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二大爷之焗匠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6
农村的孩子对于大席这个概念应该是记忆犹新。即使是现在,往往说到吃大席,我们不由自主地有些小兴奋。

在八九十年代,物质的匮乏,食品的稀缺,直接造成了对于大席的向往。有句俗语‘一顿大席饱三天’,那是因为大部分老百姓肚里没油水,而参加宴席,无疑是改善的好机会。老家有句很形象的话叫做‘冷嘴’,应该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当时为了吃大席,学生基本都会请假去的。一般孩子抵御不了美食的诱惑。

大席真诱人,做大席真累人。鲁西南农村做大席的厨师叫焗匠。那时都是无偿劳务。

二大爷在村里做大席是把好手,曾经在村里做了三十多年的大席。村里大事小事,只要是用的着的时候,二大爷总是像自己家的事一样尽心尽力地帮忙。那时候村里谁家有事需要摆桌做席,基本都是主家自己买菜做席,而做大席也是二大爷和兆祥大爷与两个本村的徒弟大显身手的时候。

我和妻子是在千禧年前结婚。二大爷家里的我大姐就是我们的媒人。二大爷对于我们的婚事很上心,提前半个月就拉菜单子即大席所需用品。大爷连续两个晚上都在我家待到十一点多才回去,详细商量有多少亲戚,能来多少人,准备多少桌,另外还需要多备三两桌菜。还有关键点,用了盛行一时的双鸡双鱼带肘子及鲜丸子水滑肉等等菜品。反复推敲,谨慎对待,轻易看不到大爷这样慎重的神态,生怕出现遗漏,争取万无一失。

二大爷平时没事就喜欢喝酒抽烟。平时在村里参与的事情也多,做大席基本都是义务,不收取报酬。所以他喝酒的机会也多了些。他喝酒的时候特别能抽烟,经常是一根接着一根,都用不着打火机。在我家商量事时,天气较冷,关着门,屋里烟气腾腾,衣服都烟气熏人。等到他猛抽两口,把烟头往地上使劲一摁,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大手一挥,就意味着大局已定,然后披上大袄,头也不回,扬长而去,全然不顾我们在身后注意安全的叮嘱。

婚期前的两天里,二大爷带着我们去赶集买鸡鱼肉蛋调料等等一系列大席菜原材料。这时候更能显示出他的人脉关系。作为一名资深的大厨,十里八村为了村里的事,经常出头露面的人基本都认识,尤其是集市上做生意的老板们更不用说啦。有的摊位老板就站在摊位前面,看到大爷带着我们过来,离着很远就热情打招呼,沾亲带故,拐弯抹角总能扯上关系。不等走到近前就把香烟递了过来,大爷接过烟,嘴上答应着,眼角瞄着摊位上的东西。老板自然心知肚明,马上介绍,绝对挑选做好的,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的事,绝对不会发生,这毕竟是做大席的菜,如果出了问题,谁也不会,也不敢砸了自家的门面,毁了自己的脸面。

二大爷无意中露了一手,在买调料的时候,先报出重量,用手抓了一把大料,掂量了一下,放到托盘称上,脸上有些小得意的笑容,随之吐出一口长长的烟柱。老板自然连声恭维。能用手掂出斤两的人,做买卖的生意人肯定心里有数。其实这就是俗称的一把抓。看是简单,能做到者,实属凤毛麟角。

赶集采购这天,是要早去晚来的。一些鸡鱼肉等必须要新鲜的,要在大部分人没到集市上的时候。还有需要预定的,使用的时候直接来买就行啦。那天我家拉了满满两辆机动三轮车,满载而归。一些主要食材基本完成采购计划。

下午还有一项重要工作,支锅。需要临时在院子里垒锅台,架大锅,一般至少砌两个锅台。二大爷又是当仁不让,指挥着和泥搬砖,他则大袄一甩,手拿瓦刀,左瞅右看,行动起来,砌砖抹泥,那叫一个干净利落。完成支锅大活,随后他搬把椅子,抽烟喝茶,让我放上大锅,加满水用劈柴一通猛烧。那一天他倒是一点不墨迹,晚上就喝了半斤酒,告辞而去,看来是养精蓄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