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降临前抵达🚞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2
“旅行中最大的不确定性,不是抵达,而是如何抵达。说到底,旅行或者人生,就是一次次解决如何抵达的生命过程。”疫情之年,无法出游的当下,翻开《午夜降临前抵达》,开启一次次出发和抵达的生命过程。

《午夜降临前抵达》,是刘子超六年前的旧作新版,记录了他在中欧的两次漫游。和去年写中亚的那本《失落的卫星》相比,我更喜欢这一本关于中欧的,散漫的心态,独特的文学味,更具私人性。

中欧生长在帝国和强权的夹缝中,在历史的长河中撕扯和游移。她曾建立起庞大的帝国,点燃两次世界大战,也在冷战中被铁幕割离。

在短暂的夏季,年轻的作家跳上火车,行驶在绵长的轨道上。从柏林的游行中脱身,穿梭于德累斯顿和奥斯维辛,走在卡夫卡成为商品的街头,在布拉格的地下逃逸现实。

在漫长的冬夜,旅人在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床榻上入梦,又在多瑙河旁的街头醒来。他开上汽车驶向匈牙利大平原,被雨水困在昨日的咖啡馆中,却在的里雅斯特一夜撞见世界的巨变。

旅途也好,生活也罢,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恰恰是那个奔赴目的地的过程。这本中欧游记会向你展示丰满的、充满不确定性的旅途过程,阅读它,在疲倦的生活工作中感受充盈和开阔,任它引领你抵达世界的丰盈,也抵达内心的辽阔。

笔记:

真正的旅行绝不是见证美妙的奇观,同样应该见证沉闷与苦难,仅仅是了解到“世界上还有人在这样生活”,就足以令内心辽阔起来,一切终将随风而逝,无论伟大与渺小,都将归于尘土。人就是这样在时代的脚手架上攀爬,幸运的爬了上去,看到了美丽的风景,倒霉的摔得粉身碎骨。 

旅行是一段沿着大地的褶皱,进入全然迷离之境的旅程。其中最大的不确定性不是抵达,而是如何抵达。 

我相信,至少理论上,旅行或多或少会改变一个人,会使那个人朝着更宽容、更理性,对世界的理解力更全面的方向迈进几步,至于到底是几步,要看那个人的天赋和修养,但毫无疑问,这向前的几步就是旅行的意义,也是活着的意义。 

我愈加感觉到旅行就像一种时空的延宕,一种美妙的拖延症,在有限的日子里,我们伪装成另外一个自己,或许是一个更好的自己,或许只是一个不同的自己,而拖延着重新做真正自己的时间。 

在旅行中,我们可以假装更年轻、更富有、更贫穷、更浪漫、更玩世不恭,我们随心所欲地改装自己,选取一件外衣、一个身份,却不会遭人指责“这根本不是你!“因为旅行说到底是一次改头换面重新做人的机会,是一场逃脱——逃脱来自生活本身的重负。 

在长途旅行中,你有时会丧失时间感和空间感,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显得那样遥远,朋友圈里的一切看上去都像精心编织的故事,因为你在移动中,并且夜幕已经降临,你感到自己身处国家之外、时间之外,此刻,你能面对的只有自己内心的黑洞。

目录

序 出发与抵达

上部 夏

第一章 疆界的消失,德累斯顿大轰炸,老布拉格的幽灵

第二章 火车情结,横穿波希米亚,死亡赋格

第三章 读艺术史的女孩,塔特拉山,猎人小屋

第四章 卫星城,沃利肖像,昨日的世界

第五章 中国“倒爷”,骑行者俱乐部,土耳其浴室

第六章 挥之不去的饥饿感,分裂南斯拉夫,湖底的钟声

第七章 酒吧过夜,米兰告别

下部 冬

第一章 古树茶,故乡在塞尔维亚,撒旦的探戈

第二章 物理老师的秘密往事,两个哑巴,赖奇克劳动营

第三章 布尔诺之星,异乡人,冬之旅

第四章 弗罗茨瓦夫与平行世界,叶子和臭鼬,一场风暴的结语

第五章 “舒伯特”号列车,帝国的切片,萨尔茨堡的雨

第六章 流亡之地,黄金时代,最后的游荡

后记 在旅行和写作中确认自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