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小学数学》读书心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05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书心得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我整理的《我教小学数学》读书心得(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我教小学数学》读书心得1

来不曾有过的一种观念。老师就是要把“好奇心”巧妙地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使这学期我拜读了李烈的《我教小学数学》这本书,我被它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它首先不只是一部讲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书,而更重要的是体现创新性教育、教学思想的一部力作。其中的教育、教学思想深刻体现了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它的小学数学的教学体现以爱育爱的儿童观、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以会教会的教学观、及发展性的评价观。通过“案例呈现”使困惑、迷惘、问题、难点逐一浮出水面,引导读者深入地思考,然后专家又亮出自己的观点,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让读者心中的谜团渐渐释然。读了这本书后,感觉受益匪浅,我也尝试着在我的教学中进行了实践。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学习、实践谈几点体会:

1、让学生觉得数学真奇妙,热爱数学。

要想建立民主和谐的氛围并不难,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关心他们,从而激起他们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尝到了成功的甜头,使我教好数学的信心倍增,是啊,好奇之心,人皆有之。爱迪生也曾说过:凡是新的不平常的东西都能在想象中引起一种乐趣,因为这种东西使心灵感到一种愉快的惊奇,满足他的好奇心,使之得到他原之自然地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变成孩子们学习和探索的内动力。

2、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成为课堂的主人。

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我从书中找到了答案,并积极实践。——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1)采取活动的形式。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明显受心理因素支配。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抓住知识的生长点,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其主动探究。

(2)采取把知识趣味化的形式。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色彩鲜艳的教具;新颖的谜语、故事;有趣的教学游戏;关键处的设疑、恰当的悬念;变静为动的电化教学等等,尽可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新奇,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为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供物质内容和推动力。

(3)采取好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持续发展。教师的评价要根据差异原则因人而异,对学生的要求不要一个标准,要根据不同的起点、不同的情况分类评价,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通过评价,看到自己的进步。教师的评价用语应该有针对性、导向性,比如,有的孩子的解题方法新颖,我就批上:“你的想法很独特,看来你是个爱动脑子的好孩子”。有的孩子学习进步了,我写道:“看到你的进步,我非常高兴,这说明只要你努力去做,就会有所收获。”对个别同学我写上:“最近怎么了,为什么错题比较多?应该找一找原因,也可以找一找老师。”这样,我把作业作为媒介,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教学中通过评价鼓励与众不同的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总之,让学生从老师的评价中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体验,以利于增强自信心。

3、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把数学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是《我教小学数学》贯彻的精神,同时也正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终生追求的教育目标。只有在充满生命活力课堂上,师生才是全身心投入,因为这不只在教和学,而是感受课堂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我教小学数学》是一本好书,它教给了我一种教学理念,教会了我一种教学方法。因为它让我感受到自己的不断转变和进步,这种向上的感觉真好。

《我教小学数学》读书心得2

《我教小学数学》是李烈老师二十多年来教育教学实验研究的结晶。书中全面论述了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具体做法和理性思考,提出了具有时代气息的、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的、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深刻体现了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书中那一个个源于教学实践的真实而令人折服的故事,那一行行铺满了平凡而又闪烁着智慧之光的创新足迹,更让我深深地佩服李烈老师的敬业精神,佩服她细致的教学艺术,更佩服她睿智的头脑与眼光。特别是书中讲述的“以爱育爱”和“以会教会”的教育教学观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贯穿“以爱育爱”的教育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平等、良好的氛围,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朋友般地与学生交流,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各方面得到健康发展。而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我过多的重视了知识目标的落实和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往往忽略了在课堂上与学生情感的交流,正是缺少了这点,所以我的教学尽管很努力但总觉得缺少了什么,看了这本书后我才明白,教师的教学应该以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作为主线,伴随着教学的始终。所以,“以人为本”“以爱育爱”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真挚、神圣的爱,而且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尊重、赏识、接纳和宽容上。充分相信学生、信任学生,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学论教,因材施教。真是因为具有这样的儿童观,使得李烈老师的教学能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学生成长的宽松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差异等,从而真正使数学学习过程成为学生愉悦的生命体验过程。读了这本书,我才更加明白:爱不是空口号,而是发自内心真诚的行动,爱中融汇着教师的责任和技巧。向李烈老师学习,让自己的学生处于一个充满爱意的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让爱滋润每一个孩子。

