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和传统汉语的区别

如题所述

网络语言是指产生并运用于网络的语言。网络语言是从网络中产生或应用于网络交流的一种语言,包括中英文字母、标点、符号、拼音、图标(图片)和文字等多种组合。这种组合,往往在特定的网络媒介传播中表达特殊的意义。

汉语又称华语、中国话、中文等,属汉藏语系,至少15亿使用者,是中国、新加坡的官方语言,亦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主要流通于中国和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以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的华人社区。一般所说的汉语指的是普通话。

一、网络语言的定义。

1、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它以简洁生动的形式,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发展神速。目前正在广泛使用的网络语言版本是"浮云水版"。

2、网络上冒出的新词汇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生命力,如果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人们就可以接受。

3、 ç½‘络语言与传播主要依存于网络人群,还有为数不少的手机用户。聊天室里经常能出现"恐龙、美眉、霉女、青蛙、囧男、东东"等网络语言。网络用语之所以能够传播,在于它被认同,反映某种现实,类似你妹、蛋疼这些网络用语,生动形象地体现了网民们当时的心情。

4、在网络上,以文字、词组或英语单词等原生词衍变而来的谐音化用语相当普遍,变异后的网络词,其表达的含义与字面原意已相差甚远,但它的流行程度和使用环境决定了多数网民不会产生歧义。

二、传统汉语的定义。

1、汉语是分析语,有三到十五种声调。汉语的文字系统汉字是一种意音文字,兼具表意和表音功能。汉语包含口语和书面语两部分,古代书面汉语被称为文言文,现代书面汉语被称为白话文,以现代标准汉语为规范。

2、汉语有标准语和方言之分。现代标准汉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有五个声调,在线新华字典现已经收录20959个汉字。

3、汉语一般划分为13种方言(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639-3国际语种代号标准),各方言可分成多种次方言。十三种汉语一级方言分别是:官话、晋语、粤语、湘语、吴语、徽语、赣语、客家语、闽北语、闽南语、闽东语、闽中语、莆仙话。另有平话等争议较大的方言。

4、中国的语言学家多认为汉语是一种单一的语言,但国外部分语言学家和中国国内的一些语言学家以及一些地方主义者认为汉语作为一个语族是官话、粤语、吴语、闽语、客家话等语言的统称,即汉语是由一簇亲属语言组成的语族,但综合起来看仍是一门语言。

5、汉语是联合国的六种官方语文之一,亦为当今世界上作为母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除中国外,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也是广泛使用汉语的国家。在中国港澳地区和新加坡,汉语被定为官方语言,而在中国台湾作为非法定的行政用语,中国大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很多国家都开始将汉语列为第二语言,加入授课内容。

三、网络用语和传统汉语的区别。

1、网络语言追求简约、创新、生动和表达清晰,不会去迎合传统语言的规范,这就为它的任意发挥消除了障碍, 构成的词组或句子也就充满了与传统语法相悖之处。

2、“网络语言不仅是语言上表意、表音或表象的一种简单替换”,它的九大基本特征,基本上涵盖了网民对自身、对社会、对时代的一种态度。开放和虚拟的互联网络,数以亿计的网民,决定了网络语言发展的多元化, 时间和历史终将淘汰与时代脱节的语言,也必然会顺应时势产生大量新的词汇和语句。

3、总之网络语言是基于传统汉语和特定环境产生的新型词汇和语句,其本身和传统汉语是没有可比性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7-27

一、网络语言和传统汉语的区别:

    引起语言变化的媒介不同;

    网络语言在互联网特有的环境下产生的语言演变,其本质与传统语言的变化没有区别,只是在于引发语言变化的是网络环境。实际上传统语言的变化要更丰富得多,因为引发语言演变的因素更多,可能是一些随机不确定性的细节;

    相对来说,网络语言也是语言演变的一部分,是语言随环境变化的一种正常现象,甚至连网络语言和传统语言这种区别都没有意义。

二、网络语言对传统语言的冲击和影响:

    网络语言会冲击中国语言文化。网络语言是对传统汉语语法,语义的一种颠覆,它使很多汉语词汇在原有意思的基础上又多出了一些新的意思,使汉语中的歧义现象加重。

    网络语言大多也不符合语法规范,这对正规汉语语法的传播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网络语言、短信语言等等在逐步形成一个新的语言环境,而这个语言环境带来的是新的媒体环境,这种语言和媒介的环境空气里不单单充斥着大量的全球化时代特有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活的报道,更弥漫了消费文化和品牌;

    人们发现,从街头的报刊到电视的大众频道,直至网络的搜索热门,“文化素养”在被“品牌素养”和“消费素养”所取代。语言文化似乎走进了一个更泛时尚化和速食化的领地,但是退守的大本营已经在被忽视。

三、一般认为网络语言流行主要有四大原因:

    节约时间和上网费用。数字、符号、拼音、汉字、英文字母杂糅在一起,比原来更加简单易用,也就更节省时间,更节省上网费用了。

    蔑视传统,崇尚创新。网友不仅主动地使用网络语言,而且积极创作网语。

    张扬个性以引起别人重视。风趣幽默、新奇的网语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掩饰个人身份、年龄、性别和语言习惯。网上没有身份、年龄、性别门槛。

    网络语言幽默诙谐、风趣生动,很快成为许多学生的“新宠”,并迅速传播流行起来。它在某种程度上是很多孩子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一种语言,只要仍在为人类的交际服务,就是活的、变化的语言,就必然会随时进行新陈代谢。网络语言已真切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如果能积极引导,驱利避害,网络语言对于汉语言的发展肯定是有利的。

