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课题结题报告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5-01-04
中外合作办学课题结题报告(样)

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是世界教育界的共同目标,也是确保高等教育机构的工作性质和效果不可缺少的条件。国际合作改变了中国大学的学术沉寂,各种高密度的国际学术会议、跨国界的科研合作、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全球性的大学联盟,等等,已经渗透到了高校管理的方方面面。但是,中外合作办学作为高校一种教育理念与教育资源的国际合作交流模式,在二十余年的发展中也历经曲折,并对大学的管理和发展不断提出新课题。
一、主要模式
近些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正确引导以及众多中外企业的捐资合作下,各地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中外办学的新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形成了几种主要的办学模式:
校硬件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培养、学科专业规划和实训管理及质量来看,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高职教育的中外办学模式也还存在许多不足。
1.办学主体不明。虽然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体制和管理机制都在不断发展完善,但由于社会对职业教育办学宗旨、软硬件水平和教学教学质量存在着较大偏见,以及对本科文凭尤其是国外本科文凭的迫切渴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在与国外相关高校进行联合办学的过程中,逐步偏离了“培养有知识、有技能的职业人才”的发展方向。
2.办学模式的运作困难。上文所提到的“3+0''型办学模式是当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在联合办学过程中所使用的主要模式,这主要是由于其为期三年的学习和实训都在国内完成,从而避免了高昂的出国费用。但如此一来,学生仅能通过学校设置的仿西式教学课程来学习知识技能,而丧失了亲身体验国外先进教学水平和高质量实训的机会,从而导致了学生出现“不中不洋”的知识结构体系和与国际相脱节的技能水平。而对于“2+1”型的办学模式而言,其在实际操作层面上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两点:第一,高额的出国留学费用。以到职业教育最发达的德国留学一年为例,若包括先期在国内的语言学习考试和出国手续审批等费用,在慕尼黑等大城市就读一年需要至少10万元人民币,而在弗赖堡等小城市一年也需要近8万元人民币。第二,语言能力不达标。这是限制高职高专学生出国的一大“拦路虎”。众所周知,由于我国特殊的高等教育招生体系和对职业教育长期存在的社会偏见,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生源质量普遍较差,学生的整体素质不高,特别是外语的掌握程度尤为低下,而出国留学对语言要求又很高。这使得许多即使具备较强专业技能并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学生也很难出国深造。
3.合作办学模式运作成本较高。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是高职教育领域中的一种新型的跨国教育模式。其跨国教育的性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中外师资队伍的交流,这通常包括直接聘请外国教师和派遣国内教师出国进修;第二、课程和教材引进,这主要包括学科专业建设的经验交流和西方优秀教材的引进编译。第三、学生的外语能力培训,这不仅对学校的师资力量有较高要求,同时对本就不好的生源来说更是挑战,而这也是实际运作中最困难的一部分。 这三部分的建设是整个中外合作办学的基础和前提。然而,每一部分的建设都是一项不小的开支。例如,在上海聘请一位全职外教每月需2万元人民币,派遣一名教师出国学习每年至少需要8万元人民币,组织学生出国实训每人每年至少需要6万元人民币,这些都不是小数目。此外,购买具有国外知识产权的原版教材并组织人员编译改写更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 4、过分强调出国深造和国外就业。中外合作办学借助与国外高校联盟合作形式,为学生开启了到海外继续学习深造的大门, 同时也为毕业生提供了国外就业的机会,但中方院校可能在其招生宣传中把国外就业作为吸引学生的一个重点和亮点, 在办学过程中也过分强调国外学习和就业的机会,甚至出现夸大的现象或倾向。
二,一些思考
社会偏见存在。中外合作办学仍是近几年出现的新生事物,生源质量与普通高校相比有一定差距,办学过程中外聘教师比较多,教师稳定性比较差,中外双方在办学过程中还有一些摩擦,教学质量还不稳定,因此,社会上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认可度还需提高,一些用人单位甚至存在中外合作办学的毕业生不如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偏见。 1、 毕业生就业问题凸现。目前最热门的 IT, 和商科等专业,由于扎堆现象严重,有些领域已出现人才饱和现象,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并不吃香。特别是美国和欧洲国家自 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裁员和大幅度削减招聘计划,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就业也明显受到冲击。 2、 人才培养模式凸现就业窘境。许多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课程设置采取“语言 + 专业方向"模式,这种模式具有为学生提供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学习空间,保证学生学习过程的连续性和知识结构的完整性等优点,但同时由于缺乏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f 往往出现 “1+1<2”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即英语专业学生毕业时英语语言技能比纯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较弱,其他专业知识相对有关专业学生又较浅,适应不了用人单位的要求.这种情况下造成很多学生在专业水平及语言能力方面的条件参差不齐,就业后社会一定程度上就认为中外合作办学!不靠谱",个人综合能力不高,因此降低了中外合作毕业生的社会声誉,影响就业。 3、海归"引发合作生就业压力。近年来国家和各地政府相继出台政策,鼓励留学人员回国,比如中国教育部鼓励留学人员回国的重要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引进海外优秀留学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的重点是引进海外优秀留学人才,这对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就业是一种挑战。 当然不是说中外合作的优点不够明显,在此哦我们讨论的是它的缺点不足以及改进措施。

