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里的材料如何运用【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9
——读《高考不怕写作文》其中《妙手用材料,辣手著华章》一章节  有感

写作出现问题

高一的学生在写议论文的时候,出现这样一个问题:所用的材料几乎是在讲一个完整的故事,甚至是细节都写出来了。对材料没有进行有效加工,而且在写完之后没有对材料进行分析,直接得出结论。这是用写记叙文的方式写议论文!

在议论文中材料只是议论的起点,是论证论点的根据,是为论点服务的,所以在一则材料里边,要在凸显自己中心的那个地方进行提炼,而不是把整个材料全部都完完整整的叙述下来,材料取舍的依据是中心论点。事是理的基础,理是事的升华;事据理而取舍,理依事而辨析。

王开东老师在《妙手用材料,辣手著华章》这篇文章里总结的很全面,在此主要说一下前两种:

怎么样改变这种现象?

第一要对材料进行加工,提炼出服务于自己中心的文字,并对这些文字进行论述,其余的可以略写甚至不写。

这个解决在《月考作文点评二》一文里有详细的解说。

王开东老师说: 一个标准的议论段,应该依次包含如下五种功能不同的句子: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

例如: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就是力量。 (观点句) 五十年代初,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拦,终于回到了新中国的怀抱。美国海军次长金波尔在得知他要回国时,立即给美国移民当局写信,声称:“我宁肯把这家伙毙了,也不能让他回国。因为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的东西,他知道得太多了。任何时候,他一个人都足以抵得上五个现代加强机械师。 ” (材料句) 可见,知识就是力量。 (结论句)

一则具体的材料,往往可以证明好几个观点;凭什么就一定要证明你的这个观点而非其他呢?不作具体的阐释分析,是没有足够的说服力的。

比如上例,要是在“材料句”与“结论句”之间,加上如下的“分析句”就清晰可见了。

为什么钱学森一个人任何时候都足以抵得上五个师呢?还不是因为他的头脑里掌握了太多高深、前沿的现代科学理论和高精尖的现代科学技术?还不是因为这些关于“原子能量”的“知识”足以增强一个国家的实力甚至改变整个世界、决定人类命运?

然后接“可见……”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议论文之所以成为议论文,恰恰在于其中的阐释和分析。缺了阐释和分析,就失去了议论文的文体特征,更不用说它的说服力、逻辑性和严密性了。

温馨提醒

一般说来,理论性的材料,更需要辅之以阐释;事实性的材料,更需要辅之以分析。摆出事实之后,更需要讲好道理。

所以在这里,有一个小技巧 :

这样可以让说理更有层次性,也更有深度,也更有说服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