒恩十分享受和女儿旅行的过程,是一种看世界的方式,也是一种让孩子更独立的方式。我有时候经常和女儿玩一些无聊的手指游戏,目的就是告诉她我们人类的手指是所有部位中最灵活的,可以做许多事情,让她感受到自己的手指现在变得越来越灵活了,然后她会自我感觉良好地在一边摆弄她的手,尝试做以前没做过的事。不断给孩子输入“自己的事情你能够自己做好”的思维,也是父亲平时需要意识到的。很多家长总是以“孩子还小”作为借口,什么事情都不放手,这点还是爷奶们最明显。当然,我不是喜欢抨击爷奶们,他们这一代都是全身心地投入照顾下一代,然后是下下一代,非常有奉献精神,这点是我们晚辈们需要学习的。一个时代造就一代人,我不会苛求爷奶们,更想告诉父母们,特别是还没有用心思关注下一代的父亲们,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生活在先进发达、信息量巨大的现代,我们应该去学习进步,承担更多本应该我们承担的责任,让孩子独立起来。

        5. 不要做专制的父亲,会给孩子造成负面阴影

        在80后甚至90后父亲中,成为专制父亲的应该不多了。以前是因为受到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叫做“棍棒之下出孝子”。但我还是要在这里提醒一下,如果你是这样的父亲,请仔细想想,你是在潜移默化地告诉孩子“打人可以解决问题”。再退一步讲,如果你实在想不出其他更有效的方式,那起码也要采用事先制定好规矩的方式(即便如此,也是下下策)。孙云晓指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但惩罚教育不是棍棒教育。惩罚教育与棍棒教育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惩罚教育是培养人生的教育,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棍棒教育是训练奴才的教育,无法培养出心智健全的现代公民。

        6. 做一个会沟通的父亲

        经常会发生以下对话

        父亲:干什么去?

        儿子:出去!

        父亲:去哪儿?

        儿子:不去那儿!

        ……

        一看就是不会沟通的父亲,是长期无法好好沟通导致的代沟隔阂,孩子不愿意和你掏心窝子。这是中国父亲普遍的问题(母亲此类问题也会有,相对没有父亲严重)。因为父亲总是高高在上,姿态很高,老子就是老子,你想造反?因此,想要孩子多理解你,请你先放下姿态,好好地去理解孩子吧! 苏格拉底说的好:“自然赋予我们人类两只耳朵一张嘴,就是让我们少说多听”。瞧瞧,这就是大师的智慧。几乎所有的误会、代沟、矛盾,都是因为沟通不佳导致的,而且几乎都是家长的责任。除了学会倾听孩子外,父亲还需要做的是要多表扬孩子,我们传统教育的基因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存在“喜欢打击、激将的方式”。当然,表扬方式也是有区别的,分为评价式表扬和描述式表扬。比如,孩子如果打扫了自己的房间,评价式表扬会说:“你真是个爱干净、爱整洁的孩子。”描述式表扬会这么说:“地板真干净,都照出人影了;被子叠的很整齐。走进你的房间,让人感到很清爽、很舒服。” 描述式表扬是具体化孩子努力后的结果。所以在表扬孩子前,先请过一下大脑,尽量把孩子努力后的结果告诉他,这样能提高积极性和持久性,而不是自满骄傲。

        此时此刻的你,如果是个父亲或者是个准父亲,是不是觉得做个好父亲不易呢?那我说如果那么容易的话如何让你成长呢?如何让你明白自己父母的不易呢?

        此时此刻的你,如果是位母亲或者是准母亲,是不是觉得很激动?把文章赶紧给孩子他爸看看?我劝你也不要这么激动,凡事都要循序渐进,给他爸一点时间,慢慢施加压力,要让他们知道,在外打拼赚钱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出人格丰满的下一代。

        有句话说,养儿不教,害死自家人;养女不教,害死别家人。生活中无数的例子已经告诉了我们这个残酷的现实。赚再多钱,有再高的职位,都有可能被没有教化好的下一代毁了。资本玩的好,可能说明你个在商业世界会投资的父亲,但男人一生最值得投资的是好好做父亲,成本是你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分钟每一份用心,回报是孩子一生毫不迷茫地活着、是获得一生幸福的能力、是父母中年后悠闲淡定的日子。我设想过我的中老年生活中,应该有一个独立自主、聪颖善良、处事历练、乐观开朗、了解世界、心怀万物美好的女儿,带着我和她妈继续看世界、谈世界、悟世界、再成长。此生足以慰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