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原文_翻译及赏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3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宋代·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秋天 , 写景 , 借古寄怀 , 思乡抒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深秋惨澹的阳光渐渐地照到镂刻着花纹的窗子上,梧桐树也应该怨恨夜晚来袭的寒霜。酒后更喜欢品尝团茶的浓酽苦味,梦中醒来特别适宜嗅闻瑞脑那沁人心脾的余香。
秋天快要过去了,依然觉得白昼非常漫长。比起王粲《登楼赋》所抒发的怀乡情,我觉得更加凄凉。不如学学陶渊明,沉醉酒中以摆脱忧愁,不要辜负东篱盛开的菊花。

赏析

这首词写秋景,寄乡愁,是一首典型的易安晚期作品。通篇从醉酒写乡愁,悲慨有致,凄婉情深。此词开头两句写寒日梧桐,透出无限凄凉。“萧萧”这里是萧条、寂寞之意。“琐窗”是雕有连琐图案的窗棂。“上”字写出寒日渐渐升高,光线慢慢爬上窗棂,含着一个时间的过程,表明作者久久地观看着日影,见出她的百无聊赖。梧桐早凋,入秋即落叶,“恨霜”即恨霜落其叶。草木本无知,所以,梧桐之恨,实为人之恨。从而借景抒情,绘出了作者的孤独和寂寥。因为心情不好,只好借酒排遣,饮多而醉,不禁沉睡,醒来唯觉瑞胸薰香,沁人心脾。三、四两句分别著一“喜”字“宜”字,似乎写欢乐,实际它不是写喜而是写悲。“酒阑”谓饮酒结束的时候。“团茶”即茶饼,宋代有为进贡而特制的龙团、凤团,印有龙凤纹,最为名贵。茶能解酒;特喜苦茶,说明酒饮得特别多;酒饮得多,表明愁重。“瑞胸”,薰香名,又名龙脑,以龙脑木蒸馏而成。“宜”表面似乎是说香气宜人,实则同首句的寒日一样,是借香写环境之清寂,因为只有清冷寂静的环境中,薰香的香气才更易散发,因而变得更深更浓,更能使人明显感觉到。

创作背景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

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 官河水静阑干暖,徙倚斜阳怨晚秋。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 重见金英人未见。相思一夜天涯远。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回廊远砌生秋草,梦魂千里青门道。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月到东南秋正半。双阙中间,浩荡流银汉。 微阳下乔木,远色隐秋山。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 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 雁风自劲,云气不上凉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