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东字库塔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9
       我第一次见到城东的字库塔,是坐在急速前行的车内。虽然塔身只是短瞬地从眼前一掠而过,但那灰白的身影却直抵我的心间,令我不由自主地转过身去,不断地再次探寻塔的身影。

       等终于来到沱江河畔,见到字库塔的时候,我不禁感慨,这真是一座又老又荒凉的塔啊,墙壁是那么地残破不堪,塔身覆满了苔藓和杂草,塔顶更是长有植木,蜿蜒的根须赫然地深扎塔体。但在整体上,五层六边空心楼阁式的制式却保存完好,又是白色,所以不失风骨,有一种异常沉静的气质,给人以时间缓慢,或将停止的错觉。

       这第一次的细观,是在2017年初冬时节的一个周末,我背着10个月大的小儿子,亦有其他江边散步的行人。此处属于沱江河畔的景观带,种满了大片的格桑花和鸢尾花,而那个时候还尚有些许的格桑花盛放,花朵以粉色为主,间或白色、橙色和红色,在凉风中显得很是鲜艳美丽,它们相互簇拥着、轻摆着,像是一群吟者、舞者,不断地向旁边的古塔致意。三三两两的行人,陆续不断地停留和走近古塔,追寻着几百年的古朴。我的幼子也开始不安分,十分想要从我的背上挣脱下来,小腿儿蹬着,想要走一走,小手儿抓着,想要摸一摸。

       此后几年,我带着儿子,又有几次来到沱江河畔,见着了字库塔。期间,于2019年初夏,见证了政府对古塔的修复工程,整个修复工程以保存原状为原则,斑驳的字画、白色阁楼的制式都很好地保存了下来。其实早在2013年,政府便在古塔附近修建了一座以汉字文化为主题的公园,并取名 “字库山公园”,在公园的山顶建有一座现代化的八层“字库阁”,与沱江河畔的古老字库塔,遥遥相望。我想,这或许也是另外一种方式的传承吧。

       原本以为对字库塔的这种莫名的眷恋与怜古情怀,只是我一个人或极少数人才有的心情,毕竟太过于静默和清冷了。没想到有一天(2021年夏),先生告诉我,字库塔成为了网红景点,已被围得水泄不通。先生一向爱热闹,对他的话我深信不疑,却又感到极致的不真实,但心底却生出欢愉来。随着先生到了江边探寻,一打听,才得知,为了庆祝建党100周年,夜幕降临后,字库塔有灯光表演,以沱江为镜,非常炫丽。入夜后,果真一群又一群的人排山倒海地不断涌入河畔,安保人员艰难地维持着秩序,眼之所及,全是暗黑的人影不断地窜动,流水游龙一般,原本静谧的河畔,此时喧闹不止。可惜由于游人众多以致极易发生安全事故,最终取消了灯光表演,令人诧异的是,除了极少数人离开,大部人仍围着字库塔不肯离去,有的人似是第一次见到古塔,兴奋地围着古塔转着圈儿,上上下下地打量着;有的人则离远了些静静地站着,轻声地与旁人谈论着关于古塔的见闻。不知何时,河畔不再躁动了,游人虽然还是很多,但都变得很安静,步履是轻盈的,言语是轻声的,恍目的不再是停滞的人群,而是江面的风吹过以后,飘飘摇摇的芳草和高耸挺立的古塔……

       冬去春又来,时光流转,你我终将转瞬即逝,但愿我们所看过的城东字库塔,永立不倒。

        以下是一些有关城东字库塔的搜录:

        字库塔是古人专门用来焚烧字纸的建筑,始建于宋代,普及于元明清。受我国传统文化中“惜字如金”、“敬天惜字”观念的影响,古人形成了一种习俗,焚烧字纸时非常郑重,不但有专人,还有专门的礼仪,并建有专门的场所和设施,于是“字库塔”应运而生。字库塔是从一种道德的角度来约束和引导人们对字纸的尊重,对文化的尊崇,从而推动了字库文化的发展,捍卫了字库的千年存在。“字库塔”、“字库”或“惜字宫”是四川的通常叫法,它还有很多称谓,如“敬字亭”、“圣迹亭”、“惜字塔”、“文风塔”、“焚字炉”等。

        据悉,资阳城东字库塔属于民间集资自建的一个塔,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左右,是一座五层六边空心楼阁式的砖塔,塔基牢固,塔身菱角的设计不仅美观还能减少洪水冲击,字库塔塔身空心,六面皆有字画,东、南、西三面开窗。修复前外墙残破不堪,塔身上长满了苔藓、杂草、树木,并有人为的刻画和破坏,塔门横额‘合身而化’隐约只见一个‘化’字,左联依稀可见 “到洪鑪後还大极初” 几个字,而右联已无迹可寻。

       资阳城东字库塔历年大事记:

        1898年:洪水,字库塔被淹。

        1981年:洪水,字库塔被淹。

        1998年:洪水,字库塔被淹。

        2008年5月12日:地震,字库塔结构安全未受影响。

        2019年5月10日:资阳市雁江区政府启动了对字库塔的修复工程。

        2019年6月24日:字库塔的修复工程完成。

        2020年8月17日:洪水,字库塔被淹。

        2021年7月1日:庆祝建党100周年,字库塔灯光表演成为网红景点。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