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浙教版初一上册数学应用题,我弟要用,快啊!!越多越好,越经典越难越好!

如题所述

1、某一时期,日元与人民币的比价为 25.2 : 1 ,那么日元 50 万,可以兑换人民币多少元?

2、图纸上某零件的长度为 32cm ,它的实际长度是 4cm ,那么量得该图纸上另一个零件长度为 12cm ,求这个零件的实际长度。

3、某人将 2600 元工资作了打算,购书费用、休闲娱乐费用、家庭开支、存款比为
1 : 3 : 5 : 4 ,请问此人打算休闲娱乐花去多少元?

4、长方形的周长为 4 米,长与宽的比为 3 : 2 ,求长方形的面积。

5、某洗衣机厂今年计划生产洗衣机 2550 台,其中甲型、乙型、丙型三种洗衣机的数量的比为 1 : 2 : 14 ,这三种洗衣机计划各生产多少台?

6、 2550台,其中Ⅰ型、Ⅱ型、Ⅲ型三种洗衣机的数量的比为:2:14,这三种洗衣机各生产多少台?
2 ∶ 4 ∶ 5 。甲三角形的最长边是乙三角形最长边的 2 倍,甲三角形的周长的 比乙三角形的周长多 11 厘米。问甲、乙两个三角形的最短边的长分别为多少厘米?( 7 分)
4 .甲、乙两个三角形的最短边分别是 12 ㎝和 6 ㎝

8、甲、乙两个三角形,它们各自三条边的比都是 2 ∶ 4 ∶ 5 。甲三角形的最长边是乙三角形最长边的 2 倍,甲三角形的周长的 比乙三角形的周长多 11 厘米。问甲、乙两个三角形的最短边的长分别为多少厘米?( 7 分)
8.甲、乙两个三角形的最短边分别是 12 ㎝和 6 ㎝

9、某商品的进价是75元,售出价格是90元,则此商品的利润率是 ( )(C)
(A)10% (B)15% (C)20% (D)25%
4、配套问题:
1、包装厂有工人 42 人,每个工人平均每小时可以生产圆形铁片 120 片,或长方形铁片 80 片,将两张圆形铁片与和一张可配套成一个密封圆桶,问如何安排工人生产圆形或长方形铁片能合理地将铁片配套?

2、某车间有 28 名工人生产螺栓和螺母,每人每小时平均能生产螺栓 12 个或螺母 18 个,应如何分配生产螺栓和螺母的工人,才能使螺栓和螺母正好配套(一个螺栓配两个螺母)?
生产螺栓12人 ,生产螺母16人
3、某厂有 140 名工人生产螺栓和螺母,每人每天平均能生产螺栓 60 个或螺母 90 个,应如何分配生产螺栓和螺母的工人,才能使螺栓和螺母正好配套(一个螺栓配两个螺母)?

4、某车间有 23 名工人生产螺栓和螺母,每人每小时平均能生产螺栓 12 个或螺母 10 个,应如何分配生产螺栓和螺母的工人,才能使螺栓和螺母正好配套(一个螺栓配三个螺母)?

5、某车间有 50 名工人生产螺栓和螺母,每人每小时平均能生产螺栓 12 个或螺母 18 个,应如何分配生产螺栓和螺母的工人,才能使螺栓和螺母正好配套(一个螺栓配一个螺母)?

6、某车间有 29 名工人生产螺栓和螺母,每人每小时平均能生产螺栓 15 个或螺母 21 个,应如何分配生产螺栓和螺母的工人,才能使螺栓和螺母正好配套(两个螺栓配三个螺母)?

5、调配问题:
1、一车间与二车间总人数为 150 人,将一车间的 15 名工人调动到二车间,两车间人数相等,求二车间人数。

2、某厂甲车间有工人 32 人,乙车间有 62 人,现在从厂外有招聘新工人 98 名分配到两个车间,问应该如何分配才能使二车间的人数是一车间人数的 3 倍。

3、在甲处劳动的有27人,在乙处劳动的有19人。现在另调20人去支援,使在甲处的人数为在乙处的人数的2倍,应调往甲、乙两处各多少人?

