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识文言文答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2

1. 不识 阅读答案

不识 词目:不识 拼音:bù shī 详细解释 1. 不知道,不认识。

《诗·大雅·皇矣》:“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郑玄 笺:“其为人不识古,不知今,顺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韩愈 《闵己赋》:“行舟檝而不识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鲁迅 《序言》:“连我自己也诧异那时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识羞。”

”《大唐新语·极谏》:“玄龄等问既无罪,而陛下责之,玄龄等不识所守,臣实不喻。”

2. 西周 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

《周礼·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识。” 郑玄 注:“识,审也。

不审,若今仇雠当报甲,见乙,诚以为甲而杀之者。”。

2. 不识的阅读答案

1。答:写了:①父亲童年时,追着卖小吃的担子走了很远。②父亲为上师范向堂叔借钱。③父

亲觉得家乡的香椿好。这三件事。

2.答:用了对比的手法,.把台湾的香椿和家乡的香椿进行对比,突出了家乡香椿树大、芽

多、芽厚多汁的特点,表达了父亲对家乡香椿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怀念。

3.答:不能删除,因为最后一段揭示和升华了文章的中心:由不识父亲到不识生命和死亡,再

到人与人之间的不识彻骨。另外文章的情感基调也由伤痛变为释然。

4.答:示例:可以静下心来与父母谈心,了解父母的过往,用心去加以理解,用行

动去对父母加以体会等等。

这是答案,供参考。

3.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1 钓饵同而得失异 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 ” 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

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 ” 。乙如其教,连取数鱼。

予叹日:“旨哉!意成乎道也。” 2、甲、乙钓鱼是相同的条件有哪些?---- 钓饵同 结果不同 ---(甲)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

(乙)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 ” 。3、文末“旨哉!意成乎道也”这句话的作用是卒章显志(凸显主题)4、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为甲、乙两老汉画像。

甲老汉:钓鱼时,心中坦然眼睛微闭神色安然,使鱼看不清老汉的用意,因而上钩。 乙老汉:一心取鱼,双目盯着鱼,神色在意鱼,使鱼有所察觉。

所以鱼跑了。、5读了这则小故事,你悟出的道理:办事欲成功,不要急功近利。

要轻松安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