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孩子是负担,其实你自己才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5
周五,阳光透过落地窗洒下,带着冬日的慵懒倦意,同事问:“周末又去哪儿玩?” 我笑笑,回说可能去太平山看枫叶吧。接下去的对话,即使关上耳朵不听,我也可猜到:“孩子不在身边就是不一样,自由,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在以前,我爱反驳:“孩子在身边就带上一起,有什么难的?不过27公里的路程,你当是出省出国吗?”

几乎每个周末、节假日,我都能听到类似的问候,来自于部门里为人母的同事。而这所有的问候,似乎都奔向同一个终点:孩子是负担是束缚,没有孩子,或者孩子不在身边,是多么自由的一件事。

不可否认,孩子出生后的前两年,作为父母亲的角色,尤其母亲,考量到孩子的年幼、适应能力、身体状况,常常需要亲历亲为。怀胎十月所赋予的母亲天性,水到渠成地让我们处于并着迷于这个奉献角色,我见过无数不同的母亲,胖的、瘦的、温柔的、暴躁的,不同却也千篇一律。孩子出生后,所有朋友圈都是关于孩子,孩子的照片、孩子的喜怒哀乐、孩子的各种补习班,即便自我情绪的表达,最后也要配上孩子的图片。自己反而成了隐形人,好像不再需要成长进步、提升、兴趣培养等。可是,在尚未人母之时,明明她们也有属于自己的五彩斑斓。

如今她们化身为孩子的代言人,一切以孩子为中心,自我舍弃,却又忍不住抱怨孩子带来的不自由。难道这一切真的只是因为孩子?

另一位刚刚奔四的妈妈,每天下班后急急赶回家,因为三年级的儿子,没有母亲在,不会自主做作业。督促孩子做作业,好似已经是一种社会常态,无数母亲为此化身为河东狮吼。“只要不辅导作业,我觉得世界都是美好的”。可是为什么没有培养孩子的好习惯?现在抱怨没有自己的时间,是否是自己造成的?在她们的眼里,孩子是生活中不折不扣的负担,阻挡了她们的自我提升,与此同时,她们也希望所有的父母都如此。小我四岁,已是二胎妈妈的同事,儿子未满周岁,女儿上小学二年级,她白天上班,下班后辅导作业,女儿接送由家里的老人负责,包括周末补习班。稀松平常之事,在很多拼命的母亲中,应该算是省力的了。经常抱怨累,不自由,一两年没有出门旅行之类的,更不要提自我提升了。见我常常三五闺蜜小聚,独自旅行,参加活动,每次都用略带酸涩的语气对我念叨:“天天出去玩,爽死了。”末了,还要补一刀,“难道你不想你女儿吗?” 她期待看到我独自一人的自我封闭或者愧疚的停滞状态,偏偏没有遂她的愿。而我想要说,既然如此吃力,为什么还要继续二胎?

而我相识十六年的闺蜜,儿子七岁,小时候性格孤僻,不爱说话,倔强,闺蜜却从来没有小题大做过,始终是平常心教育,陪孩子一起学跳街舞,一周一次,闺蜜在大学毕业后胖了不少,一个小时的街舞跳下来,满身是汗,气喘吁吁,却依然乐此不彼。一起学英文,给孩子找不同的英文动画片,英文智力游戏,培养兴趣,教儿子英文歌,还在工作之余办了英文班。儿子在画画上有天赋,又开始给孩子报画画班。

她和所有母亲一样,孩子喜欢的,对孩子好的,都想要给予他,并且,乐意给予他。在她的陪伴下,孩子的个性开朗了很多。但是她依然保持着婚前的爱好,喜欢鲜花,把家里、办公室布置地美美的,学做美食,今年又尝试着做了微商,每年全家出国旅行一次。日子过得温馨又惬意。孩子的出现并没有改变什么,相反,他让闺蜜变得更有韧性而丰富。

这个月初去看闺蜜,担心她忙,抽不开身,她却立刻说:“你想来就来,时间挤挤便有了。” 是啊,生活是忙碌的,时间是需要挤的。晚上,听她的儿子一边泡脚一边自娱自乐地把她教的中文、英文歌曲轮流唱了一遍,欢快而明亮。突然觉得,一年一年的时光总会在我们的身上、我们的孩子身上留下印记。今年我也断断续续开始学萧,一天清晨睡梦中听见女儿在客厅里一边摆弄我的萧,一边对我的母亲说:“我妈妈真厉害,这可是我妈妈的第一个特点。” 外婆纠正她说:“是特长,不是特点。” 一语惊醒。你看,我努力工作赚钱,围着她转,她可能也觉得这是没什么特长的。反而是做好自己,培养自己的兴趣,才让她为我骄傲。

我一度思考,到底要做怎样的母亲,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以孩子的进步为自我进步?还是保持提升,与孩子共同进步?我以为,变成更好的自己,更持久地陪伴孩子的成长,才是一个母亲最终的目的。但是现实中我们常常忽略自己。

你以为孩子是负担,其实你自己才是。或许是忙、累、没有时间,你依然坚持睡前刷一遍微信,依然追着各种电视剧,依然有时间上网,却一定要拿孩子做懒惰的挡箭牌,认定孩子是负担;或许你觉得工作结婚生子,大局已定,人生圆满,丧失了自我追求的动力;或许自我提升并不能带给你立竿见影的受益,所以无法坚持。可是,要记得,被你称作负担的孩子,他在一天天进步,轻易就把你甩在了身后。

你以为孩子是负担,其实你自己才是。孩子总会有自己的天空,有属于他自己的人生画布,总有一天会去拼搏翱翔,如若我们停滞不前,如何与他们站在一起?如若我们丧失自我,如何在他离开羽翼后,自我欣赏?

要做孩子的母亲,也做独立的自己。现在开始,不要把孩子作为自己偷懒的挡箭牌,好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