1、一筐梨,分散后小箱装,用去 8 个箱子,还剩 8kg 未能装下;用 9 个箱子,则最后一个箱子还可以装 4kg ,求这筐梨的质量。

2、某校春游,若包租相同的大巴 13 辆,那么就有 14 人没有座位;如果多包租 1 辆,那么就多了 26 个空位,问,春游的总人数是多少?

7、几何问题:
1、将棱长为 20cm 的正方体铁块锻造成一个长为 100cm ,宽为 5cm 的长方体铁块,求长方体铁块的高度。

2、将棱长为 20cm 的正方体铁块没入盛水量筒中,已知量筒底面积为 12cm2 ,问量筒中面升高了多少 cm ?

3、一个角的余角是这个角的补角的一半少 420 ,求这个角。

4、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的 3 倍大 100 ,求这个角的度数。

5、一只小虫从点 A 出发向北偏西 30 °方向爬了 3cm 到点 B ,再从点 B 出发向北偏东 60 °爬了 3cm 到点 C 。
试画图确定 A 、 B 、 C 的位置;( 2 )从图上量出点 C 到点 A 的距离(精确到 0.1cm ) ;(3) 指出点 C 在点 A 的什么方位 ?

6、 如图中 6 个正方形,编号分别为 1~6 ,
( 1 )动手做一做是不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
如果将编号为⑤的正方形分别移动到② ~ ④的上面,是否可以围成一个正方体?
(3)你能否从中找出规律?

1、求在 5 点和 6 点之间时钟的时针和分针重合的时刻。

2、求在 8 点和 9 点之间时钟的时针和分针重合的时刻。
3、求在 10 点半和 11 点之间时钟的时针和分针重合的时刻。
4、求在 5 点和 7 点之间时钟的时针和分针重合的时刻。
5、求在 8 点和 12 点之间时钟的时针和分针重合的时刻。
6、求在 8 点时时钟的时针和分针所成的最小正角是多少度?
7、求在 10 点半时时钟的时针和分针所成的最小正角是多少度?
8、求在 2 点20分时时钟的时针和分针所成的最小正角是多少度?
9、求在 8 点10分时时钟的时针和分针所成的最小正角是多少度?
10、求在 8 点时时钟的时针和分针所成的最小正角是多少度?

11、求在5点和6点之间时钟的时针和分针成一条直线的时刻。

1、下面两个数表示互为相反数的是( )
A、—与+0.8 B、与—0.33
C、—6与—(—6) D、—3.14与∏
2、下列等式中,等号成立的是( )
A、—∣—6‌∣=6 B、∣—(—6)∣= —6
C、—∣+1∣= —1 D、∣+3.14∣= —3.14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最小的自然数,也有最小的整数
B、没有最大的正整数但有最小的正整数
C、没有最小的负数但有最小的正数
D、O是有理数中最小的数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数轴上的原点表示O
B、在数轴上表示—3和2的两点的距离是5
C、所有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D、数轴上点A表示3, 从A点出发数轴上移动2个单位长度达到点,
则点B表示1

5、在有理数中,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无数多个
6、什么数的相反数小于它本身
A、正数 B、负数 C、非负数 D、非正数
7、4的倒数的相反数是( )
A、 B、— C、— D、
8、对于任意有理数a,下列式子中取值不可能为0的是( )
A、∣a+1∣ B、∣—1∣+a C、∣a∣+1 D、1—∣a∣
二、填空题(每空2分)
1、寻找规律,填写所缺的数,—6,—4,____,_____,2,4
2、数轴上的点A对应的数是+5,点B对应的数是—2则A、B两点的距离是 ____________
3、—的相反数是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的相反数是0
+(—3.5)= ____________ ,+[—(+3.5)]= ____________
4、绝对值等于2的数有___________个 ,它们是 ____________
3的相反数的绝对值是____________ ,—3的绝对值的相反
数是____________
5、用“〈”,“〉”“=”填空
—(—5) __________—∣—5∣,∣—∣ _______—(+3)
—___________—∣—∣,—(+)_________—∣0.5∣
6、绝对值小于2的正整数是____________
7、相反数大于—4的正整数是____________
8、若∣x—2∣= 0,则x= 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8+4×4+6+10)
画一条数轴,在数轴上描写下列各数的点。并用“﹤”把
它们连接起来
1, —4, 0, —2, 5, —0.5,

计算
①∣—8 ∣+∣—7∣—∣—3∣ ②∣—12∣×∣+2∣÷∣—8∣

③∣—1.25∣÷∣∣ ④∣—4∣×∣—∣

3、写出大于—3且绝对值不大于3的所有整数,并计算它们绝对值的和

4、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大括号内
—7,3.10, 5%, 1万,2003,0.33, 0.142,+0.1,o, ,—
—(—3), ∣2 ∣,
整数集( )
分数集( )
正整数集( )
负分数集( )
自然数集( )追问

有木有答案?

