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基础知识☞第3讲《词类与词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3
现代汉语基础知识——第三讲

教学目标:

1.了解汉语词汇的特点

2.词汇构成的结构形式

3.词汇的意义

教学重点:词汇的结构形式

教学难点:词汇的意义

教学过程:3课时

第一课时

语言有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的存在形式,而词汇是构成我们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是组词成句的规律。语言通过词汇表示客观世界的相关事物,因此词汇在语言中占重要的地位,就一种语言来讲,词汇量越大,这种语言越发达,一个人掌握的词汇量越多,语文水平就越高。(有这么一个小事例——《120分》)

为了使语言运用得更好,在语言的三要素方面我们必须讲究修辞。词汇部分的修辞就是从筛选、锤炼的角度去研究词语运用的,这就势必要从语音、形体、意义、色彩、用法等方面对词语加以调遣和安排。其目的就是,使词语运用准确、形象、生动、表意丰富。鲁迅《自嘲诗》: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这首诗,在发表时才改了两个字——将原来的“旧帽”改为“破帽”,将“破船”改为“漏船”——破的一定是旧的,漏的一定是破的。就是从表意的程度方面做了这样的修改。我们还有经典的“推敲的故事”、侯宝林与郭启儒合说的《戏剧与方言》、《咏竹篙》(想当初, 绿鬓婆娑。自归郎手, 叹如今, 青少黄多。 历尽几多风波, 受尽几多折磨。 莫提起, 提起珠泪洒江河)。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只有词汇丰富,才能满足人们语言交际中表达各种各样的需要,汉语的词汇丰富,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准确,才能达到言简义丰的效果。

(一)汉语词汇的特点,我们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1、汉语词形较短,单音节语素多——词句简短,表意丰富

语素是最低级最初级的表意单位,是最小的有音又有意的语言单位,如:书 shū 成本的著作(词汇意义),它还有语法意义,比如它是一个名词,可以做宾语和主语等等,这个“书”就是一个单音节的语素,但语素不完全是由单音节构成,也有其他的双音节的或者是多音节的,如马虎 mǎhu 不认真(词汇意义),如果我们读作mǎhǔ,它就是两个语素了,构成的意义就和刚才那个不一样了,是两种动物了。在我们的古代汉语中单音节的词很多,如:既克, 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 勇气也。 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 彼竭我盈, 故克之。”(此处有30个字,29个词,其中单音词有28个,双音词的只有一个)古汉语中的这种单音节词是特别多的。

汉语的词大多由单音节语素构成,单音节语素在构词上有神奇的力量。单音节语素写出来是一个字,所以我们计算单音节语素的数量可以以字的数量来计,现代汉语的常用字大概有三千多个,次常用字又有三千多个。六千多个单音节语素,以一定的语法结构组合,可以构成词有几万,常用词也会有上万个。而每一个音节的意义(词典、字典上的义项)又是很多的,可以想象我们的词汇系统是多么庞大。

2、双音节词占优势——形式简练,含义深远

(1)古代汉语中本来就是双音节的词,一部分单音节的词被后起的双音节词所代替,如:日——太阳,目——眼睛

(2)古代的单音节词分化为现代的双音节词,如:道——道路、道理、道义、大道

(3)新生词多为双音节的,如:屌丝、微信、微博、弱爆、愤青……

(4)许多多音节词短语简缩为双音节的短语词,如:文化教育——文教,体制改革——体改,教育委员会——教委,按人口平均——人均……

四个字凑成了双数音节,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汉语往往一个字就有一个意思,四个字组合起来就能够表达出一个句子的意思,言简义丰的特点更加突出。

3、新词的构成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一字多用,词汇无限。由于汉语语素的基本形式是单音节语素(词根),所以构造新词很方便。如果是两个有实在意义的语素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新词,就叫词根复合法【人头,头人】,这是其中的一种产词方法。另外还有附加【老师】、重叠【人人】、轻读【地道】、儿化【盖儿】等,都可以构成新词。

所有这些集中造就了词汇的“言简义丰”的特点。

(二)词的结构

词的构成类型:单纯词和合成词

1. 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单纯词。

(1)连绵词:多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的词。

参差 仿佛 伶俐 崎岖 尴尬 蜘蛛 踌躇(双声)

窈窕 汪洋 犹豫 烂漫 翩跹 哆嗦 逍遥(叠韵)

狼狈 狼藉 芙蓉 鸳鸯 蛤蚧(其他)

(2)叠音词:由同一个音节重叠而成的词,重叠后的音节是一个语素。例如:

猩猩 潺潺 哗哗 依依 霏霏 狒狒

(3)音译词:用汉字译写外来读音的词。例如:

