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终曲》: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7
“我遇见你,但也在那儿遇见我自己,就如你也复制了我破败的部分那般;我不再只是我,而是从你那儿得到的灵魂碎片,你的灵魂在我之中寻觅着一段有别于自身的历史。”

1.

《夏日终曲》是一部隽永的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17岁的意大利男孩与24岁美国学者之间的同性爱情故事,情感浓郁而克制,深邃中浸透着哀伤。

故事的架构像是一首钢琴奏鸣曲,由呈示部(第一章)、展开部(第二章、第三章)和再现部(第四章)三个部分构成,层层递进,迂回往复,融合了复调与变奏,一曲终了后,最华美的一个乐章仍然久久萦绕不去。夏日终曲,终而不终。

一次相遇,成为人生的抵达和永劫回归。

2.

小说的作者是安德烈·艾席蒙,一个有着犹太身份的作家。据悉,安德烈·艾席蒙于1951年出生在埃及,从小在法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等多国语言环境下成长。因为犹太身份,他的父母一度遭到埃及政府驱逐。后来,他们成为意大利公民,又于1968年搬至美国纽约。再后来安德烈获得了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现今在纽约市立大学教授比较文学与普鲁斯特。

在小说中,安德烈笔下的两位主人公也被赋予了犹太人的灵魂。情窦初开的17岁男孩埃利奥Eliot,在意大利的海滨小城遇到了他的一生挚爱,24岁的Oliver,从情感的暗涌、试探(第一章),再到剖白与相拥(第二章、第三章),整个夏天的海风都在为他们的邂逅而鼓动。海顿的乐曲,雪莱的众心之心,莫奈的崖径,圣克莱门特教堂,无不见证了青春的踌躇、浓烈和离别之殇。疼痛本身不值得羡慕,令人羡慕的是能够感受疼痛的能力。在可以肆意的年纪,不疯魔不成活。

如果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就不会和“隽永”二字有任何关联。恰恰是,作者给故事添加了第四章“再现部”,所有在年轻时发生过的一切,不再以“相忘于江湖”的略去之姿出现在人生的后半场,曾经呼唤过的你的名字、我的名字,永远住进了彼此的记忆里、血液里、生命里。半生之后,他们再次相遇。虽然已经此去经年,在互诉衷肠的夜晚,他们赫然发现彼此的人生都只被那个夏天所定义。

无论是,时间穿过我们,还是我们穿过时间。原来,我们不过是一直从原点回到原点。时间改变的是我们的样貌,不曾改变的是我们为彼此付出的真心。

3.

小说用埃利奥第一人称书写,行文中以内心独白和真实对话相互映照,犹如复调,既自问自答,又自我消解,既增加了情感厚度,也增强了叙事的浓度。

让我们看到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是如此复杂、跌宕,而它的展现方式又是如此捉襟见肘,诸如欲言又止、词不达意,又诸如认妄为真。

“我觉得到处都隔着纱:在我想要的、我不知道我想要的、我不想知道我想要的和我始终知道我想要的之间……这如果不是奇迹,就是地狱。”

我们常常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举动,甚至只是凭借对彼此的误读做出自以为是的判断。

4.

《夏日终曲》为青春文学提供了一种示范,它把情感的奔涌和粘稠都刻画了出来,在这里,青春不只是年少无知,不只是疼痛和狰狞,它的存在就是存在本身。除了青春值得高唱,其他任何人生阶段都不会有如此独特的印记,不会拥有如此不绝于耳的乐章。从那里长出的筋脉,通达树的冠冕,它不再只是一种回望,它是彼时,亦是此在。

马克吐温曾说过:“生命如此短暂,我们没有时间去互相争吵、发泄、责备,时间只够用来去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