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心理学上判断一个人是否说谎

说谎高手的分别方法

第1个回答  2013-08-15
语速快
第2个回答  2020-03-04
第3个回答  2020-12-09

判断一个人说谎,并非难事心理学教你如何快速判断一个人在说慌

第4个回答  2020-05-20

第5个回答  2019-10-18
有幸听到这本《说谎心理学》,分享文字稿给大家参考:
今天早上要给大家讲的这本书是《说谎心理学》。
同样是这个书名在网上或者书店里,我们可以找到四五本不同的书,书名都是同一个。今天我们讲的这本书是一位英国的作家,英国的一位心理学家写的一本书。
这本书的一个副标题叫「人为什么不说谎就活不下去」。我们看这副标题也挺有意思,咱们从说谎这件事开始说起,给大家讲讲书里面的主要内容。
首先第一个内容就是说谎这件事怎么去判断?或者说它是怎么来的?什么叫说谎。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每天都在说谎,每小时都在说谎。清醒的时候在说谎沉睡的时候还是在说谎。
这是马克吐温的一句名言。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说不要说谎,说谎是可耻的,小孩子都知道。但是虽然知道孩子也会说谎,对吧?
我们看就很小的孩子他都是这样的,比如说哥哥把妹妹给打了,那么父母说怎么回事?他说我没打她。然后还有很多情况,比如说发现自己的孩子站在凳子上,去伸手够柜里面的吃的,这个时候你突然发现说你干什么呢?他说柜子里吃的掉出来了,我是搬着凳子把它放回柜子里。
这些非常有意思的谎言,从小孩身上其实天天都可以看到。
其实谎言如果深究的话,它的根源是为了欺骗。
那么为什么要欺骗?咱们要知道根源。
回到咱们人类进化史上来说,从动物性它就学会了欺骗,就是动物已经会欺骗了。那么很多动物都会欺骗,比如说变色龙,它在不同的环境里会变成不同的颜色,让它的捕猎者看不清它在哪,其实这也是一种欺骗。
其实最让我感兴趣的一种动物叫拟态章鱼。这种章鱼据科学家考证,它至少可以变化成15种不同的海里的其它动物的形状来欺骗捕猎者。
所以说我们从小就喜欢《西游记》,孙悟空会72变。那个是神话,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这种拟态章鱼至少是有15种变化,这是真事儿。它可以变成其它的动物,这个外观是一模一样的,别人看不出来,这是真实存在的。
那么这些欺骗实际上是动物自保的本能,这个欺骗是为了保护自己。
人最早的欺骗其实也是为了保护自己。
后来人进化出了这种复杂的语言,那么欺骗用语言表达出来就变成了谎言,这是它的来源。
就像我们刚才讲的,小孩子就会撒谎了,为什么?因为他要保护自己。其实不管你去问他什么时候,他一旦撒谎一定是为了逃避惩罚,孩子就是这样。他知道如果一旦说真话了,老师也好,家长也好,会惩罚他,所以他也是为了逃避惩罚,他也是为了自保产生的这种谎言的行为。
那么成年人呢?我们认为说孩子大部分的谎言都是为了逃避惩罚,可是成年人不一样,成年人大部分的谎言是为了获得利益,当然也有逃避惩罚这一面,但是他不是绝大多数。
大部分的谎言是为了获得既得利益,或者马上解决眼前的问题。
可能有人会说:我就从来不撒谎,我就是特别真实的人。
其实这个是不存在的。咱们是客观讲,不存在不撒谎的人。
但是我们在这儿讲这个说谎跟道德先抛开,并不是说一说谎,这道德败坏了,先不要扣这个帽子,否则的话人们就不会承认了,不会承认本来就又是一个谎言。
我不承认我说话,这本来就是个谎言。如果说哪一个职业最会说谎,你可能会想到演员。因为演员说的所有的话都不是真的,它是台词,他表演的所有的情绪肢体动作等等都不是真的,那么不是真的就是假的,欺骗就是谎言。
我们从逻辑上推断,那就是。
但这本书作者认为说演员和小说家并不是欺骗,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是在大众公共认知状态下,明知道他不是真的而去欣赏它,这个就不算。
是不是谎言,看对方的主观感受。
还有另外一个职业,基本上也是真话假话参半,就是医生这个行业。医生为什么要说话?
比如说大家都熟知的一件事,比如说一检查某一个人得了不治之症,这医生会找来他家属,说他得了什么病什么病,你们最好不要直接告诉他,告诉他是一个比较不太严重的可以治愈的一个病。
这种说谎你去想他真的跟道德挂钩的话,这个是有道德还是没道德的呢,我想这一定是出于对病人的好处,所以才说的这个话。
所以说谎并不等于就是道德败坏。
在全世界范围之内有一项医学的调查,就是说全球的医生或者医院给病人开的药里面至少有30%是安慰剂的成分,也就是他不会对这个病产生直接的作用,其实是产生心理安慰的作用。
曾经有一个真实的事儿,有一个患者他就说自己吃面包的时候,面包里有一根针被自己吃掉了,实际上这个是他的一种幻觉。然后医生经过多次检查,发现这个是他幻觉,但是医生说他没吃针,但他不相信。
所以他又开始有很多的症状,头晕恶心,血糖低、血压低等等各种症状都来了,这个医生是没有其他的办法。最后是怎么把它治好的?这个医生给他开了点催吐的药,让他呕吐,然后趁他不注意的时候,在他的呕吐物当中放了一根针,然后给他看,说你看你吐出来了,然后他的病立刻就好了,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
所以总结一下说人为什么要说谎。
第一个是为了避免惩罚自保;
第二个是为了获得眼前利益;