可乐 保龄 迷你 咖啡 盘尼 西林 伊妹儿

拟声词也是单纯词,例如:“叮当、哗啦、扑通、滴答、喀嚓、轰隆”等。

2. 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叫合成词。

(1)复合式:自由语素和不定位粘着语素是构成词的主要组成部分,称为词根。词根组成合成词的构词方式,称为复合式。具体类型有:

A偏正式 前面的词根修饰限制后面的词根,前面的词根可表示性质、质料、颜色、形状、方位、地域等意义。例如:密码 铁塔 白磷 圆桌 内伤 京剧 夜校 胃镜 电炉 鹿茸 试制 强碱

B补充式。后面的词根补充说明前面的词根。有两种类型:

a.述补式。前面的词根表示动作,后面的词根表示动作的结果或趋向。例如:

展开 增加 缩小 提高 降低 改正

b.名量式。前面的词根表示事物,后面的词根表示其计量单位。例如:

书本 人口 事件 花朵 车辆 马匹

C述宾式。前面的词根表示动作、行为,后面的词根表示动作、行为支配关涉的对象。例如:署名 评价 定性 理事 出席 醒目

D主谓式。前面的词根表示事物,后面的词根陈述说明这一事物。例如:

地震 年轻 心细 海啸 雪崩 人为

E联合式。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词根并列组合成词。从词义与由词所组成的语素的意义之间的关系上看,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a.互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根互相说明、注释。例如:

波浪 计算 观察 明亮 均匀 关闭

b.引申:词根结合起来引申出更加抽象概括的意义。例如:

矛盾 始终 反正 左右 线索 瓶颈

c.偏义。其中一个词根表示词义,另一个词根意义消失。例如:

忘记 干净 国家 质量 妻子 窗户

另外,有一种合成词是由两个相同的词根相叠而成的,可看做一种特殊的联合式。例如:仅仅 偏偏 常常 渐渐 爸爸 哥哥 姐姐 姨姨 婶婶

(2)附加式。表示某种附加意义的语缀(定位粘着语素)粘附

在词根上组成合成词的构词方式,称为附加式。

A前附加。前缀加词根。常用的前缀和类前有“第,初、老、超、准、可、次、半、类、亚、无、不、非、反、逆、过、单、多、分、总、前、自、相、共、伪”等。例如:

第:第二 第三天 第四代 初:初一 初三 初十

老:老鹰 老大 老百姓 超:超声波 超世星 超吸附

准:准平原 准将 准原子 可:可爱 可口 可靠

B后附加。词根加后缀。常用的后缀和类后缀有“子、儿、头、性、者、化、手、们、件、员、具、物、界、品、家、度、率、质、剂、型、巴、然、乎、得、于”等。例如:

子:管子 刷子 胖子 儿:粒儿 块儿 刀儿

头:石头 里头 木头 性:党性 周期性 创造性

者:作者 前者 唯物论者 化:专业化 硬化 自动化

手:射手 能手 多面手

C前后附加。前缀加词根加后缀。例如:半机械化 半地带性 可选性 超塑性

按复合式构成的合成词也叫复合词;按附加式构成的合成词也叫派生词。

由三个或更多的语素构成的合成词,称为复杂的合成词。复杂的合成词都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结构层次。例如:

圆心角 “圆”修饰“心”,“圆心”修饰“角”。图示如下

闭路电视 “闭”支配“路”,“电”修饰“视”,“闭路”修饰“电视”。图示如下

(3)简称 较复杂的合成词或短语的简化形式称为简称。有些简称经长期广泛的使用,已凝固成词,以致很多人都注意不到它是一种简化的形式。例如:

科技(科学技术) 科研(科学研究) 检修(检查修理)

有的简称甚至连它的全称是什么都已不易考订。例如:“语文”,有人认为是“语言文字的简称”,有人认为是“语言和文学的简称”。

(三)词义的构成

词义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词义分为理性义和色彩义两部分

1理性义是与概念相联系的核心意义。词典对词目所做的解释,主要是理性义。例如:

【汽车】一种交通工具,用内燃机做发动机,主要在公路上或马路上行驶,通常有四个或四个以上的轮子。

2色彩义:词的色彩义附在理性义之上,反映的是人或语境赋予词的特定感受。词的色彩义主要包括形象色彩、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1)感情色彩

感情色彩源自现实的人的情感。所有的词据此可分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常见带感情色彩的词有:表示性格品质的词(诚实一虚伪、忠诚—奸诈);表示称谓的词(老大爷—老头儿):表示现象(如业绩、勾当)、行为(勾结、贪污)、性质状态(简洁、冗长)和计量单位(这位、这号)的词。

