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学生激励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6

1. 激励学生的名人名言,古文,有哪些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2、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 愈《进学解》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5、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名言名句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

7、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诫外生书》

8、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曹 植《赠白马王彪》

9、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 列传》

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杜 甫《望岳》

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名言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míng yán,基本意思是很出名的说法,著名的话,一般指名人说的话。出自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欧阳修 《归田录》等。

2. 高中生必读的励志古文 有气势的

少年中国说 〔清,一九00年二月〕梁启超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

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任公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

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

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

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

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

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喜事。

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可为者;惟好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者。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

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侠。

老年人如字典,老年人如戏文。老年人如鸦片烟,少年人如泼兰地酒。

老年人如别行星之陨石,少年人如大洋海之珊瑚岛。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少年人如西比利亚之铁路。

老年人如秋后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老年人如死海之潴为泽,少年人如长江之初发源。

此老年人与少年人性格不同之大略也。任公曰: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任公曰:伤哉,老大也!浔阳江头琵琶妇,当明月绕船,枫叶瑟瑟,衾寒于铁,似梦非梦之时,追想洛阳尘中春花秋月之佳趣。西宫南内,白发宫娥,一灯如穗,三五对坐,谈开元、天宝间遗事,谱《霓裳羽衣曲》。

青门种瓜人,左对孺人,顾弄孺子,忆侯门似海珠履杂遝之盛事。拿破仑之流于厄蔑,阿剌飞之幽于锡兰,与三两监守吏,或过访之好事者,道当年短刀匹马驰骋中原,席卷欧洲,血战海楼,一声叱咤,万国震恐之丰功伟烈,初而拍案,继而抚髀,终而揽镜。

呜呼,面皴齿尽,白发盈把,颓然老矣!若是者,舍幽郁之外无心事,舍悲惨之处无天地;舍颓唐之外无日月,舍叹息之外无音声;舍待死之外无事业。美人豪杰且然,而况寻常碌碌者耶?生平亲友,皆在墟墓;起居饮食,待命于人。

今日且过,遑知他日?今年且过,遑恤明年?普天下灰心短气之事,未有甚于老大者。于此人也,而欲望以拿云之手段,回天之事功,挟山超海之意气,能乎不能? 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立乎今日以指畴昔,唐虞三代,若何之郅治;秦皇汉武,若何之雄杰;汉唐来之文学,若何之隆盛;康乾间之武功,若何之烜赫。

历史家所铺叙,词章家所讴歌,何一非我国民少年时代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之陈迹哉!而今颓然老矣!昨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处处雀鼠尽,夜夜鸡犬惊。十八省之土地财产,已为人怀中之肉;四百兆之父兄子弟,已为人注籍之奴,岂所谓“老大嫁作商人妇”者耶?呜呼!凭君莫话当年事,憔悴韶光不忍看!楚囚相对,岌岌顾影,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国为待死之国,一国之民为待死之民。万事付之奈何,一切凭人作弄,亦何足怪! 任公曰: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是今日全地球之一大问题也。

如其老大也,则是中国为过去之国,即地球上昔本有此国,而今渐澌灭,他日之命运殆将尽也。如其非老大也,则是中国为未来之国,即地球上昔未现此国,而今渐发达,他日之前程且方长也。

欲断今日之中国为老大耶?为少年耶?则不可不先明“国”字之意义。夫国也者,何物也?有土地,有人民,以居于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有主权,有服从,人人皆主权者,人人皆服从者。

夫如是,斯谓之完全成立之国。地球上之有完全成立之国也,自百年以来也。

完全成立者,壮年之事也。未能完全成立而渐进于完全成立者,少年之事也。

故吾得一言以断之曰:欧洲列邦在今日为壮年国,而我中国在今日为少年国。 夫古昔之中国者,虽有国之名,而未成国之形也。

或为家族之国,或为酋长之国,或为诸侯封建之国,或为一王专制之国。虽种类不一,要之,其于国家之体质也,有其一部而缺其一部。

正如婴儿自胚胎以迄成童,其身体之一二官支,先行长成,此外则全体虽粗具,然未能得其用也。故唐虞以前为胚胎时代,殷周之际为乳哺时代,由孔子而来至于今为童子时代。

逐渐发达,而今乃始将入成童以上少年之界焉。其长成所以若是之迟者,则历代之民贼有窒其生机者也。

譬犹童年多病,转类老态,或且疑其死期之将至焉,而不知皆由未完成未成立也。非过去之谓,而未来之谓也。

且我中国畴昔,岂尝有国家哉?不过有朝廷耳!我黄帝子孙,聚族而居,立于此地球之上者既数千年,而问其国之为何名,则无有也。夫所谓唐、虞、夏、商、周、秦、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唐、宋、元、明、清者,则皆朝名耳。