“以会教会”是李烈老师从“以爱育爱”和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出发,立足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本身,研究课堂教学活动,反思自身的教育、教育教学活动而提出的富有特色的教学观。以会教会的核心是教师的会,这就是要求教师只有不断地自觉提高自己的水平,只有发自内心地想方设法教好每一个学生,才能真正做到使学生学会。

而我认为,教师的一言一行以及知识水平和教育素养等,都会对每一个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点点滴滴也都会成为学生的表率,因此,我们的工作便显得非同小可,来不得半点虚伪与马虎。什么样的老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同样,学生怎样也可略知学生的老师如何。正因为学生的会就像一面明镜,可以反映出一个教师的全部或者某个方面,为此,我们都必须先达到“会”。而这个“会”不仅仅是指文化知识和各种学习能力,还包括着生活、做人做事等的方方面面。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小打好做人的基础,使他们成为真正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

在这本书中,李烈老师从数学课堂教学的细微处入手,揭示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学习、实践、研究、反思、总结,以自身的“会”引导学生“会”,提出了许多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心理活动特点、以及符合数学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她深厚的课堂教学功底和扎实细致的实践作风。

书中的这些教育观、教学观都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实在的事例来体现的,有血有肉,亲切自然。我想:这就是具体,这就是细节,细微处才能看出老师对教育、对学生的情有多深。从中可以看出李烈老师那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将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正如李烈老师所说:“这是严格要求也是爱”。是啊,爱学生就是要对学生负责。因此,我将进一步把自己对教育事业、对孩子的爱,化做具体的行动,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自己的工作,在如何深钻教材、如何以新课程理念设计教学活动的思考中,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在抓好细节,落实要求,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艺术上不断学习实践,努力做一个有思想的行动者。

《我教小学数学》读书心得3

随着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标"、"新课程理念"等一系列的名词被追为时尚,与之有关的书籍也像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在这些书籍中我最喜欢李烈老师编著的《我教小学数学》,它让我深知要当好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刻苦研究与数学学科有关的知识,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更要研究如何调动孩子学好数学的积极性,要研究如何真诚地爱孩子,努力为学生的成长创设宽松、健康的氛围。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让我找到了新时代的数学教师应符合的要求。

一、教育要以人为本,符合时代的要求

如今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顺利而又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势必要以"爱"为教育的核心。教师只有充满对学生、对学科、对事业的爱,才会努力提高自己,使自己符合时代的要求,给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爱意的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才能高标准地去"教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应承认学生有出错的"权利",对于回答失败的学生,应给予弥补的机会,努力使每个学生都有获成功的机会。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居高临下",尊重学生的各种想法,认真听取学生的各种意见,积极与学生互动交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赏识学生的一点点进步,有时学生精彩的发言恰恰是问题的根源。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要从自身找原因,采取"内归因"的做法,而不是去指责、埋怨学生。教师应注重自己的教学艺术和言行,努力靠自己的人格魅力来获取学生的信任。这正是新时代的教师应遵循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原则,尊重、关心、理解与信任每一位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发展的一切。这是时代的要求,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教学要"以爱育爱",努力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以爱育爱"是本书阐述的中心之一。教师只有对人生、对事业、对学生爱得真诚、爱得执著、爱得深刻,才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行为的感染、情感的迁移,唤起学生的共鸣。教师以自己爱的情感培育学生爱心的途径,即称之为以"爱"育"爱".书中列举的"第一印象不可忽视"、"人人说‘我行’"、"人人来‘表现’"、"‘出错’是‘权利’"、"站到学生中来"、"亲师才能信道"、"数子不如奖子"……都是以"爱"育"爱"的一系列理论和具体做法。在这种"爱"的教育方式下,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摆脱"目中无人"的教学方式,把课堂教学看作是生命交流的过程,用满腔的热情去尊重、理解、支持和热爱每一位学生。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力,而且能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人生,真正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同时这种美好的情感体验和育人工作相结合,可以使教师更深刻地感悟到工作的价值、生命的意义,感受到教师工作的高尚。从而更爱自己的工作,并会以更大的热情献身于自己从事的事业。