三、办学团队的建设思路 1.正确选择国外合作院校。合作院校的综合实力是合作办学成败的关键,尤其是教育质量的高低。在选择国外合作院校时,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因为主观原因而选择,应该联系自身的办学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选择。既不能一味地追求合作方的知名度,也不能饥不择食,随意与办学质量不高的国外院校合作。正确地选择合适的国外合作院校是确保中外合作办学成功的重要保障,如何对国外院校进行评估与论证又是其中的关键。首先可以通过国外院校的官方网站对其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教学方法、师资队伍以及创新实践等方面进行了解与对比,然后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寻找合作双方的契合点,重要的是必须分析清楚合作方的优劣势以及自身可以吸收借鉴的地方,达到合作办学的目的,促进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 2.设计与落实好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培养计划是中外合作办学的关键部分,不仅是双方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教学方法与教学计划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更是双方合作办学的优势资源的体现。这些都可以从双方的每个专业特色与优势中得以体现。人才培养计划可以说是中外合作办学的总体规划,通过精心设计人才培养计划,结合自身情况,借鉴合作方的成功经验,制订合适的教学计划并真正落实,达到双方办学、教学优势的真正融合,对培养怎样的人才、怎么样培养人才有准确的定位。 3.增强高职毕业生的综合竞争力。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全球化社会,如何才能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激励的竞争中具有自己的优势,这是中外合作办学的最终目的。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必然会引进一定的国外原版教材、教学方法以及师资力量,这便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国际化环境,学生可以利用与外国交流的机会,学习了解更多的国际文化、国际条例以及世界各国的价值观念等。通过不断的学习交流,了解外国人的思维方式与办事特色,学习其优点,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要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起点,重视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成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4.充分利用合作资源,力争达到“国际化”。中外合作办学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资源丰富性,可以通过资源的交流,不断提升自身的办学质量。高职院校在中外合作办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扩大合作的内涵,不断加深各方面的交流,通过教材、师资、学生等各方面的交流,真正达到合作办学的目的。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开阔视野的机会,例如海外实习、国外就业等。充分利用好合作资源,真正从办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办学条件等各方面有所进步,培养出更为全面的新世纪人才。 5.积极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习天地。所有的学生最终都要面对就业问题。高职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开阔了教学的视野,扩宽了学生的知识,为学生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也应积极与各种企业合作。高职院校所要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实训让学生更加了解社会的需求并感受到社会激烈的竞争;同时也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平台,将学生领出课堂,把课本中的知识真正的转化到应用之中,成为具有真正实力的技能型人才。

四、结语
在国际化背景下,高校发展受市场规律和国际社会需求的影响越来越大,学科建设和学校发展受到市场的严峻挑战,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大学理应审时度势,思考如何建立良性&健康的大学治理模式和高效的管理体制,不能再仅沿袭传统的管理模式,要顺应时代的变化、社会发展的潮流,借助国际合作平台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发展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应用型学科,提高教学质量,完善质量评估体系,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大学治理模式以最终实现所担负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社会职能的期望,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在这些方面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借鉴。
第2个回答  2014-12-27
大纲我写好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