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曾国藩的生平事迹,他具备当皇帝的条件吗?如果具备,为何不做皇帝?用自己的话分析?

不要抄袭!不要答的太随意!

第1个回答  2013-05-10
他可能想到,国家刚刚战乱后,称帝必然还要打战,百姓又要生灵图炭,列强觊觎,国家内忧外患,通过他后来的外交和洋务可推知,他当时所提防的主要敌人还是外国列强。再说他是儒臣,心眼整密,跟大多数普通人一样,知恩图报,清朝皇帝隔三差五封赏进爵,虚寒问暖,他总会感动恩惠,也会察觉朝廷的忌殚,连曹操这奸雄天下尽在掌握,也不好意思生前夺位,所以不敢忘恩负义,至国家于水火。
第2个回答  2013-05-10
他一生有大概4次被手下劝说称帝,然而他都不同意。王闿运两次、左中堂一次、水师统领一次。

我看了下各方意见,觉得主要原因如下

1.他是儒家出身的官吏,骨子里就有忠于君上的思想

2.追问

您好!可以详细分析下吗?谢谢!

追答

正在手打,不要插楼哦

2.曾国藩能掌控的只有湘军,左宗棠和李鸿章的楚军和淮军他都管不了,相对的还形成了对他的制衡,光靠这点人马曾国藩肯定不行,到时候反了李和左肯定不会支持他。。。

3.当时曾国藩控制的几个省并不富裕了,一旦造反,财力能不能跟上也是问题

4.有太平天国的前车之鉴,太平天国巅峰时占了半壁江山,结果还是失败,曾国藩肯定没这个实力

主要就是这几个了

追问

您好!
【财力能不能跟上也是问题】
1.曾国荃攻下天京不是获得很多钱财吗?
2湘军正值鼎盛,曾国藩手下很多名将、而且战斗力强于淮军、楚军
3.清朝大失民心,如果湘军占领绝对优势,左宗棠和李鸿章未必誓死效忠?
4太平天国和湘军集团没的比,不是一个级别。

追答

性格上就不是当皇帝的人,他自己也明白无法成事

清朝在1872年时【他去世】都还有40年的时间,可见气数未尽,而且关键在于没有几个汉人是手握重兵的,满族人的势力仍然占主要的,他要是起兵真没几个人能支持他,都是隔岸观火的

我觉得他做的很对,不反是对的,如果造反连百分之五十的把握都没有

追问

~~这个我知道,也赞同,那40年是靠淮军和国家经济维持的,并不是气数未尽~
只是想请前辈分析下他做皇帝的条件需要哪些?当时八旗子弟战斗力水平很低了,为什么50%把握都没有?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5-10
算了吧 曾国藩的忠君思想 大于民族大义 对他来了 什么汉族 什么华夏 都一文不值 皇帝才是他最要紧的 满*清充分的利用了汉人的儒家的忠君思想
第4个回答  2013-05-10
清朝在扶植湘军的的同时也在提防湘军,并培养了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来牵制他,而且满清对汉人始终有戒备,一定会有后手。追问

老兄详细点呗

第5个回答  2013-05-10
生平事迹百度一下 就能知道;在晚清那个时期,曾国藩创立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起义,军权,功劳,名望等诸多条件一样不差。可以说他已经具备当皇帝的条件。但是,曾国藩那个年代,从小接受的是儒家的教育,从根本上说,他是一个文人;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这些已经根深蒂固。从他自身条件来说,清帝国,是满人的帝国,而曾国藩是汉人,清朝自创国起,对汉人的监视,控制乃至迫害就从未断过,朝廷里的官员大部分都是满人,若曾国藩篡权,八成会失败。而从他的人生理想来说,曾国藩一生只想做一名臣,从他创湘军,平太平天国等,挽清庭狂澜于既倒都是尽臣子之本分,所以他不会为那个皇帝位子而放弃他的人生理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