三、立足新课标,能科学的运用教学方法

"以会教会"是本书阐述的另一个中心。新时代的教师要出色完成自己的神圣使命,势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师素质,尤其要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的能力。以自身的"会"教会学生的"会",这就是"以会教会".新世纪对学生的"会"的要求更高了,教师"会"的内涵自然也就更丰富了。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但要有一颗爱心,而且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要有专研、发掘教材的能力,要能科学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例如每节课的前三分钟教师应创设内环境,激发"生长点",即积极做好知识准备工作,激活旧知识,根据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把握新知识的生长点。对于较难理解的新知,应选好"突破口",联系生活,化解难点。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主张低起点,高终点的原则,深挖数学思想,构建"浅出"的教学过程。重视解题策略,寻找最佳方案。让孩子们总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

四、能从实践中探寻合理的教法

理论总是来自于实践,而又必将回到实践中去。新时代的教师要擅于从实践中去探寻合理的、适应所教学生的教法。比如,对学生作业本的使用,可要求学生写上"日期"、"作业出处",划上边线,左边写题号,右边写题,要求有写算式草稿的地方,不准单用草稿纸。这样能大大降低计算的错误率,还可培养学生做事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对学生严格要求是教师对事业的负责、对孩子成长的负责,是一种爱的表现。又如,任何一个知识点都是具体的,知识点之间又常常是有联系的,通常称为"知识链".对于知识点和知识链,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纵向梳理和横向沟通进行引导,使所学的知识纵横交错形成一个知识网络。这样不仅有利于知识的理解记忆,而且有利于知识的提取和应用,更有利于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最终形成一种学习的能力。再比如,作为数学老师,在课堂上,除了掌握生动、亲切的有声语言,还可以适度地运用无声语言。这是因为数学教学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而思维往往需要的是一种静静的环境、无声的氛围。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无声的、深刻的思考空间,教师应做到

(1)话不能太多。

(2)时间要给够。

(3)减少无意识的干扰。

(4)教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方法。

如果课上能营造这样一种氛围,相信我们的数学课堂就会呈现一种有动有静的美,一种无声胜有声的美。由实践中找到的理论是有根据的,是站的住脚的,是不同于空中楼阁的哲理论述,是新时代的教师可以模仿,可以参照的可靠依据。

五、相信学生,正确运用评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首先应该想到自己是教师,其次才是数学教师。教师的职责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世纪的公民,在小学阶段要为孩子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而不仅仅是要他们学好数学。事实上,学校里往往会看到语文、数学、英语不相上下的孩子居多,而有偏科悬殊的孩子居少。所以孩子的广泛爱好,有助于其智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科学习,自然也有助于数学成绩的提高。因此,教师首先要相信每个孩子在不同层次上都会有发展,在不同方面都会有各自的才能,在孩子成长中教师也应该帮助他充满信心,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努力创造条件,让不同的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体验不同的成功。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做到正确的评价每一位学生。教师的评价要能让学生找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要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老师的爱,要让学生看到希望,从而产生动力。对于学困生要给予适时的"不错,有进步!";有的孩子解题方法新颖,就批上:"你的想法很独特,看来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对于错误较多的同学也别忘了写一句:"最近怎么了,为什么错误比较多,应该找一找原因,也可以找一找老师。"这种适时适度的评价既能让学生保持"可持续性发展"的势头,又能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老师的情。

可见,新时代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所学的知识,还应该时时刻刻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工作的态度、一点一滴的所作所为去影响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去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使他们爱学习、爱生活,引导他们为自己的将来去奋斗、去奉献。当教师认识到这些必备的要求,并付诸于行动时,一定会得到一种满足感,会让自己看到人生的价值,进而升华为对事业、对人生更执著的爱和追求,这正是教师为之奋斗的目标。

《我教小学数学》读书心得4

《我教小学数学》这本书是特级教师李烈校长写的,是一部体现创新性教育、教学思想的一部力作。

研读、思考,无不让自己的眼晴一亮,在李老师的笔下,数学尽情的绽放着它独有的魅力,处处都是让我们学习、让我们思考的地方和思想。

书中共有三部分:

第一篇:以爱育爱。

李老师谈到让学生在自信和成功的体验中学习数学,要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谈到“爱”中同样融会着教师的责任与技巧,宽严相济,实现不同学生的发展。