随着社会的审美观、价值观的变迁,词的感情色彩时常发生微妙的变化。如“泼辣”“老实”等。

(2)语体色彩

口语词:脑袋瓜子 身子骨 揍 哆嗦 乐

书面语:头颅 身躯 殴打 颤抖 欢笑

语体色彩也是相对而言。例如:牢房—监狱—囹圄;客栈—旅馆—馆驿

(3)形象色彩

形象色彩指通过描摹、比喻等手法使词义的表达富于具体的形象感。这种附加色彩能凸显事物的特征,唤起人们丰富的想象。如“鹅卵石”通过描摹事物的外形,使它形似鹅卵的特征得到突显,使人产生具象联想。“摊牌”使用了比喻手法,表现在最后关头把所有的意见、条件、实力等摆出来给对方看,具有强烈的动态感。

(四)词汇的发展变化

1. 新词的产生

2. 旧词的逐渐消失和变化

3. 词义的演变

(1)词义的扩大

“收获”由专指农业的收成扩大到指称“一切行为的所得”;健康,由指人体生理机能正常扩大到事物情况正常,例如:思想健康、“五讲四美三热爱”运动在健康发展。

(2)词义的缩小

“批判”原以含有评论优点、指出错误两方面意思,现在只剩下分析批判错误一个方面的意思了;“勾当”原有办事和事情两种意思,现在只剩下事情的意思,且专指坏事。

(3)词义的转移

表示甲类对象的词转用指与之有关的乙类对象。“行李”,原义指两国往来的使者,现在转移指出门时所带的提包、箱子等。“爱人”,原指恋爱中的女性一方,现在转移指夫妻的任一方。

此外还有感情色彩的转移,褒义转为贬义,贬义转为褒义,如称小孩子为“小鬼”。

(五)近义词辨析

1. 从词语的色彩方面进行辨析

(1)感情色彩,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三类。例如:

①褒义词:

欢乐,乐观,喜欢,优美、英雄、精英、风采、孝敬、关心、奋不顾身、大公无私、见义勇为等。

②贬义词:

肮脏、丑恶、丑陋、卑劣、粗鲁、盗贼、恶霸、汉奸、霸占、诽谤、挥霍、翘辫子、见阎王、贪生怕死、损人利己、见利忘义等。

③中性词:

帮手、观察、发展、计策、害怕、无声无息、只字不提等。

有些词语由于感情色彩的不同,构成同义词或者反义词,如:

沟通——勾通 鼓励——煽动 聪明——狡猾 足智多谋—老奸巨猾

果断—决断—武断 成果—结果—后果 爱护—保护—袒护

(2)语体色彩:主要表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

对话、文艺作品多用口语,口语具有通俗朴实生动的风格。书面语有文雅、庄重的风格,多用于郑重场合、理论文章。例如:脑袋——头部 屁股——臀部 爸爸——父亲 花骨朵——花蕾 商量——商榷 合计——磋商 碰到——邂逅 麻利——敏捷 小气——吝啬

2.从词语的理性意义方面辨析

(1)词义涵盖的范围不同。

语意相近的一些词义,有的意义范围大,有的意义范围小,相互有意义涵盖部分,使用的时候要注意意义大小,以免小词大用或大词小用。例如:开垦——开拓——开辟、事情——事件——事故、年龄——年纪

(2)词义的轻重不同

语意相近的词语,往往语气有轻有重,意思有深有浅,辨析时抓住这些词的轻重意义可以更准确地找到运用的恰当语境。例如:损坏——破坏、诬蔑——诬陷、努力——竭力、失望——绝望、成绩——成就

(3)词义侧重点不同。

比较分析语素,从词义的不同着重点加以区别。

名词性的同义词,着重点往往表现在所指事物的特点方面。动词性同义词的着重点往往表现在动作的方式方法上。形容词性同义词的着重点往往表现在所指事物的性质、属性、状态上。例如:才能——才华 扩大——扩充 发现——发明 沉思——寻思 陡峭——峻峭 出神——入神 精细—精致—精巧—精美

(4)从运用上辨析

①词语的习惯搭配不同

在语言实践中,词和词组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任意组合。如:

发扬——优点、作风、传统;发挥—创造性、积极性、作用、干劲

改进——工作、方法、技术;改善—一生活、关系、条件

交流——思想、经验、物资;交换——意见、礼物、资料

弥补——缺陷、损失、弱点;填补——空白、亏空、缺额

②适用的对象不同,如:

爱护——爱戴 抚养——奉养 竖立——树立 辽阔——寥廓 启用——起用

③词性和句法功能的不同,如:

阻碍—障碍 强大——壮大 精华——精彩 勉力——勉励 公然——公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