第三个是为了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那么其实说谎这件事,或者说欺骗这件事,不仅仅是指对别人,人在很大的程度上对自我是有欺骗的。
那么在自我欺骗这个领域里面有一个特别出名的病症,这个是心理学给它命名的,它并不是真实的疾病,叫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是什么?它就是指人在受到伤害以后,他会接受这种伤害,并且甚至对这种伤害有好感。俗称就是贱。
为什么要命名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它跟这个地方有关,这个地名就叫斯德哥尔摩。
有一年斯德哥尔摩一个银行出现了抢劫案,然后这个案犯就劫持了四个银行的职员,把他们做人质,然后后来跟警方对峙了两天之后,劫匪就放弃了投降了。
这本来是一个正常的一个案件流程,但是后来有一个奇怪的事发生了,当真上法庭去审判他们的时候,当时被劫匪绑架的那四个受害者,一致认为说他们并不怪罪劫匪。甚至其中有一个受害者爱上了一名劫匪,还在劫匪服刑期间跑到监狱里跟他订婚,然后这四个人还自己凑钱,然后在外面找律师替他辩护。
在心理学上,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一个事件,就被命名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就是人被害了以后还要去拥护他。为什么?这个根本原因在于人如果说他承认自己被害了自己,这个心里会难受。
为了避免自己心里的这种难受,然后就去自我欺骗,去喜欢那件事儿。这样我就不会难受了,我就不会觉得我上当了,我不会觉得我吃亏了。
这个就是所谓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用我的话说就是贱。
我们既然说了这么多,有没有什么方式能够很轻松地判断出来别人是不是在撒谎呢?
当然如果说人有了这个技能的话,肯定就是跟超人差不多了,你能看出来别人在撒谎相当于读心术。
实际上在研究测谎这件事上,一直以来只要有心理学出现的那天开始,人们就在研究有什么办法。
甚至我们在一些科幻片里会看到一些比如说测谎仪之类的东西。那么测谎仪之类东西,它是通过人的血液循环、心跳加速皮肤上的生物电,去判断它去说一件事情的时候,它的整个的身体机能的变化。
因为人你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是你控制不了自己的心跳跟血流速度。但是这种想象当中的机器它到底准确率有多高,我们不知道,而且我们不可能每天见到任何人给他测一下。
所以对我们来讲,如何能辨别出别人是不是说谎,好像是这种能力我们都想拥有,虽然不能百分之百辨别,但是有两个门派,算是说门派。
有一种是表情派,就认为说这个人在说谎的时候,他面部的微表情一定跟他说真话有不同之处。
那么这个有大量的案例去证实,可是比如说你面对像演员这样的人,尤其是演技越好的人,他的表情就越真实。所以这个并不能完全的去判断。
还有另外一个门派就是不看表情,就是找语言漏洞。怎么找语言漏洞?这个门派认为,这个人一旦在说谎,他说一个谎,就要用一百个谎言去圆这个谎。这个时候如果你让他不断的说,你让他说的越多,他产生的漏洞就会越多。
因为即使他的骗术再高超,那么他说的多的时候,他说的越多,他露马脚的可能性越大,所以他的紧张程度就越大。
他不但要圆之前撒过的所有的谎,还要用新的谎言来弥补,那么新的谎言又有很大的,比如说创造性、及时性、反应等等。
那么人在这种状态下,带着很大压力,还要去创新,还要完全的没有违和感,其实是很难做到的。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叫言多必失,我想这本书里说这意思不是言多必失,就是你谎多必矢,就是撒谎的时候,说的越多漏洞越大,当然这是两种门派的看法。
他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并不是教你怎么去测谎,它是把说谎的心理说谎的来源,这个比较客观公正地用大量的案例去普及一下,让我们对说谎这件事有了一些客观的认识。
原来人们对说谎的认识可能就是道德问题,其实并不是。
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会发现有些人就是经常被骗,这种人警惕性非常高,但是好像每天都被骗。
那么反倒有另外一种人就特别容易相信别人,这种人反而不容易上当。这是什么原理呢?
其实这个世界上纯粹的骗子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多,每件事他都是比如说我们说医生那些事,你能说医生是骗子吗?不能,但是如果说你把他骗病人的这一小段拿出来断章取义看的话,他就是个骗子!
我说的是这个世界上纯骗子没有那么多,纯骗子就是完全从头到尾就是为了骗而骗,并不多。
为什么越警惕性高的人越不相信别人的人,他越容易上当,原因在于他的眼光放在别人骗他这件事上。
比如说非常容易怀疑别人,从来不相信别人的人,他如果看到医疗这件事,他就会认为医生是骗子,因为他骗这个人他不说实话,他看不到其他的部分。
越容易相信别人的人,他看到的是阳光的部分,他说我看到的是这种医生不管用什么方式把这病人治好。
所以你看谁容易上当,就看谁眼光看在什么地方,因为纯骗子不多,大多数的谎言或者欺骗,如果整体性你去看,他就有功过参半的作用。
所以你眼光放在哪里,你会看到的或你放大的就是什么东西。
以上就是这本书《说谎心理学》主要内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