第二篇:以会教会。

李老师眼中的数学是基于“学生”的数学,她倡导把“学生”作为课程资源,要在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中激发思考,深挖数学思想,构建“浅出”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有机会进行“深刻思考,感受数学学科的真义与魅力,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中获得不同的发展。

第三篇:课堂教学实录及教案。

这部分主要收录了《数的整除》、《循环小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等五篇教学实录或教案。从实录中可以感觉到李老师课堂的精彩,从教案中可以体会到李老师对一节课思考的深刻。

让我深记的一句话:优秀的教师之所以优秀,就在于能注意到一般教师所注意不到的现象,即使是在无意中也不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我在想: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他的课上得多么精彩,也不是他多么的追求进步。而在于这位教师的心里是不是真正的装着学生,是不是真正的尊重学生、善待孩子,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富有热情和人情味的教师。

令人欣赏的一个做法:学生作业本的使用,李老师是这样要求的:要求写上“日期”、“作业出处”,要求划上边线,左边写题号,右边写题,还要求有写算式草稿的地方,不准单用草稿纸。李老师这样做的理由是:一是比较省事,再是减少眼睛疲劳,另外还便于自己检查错误原因。想想自己平时的教学,孩子会经常出现计算性的错误,很多都是“无据可查”,现在想来,关键还在于我们对孩子的要求缺少一种充满爱意的严格要求。像李老师这样,严格抓作业本的使用,创造性的使用作业本,不仅仅是培养了孩子的良好习惯,更能够大大降低计算的错误率,提升孩子的计算能力。

《我教小学数学》真是受益匪浅!

《我教小学数学》读书心得5

近期,全市在中小学数学教师中掀起了一次“读名著、学名师”的热潮。学习名师,我马上想到了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李烈,并认真拜读了李烈老师所著的《我教小学数学》一书。

其实,我想学习了解数学名师李烈,其实最初源于一次遗憾。那是我几年前赴武汉参加全国数学研讨会,会议本来安排有李烈老师的一节教学观摩课,由于李烈老师有事没能来,最终我错过了一次现场聆听和学习李烈老师课堂教学的机会。但是,会后我认真看了李烈老师观摩课的教学实录文稿,一下子被李烈老师课堂实录中所表现出来的挖掘细节、追求完美的教学风格所吸引,她的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教学演示,而是教与学的互动,是"学而不死,活而不乱,易中求深,情理交融"。

当然,现在的我也很幸运,通过拜读李烈老师的《我教小学数学》一书,我自感收获多多,感动多多。这本书是李烈老师二十多年来教育教学实验研究的结晶,全面论述了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具体做法和理性思考,提出了具有时代气息的、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的、值得深思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者列举了生动的教学实例,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理论分析。全书主要分“以爱育爱”、“以会教会”和“c课堂实录及教案”三大部分。作者充分表达了自己的儿童观、教学观,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们的爱。李烈老师认为,正是在“爱”和“会”的良性循环中,老师和学生才得到同步的提高。

如果老师没有对学生、对学科、对事业的爱,是不会努力提高自己,高标准地去教会学生的。学生如果不是处于一个充满爱意的宽松和谐的环境中,也是不能很好的去学会的。同时,老师的爱是通过教学生学会来体现的,而学生是通过学会来回报老师的。两者也是互动的,老师通过对学生的爱,激起学生对学科的爱;学生对学科的爱,又激起学生学会的积极性,而学生在学习上的成功,更进一步激起学生对学科的爱,对老师的爱。李烈老师还认为,做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决不能只是研究数学学科,还应该研究人的情感、人的需要。

这本书的许多小标题,我认为富有个性,它不同于一般书中的章、节标题,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具体,如“第一印象不可忽视”、“站到学生中来”、“低起点、高终点”……对每一条经验,作者不仅论述了其理论依据,而且还非常具体地介绍了她的具体做法和自我感受,操作性很强,因此读后感到好学、好用。读了李烈老师的这本书,我体会到:教学中,不仅要研究数学学科知识,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更要研究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要研究如何真诚地爱数学,为学生的成长创设宽松、健康的氛围。只有这样做了,你才会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数学教师。更加明白教师对学生的“爱”中融会着的教师的责任与技巧,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只有把“爱”与“会”融合在一起时,既有爱的情感,又有爱的行为时,老师才当得有滋有味,也才能让自己的学生处于一个充满爱意的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让他们很好地去爱学习、爱生活。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