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

朝有朝之老少,国有国之老少。朝与国既异物,则不能以朝之老少而指为国之老少明矣。

文、武、成、康,周朝之少年时代也。幽、厉、桓、赧,则其老年时代也。

高、文、景、武,汉朝之少年时代也。元、平。

3. 鼓励学习的古文有哪些

【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始终不能解开。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他,焉为代词);现在的一般人,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这是令人疑惑的!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读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等等,就聚在一起嘲笑他。问他们(为什么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则足以感到耻辱;以官大的人为师,则被认为近于谄媚。”哎!求师之道的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

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同行,那么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接受道理有早有晚,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李家的孩子叫蟠的,十七岁,喜欢古文,六艺的经文和传记都普遍学习,不被耻于从师的世俗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赏他能履行古人之道,写《师说》送给他。

4. 激励学生的名人名言,古文,最好有出处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2、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 愈《进学解》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增广贤文》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5、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名言名句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7、志当存高远。

—— 诸葛亮《诫外生书》8、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曹 植《赠白马王彪》9、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 列传》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杜 甫《望岳》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名言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míng yán,基本意思是很出名的说法,著名的话,一般指名人说的话。出自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欧阳修 《归田录》等。

5. 如何鼓励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文言文,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种枯燥无味的文体,而对老师来说,也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对文言文教学有很大帮助。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以读为主

朗读成诵能培养学生语感,读熟课文可以扫清课堂学习时的一些障碍。所以在课堂上,我并非以翻译为主,而是以读为主。首先教师要范读,在上一篇文言文之前,老师要考究每个字的读法、句的停顿等等。比如《鱼我所欲也》中,就有许多字值得注意的。如“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第一个“为”是“为了”之意,该念第四声,第二个“为”是“做了”的意思,该念第二声,如果不加考虑就容易念错;再如《出师表》中,“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朗读时,要在理解作者情意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句中的语意停顿。老师领读第一遍,就给学生留下了这篇文章应该这样读的印象。如果有录音可以放录音,然后老师领读,老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学生最喜欢这种领读方式。短的文章最好是领读两遍,长的课文可以领读一遍,这样学生对课文就有了整体感知。一般来说,这个环节我是在早读节或晚读节完成的。这样领读之后剩下的时间同学们就可以自由地朗读。这样上课的时候,同学们对课文朗读已有了相当的熟悉,不会有陌生感。或者集体朗读时出现卡葛的现象了,课堂上,我并不急于翻译,而是每讲一个句子首先让他们读三、四遍,能背下来,然后结合注解找出难理解的词语,大家共同解决,这样学生不仅对难翻的词语有了更深的印象,而且自己能顺利地翻译出句子。学生就会有成就感,在课堂提问的时候,老师适当地加以表扬,学生的积极性就更高了,比较长的篇目则抓住重点段落来讲,其他段落会翻就行。这样一个段落下来,学生即使背不得,也读得很熟了,字、名、段都理解得十分清晰,学生感到容易学了,兴趣就自然而然上来了。虽说用时多了点,但学生能清晰地理解课文,总比水过鸭背教学好。

二、课文与历史故事相结合

大多数文言文都与当时的历史有关,在讲课之前,我先是联系历史背景,讲述相关的历史知识,这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比如诸葛亮的《出师表》,学习此文时,我是在多媒体教室上的,我先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片断,让学生从感官上了解这篇文章的背景,同学们兴趣很高。这样学习这篇文章就容易多了。

我的检测手段是听写。学完每篇课文我都要会利用一些时间来听写。目的是检查学生的听课效率和复习效果。听写内容什么都有。包括作者、课文生字、词、句子,课文所反映的主题给我们的启示等。特别是注解的翻译更是重中之重。有时候在讲课时,我也会故意“漏题”给学生,比如重点的句子和字词,我就直截了当地说:“我听写的时候就考这里。”这样他们就有意识地去记那些重点。听写的时候他们就可以顺利地写出来了。这样他们就会觉得学习原来也是这样的容易。然后在发回听写本的时候,好的学生我会毫不吝啬地表扬他们。有进步的也点一下名,表扬几句,使他们在同学面前有面子。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太差的同学则要处罚,罚抄一两遍课文等。这样做既是对懒惰者的惩戒,又是对勤学者的一种鞭策。在学生中形成一种积极进取的学习气氛。有目的地学习,学生就不会感到古文枯燥无味了。

三、学会利用歧义句子调动课堂气氛

在古文教学中,玩笑可以激活沉闷的课堂气氛。在学习《口技》这篇课文时,我给同学们翻译一个句子:“妇抚儿乳,儿含乳啼”结果有学生翻成了“妇人抚摸着儿子的奶头,儿子含着奶头哭”,我看了真的是忍俊不禁。我并没有责骂那个学生,只是告诉他翻译句子时要注意合情合理,当我把这个句子读出来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笑过之后,我告诉大家,翻译句子如果不注意合情合理性,就会闹出这样的笑话来,同学们在笑的同时,体会到了翻译句子要注意的问题,既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又使他们学到了翻译的相关要领。

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的方法很多,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积累,善于总结经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