第2个回答  2013-07-18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在这个时代,网络成为一种快速便捷的传递信息的方式,并且也逐渐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在网络技术、网络文化蓬勃发展的同时,一种充满生命力的新兴语言——网络语言随之诞生。然而,网络语言的迅速走红在语言界却兴起了轩然大波,众人对网络语言的态度褒贬不一。那么,对于网络语言,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来看待呢?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还是先来看看现今都有些什么样的网络语言吧。最常见的是谐音化的网络语言,也就是说网络语言有很大一部分是根据传统语言的语音演化,转变为同音或类音异形字而来的。例如“我”谐音为“偶”,“样子”谐音为“酱紫”。这些语言生动、活泼,比口语更口语化,有些甚至是根据方言转化而来,如风行一时的《武林外传》里就有这样一句台词“饿滴神啊!”(我的神啊!)或许是为了求方便、讲速度,一些简化的网络语言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网络上。像英文缩写OL(白领女性),拼音缩写GG(哥哥)、PF(佩服)等等,这些都是根据英语或汉语拼音的首字母缩写而来的。还有一些简化字则是由数字代替,如“3166”(再见),“520”(我爱你)等等,这些也可说是由谐音变化而来。网络本身所具有的非正式性、随意性使它的语言往往也就具有夸张搞笑的特点。在表达一种心情、某种态度时,他们往往不用形容词,反倒用起了动词,甚至名词,一种夸张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如反对了说“拍”,不懂了说“晕”,尴尬了说“汗”,讨厌了说“吐”。有趣的是网络语言一方面在向非书面化、口语化发展的同时,另一方面又有一部分向书面化、甚至文言化发展。比如好看要说“养眼”,看法要说“愚见”,大哥也就要喊“兄台”了,偶尔冒个英文词“HIGH”,张狂时也吟两句“素质啊,注意点素质”。总之,网络上各种语言——从棺材里蹦出来的复古词汇到最新“开发”的所谓的“超人类词汇”——在人们的表达运用之中被发挥到了极致。正如它的发明使用者年轻人一样,网络语言在某些方面就显得标新立异、夸张凸显。“年轻人”成“小P孩”了,“东西”成“东东”了,被蚊子咬就成“新蚊连啵”了。这些网络语言好正如赵丽蓉老太太说得那样:这就是不让人好好说话!它们不仅在音上、意上要显得不太合群,就是在形上某些网络人士也做起了文章,好好一个“强”字硬是给拆成了“弓”和“虽”。还有部分网络语言是需要有一点“背景知识”的,比如“小强”就是因周星驰的一部电影才成了蟑螂的代名词,由于“老鸟”一词的存在,才有了“菜鸟”的诞生。一方面,网络语言的确是丰富了我们的语言文化。它在传统语言的基础上,通过谐音、简拼、动作化、文言化从而形成了一门独有的具有无厘头风格的语言系统。它们简洁、形象、戏谑、夸张,这也是与当代年轻人追求效率、张扬个性、展现自我的特性是分不开的。对于一个简单的传统词汇,他们非得在音、形、意上变一变,使之成为另一个看似“放马牛不相及”的词汇或符号去代替其原有意义。虽然初看上去会觉得滑稽可笑甚至不知所云,但细细体味,用心去“寻根探源”,找到此词之出处,其实这意过程本身便是一种乐趣了。最终的结果是人们往往得意而忘言,仅赋以会心一笑了,而不得不感叹汉语言之丰富,变化之无穷了。另一方面,在网络语言大行其道的同时,它势必会给我们的传统语言造成或大或小的影响。不少年轻人为追求时髦把网络语言也带到了现实生活中,从而造成了语言系统的用词混乱。词典的修订再也赶不上新词的产生速度。而由于网络语言的简化、口语化,以致当代青年文学素养普遍下降,这个一代显得肤浅,或说是浮躁了起来。此外,错字错词的泛滥对于那些思想知识还处于形成阶段的儿童、青少年来说,也是极为不利的。所以说,网络语言是因网络而产生的,因此它也只有在网络的环境下才有其合适的、特定的意义,才有其存在的根基。没有版主的存在,何来“斑竹”只说?没有回帖上下结构的形式,何来“顶”和“踩”的风行?而如果不分青红皂白,硬把这些词语搬到现实生活中来,势必是要产生歧义,也是行不通的。还有一些则更是应该予以杜绝,像如果“你”真成了“泥”,“吃”真成了“次”,“喜欢”也成了“稀饭”,那么语言就会出现混乱,它再不能用于正常的交流,而完全成了展示与炫耀,语言也就不能称之为语言了。因此,在对待网络语言的问题上,我们仍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要看到它给语言文化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也要看到它对我们的传统语言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它使我们的语言生动了、灵活了;另一方面,也由于一些网络语言与传统语言的混用,而导致了当代青年文学基本功的退化。汉语,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伟大的智慧结晶,我们应该将其发扬光大。但是对于它所引申的这一时代的新的宠儿——网络语言,我们则应该将其严格限定在网络的环境当中。因为只有生活在水里的游动的鱼才是真正的鱼,也只有存在于网络当中大显身手的语言才是真正的网络语言。
第3个回答  2017-07-06
网络语言和传统汉语的区别主要在于引起语言变化的媒介不同。
网络语言在互联网特有的环境下产生的语言演变,其本质与传统语言的变化没有区别,只是在于引发语言变化的是网络环境。实际上传统语言的变化要更丰富得多,因为引发语言演变的因素更多,如民族融合以及使用上的需求,这是大方向,也可能是一些随机不确定性的细节,女子十二三岁称为豆蔻年华,则必有第一个人这样形容过,然后才会 产生这样的词汇。
相对来说,网络语言也是语言演变的一部分,是语言随环境变化的一种正常现象,甚至连网络语言和传统语言这种区别都没有意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