追答

额。。。。。。。要不给你换个。
1、运送29.5吨煤,先用一辆载重4吨的汽车运3次,剩下的用一辆载重为2.5吨的货车运。还要运几次才能完?
还要运x次才能完
29.5-3*4=2.5x
17.5=2.5x
x=7
还要运7次才能完

2、一块梯形田的面积是90平方米,上底是7米,下底是11米,它的高是几米?
它的高是x米
x(7+11)=90*2
18x=180
x=10
它的高是10米

3、某车间计划四月份生产零件5480个。已生产了9天,再生产908个就能完成生产计划,这9天中平均每天生产多少个?
这9天中平均每天生产x个
9x+908=5408
9x=4500
x=500
这9天中平均每天生产500个

4、甲乙两车从相距272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3小时后两车还相隔17千米。甲每小时行45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乙每小时行x千米
3(45+x)+17=272
3(45+x)=255
45+x=85
x=40
乙每小时行40千米

5、某校六年级有两个班,上学期级数学平均成绩是85分。已知六(1)班40人,平均成绩为87.1分;六(2)班有42人,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平均成绩是x分
40*87.1+42x=85*82
3484+42x=6970
42x=3486
x=83
平均成绩是83分
6、学校买来10箱粉笔,用去250盒后,还剩下550盒,平均每箱多少盒?
平均每箱x盒
10x=250+550
10x=800
x=80
平均每箱80盒

7、四年级共有学生200人,课外活动时,80名女生都去跳绳。男生分成5组去踢足球,平均每组多少人?
平均每组x人
5x+80=200
5x=160
x=32
平均每组32人

8、食堂运来150千克大米,比运来的面粉的3倍少30千克。食堂运来面粉多少千克?
食堂运来面粉x千克
3x-30=150
3x=180
x=60
食堂运来面粉60千克

9、果园里有52棵桃树,有6行梨树,梨树比桃树多20棵。平均每行梨树有多少棵?
平均每行梨树有x棵
6x-52=20
6x=72
x=12
平均每行梨树有12棵

10、一块三角形地的面积是840平方米,底是140米,高是多少米?
高是x米
140x=840*2
140x=1680
x=12
高是12米

11、李师傅买来72米布,正好做20件大人衣服和16件儿童衣服。每件大人衣服用2.4米,每件儿童衣服用布多少米?
每件儿童衣服用布x米
16x+20*2.4=72
16x=72-48
16x=24
x=1.5
每件儿童衣服用布1.5米

12、3年前母亲岁数是女儿的6倍,今年母亲33岁,女儿今年几岁?
女儿今年x岁
30=6(x-3)
6x-18=30
6x=48
x=8
女儿今年8岁
就这些了再也输不进去字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2-24
1.机械厂加工车间有85名工人,平均每人每天加工大齿轮16个或小齿轮10个,已知2个大齿轮与3个小齿轮配成一套,问需分别安排多少名工人加工大、小齿轮,才能使每天加工的大小齿轮刚好配套?
2. 三个正整数的比为1:2:4,它们的和是84,那么这三个数中最大的数是几?
3.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是十位上的数的2倍,如果把十位与个位上的数对调,那么所得的两位数比原两位数大36,求原来的两位数
4.一件工程,甲独做需15天完成,乙独做需12天完成,现先由甲、乙合作3天后,甲有其他任务,剩下工程由乙单独完成,问乙还要几天才能完成全部工程?
5.甲、乙两站相距480公里,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90公里,一列快车从乙开出,每小时行140公里。
(1)慢车先开出1小时,快车再开。两车相向而行。问快车开出多少小时后两车相遇?
(2)两车同时开出,相背而行多少小时后两车相距600公里?
(3)两车同时开出,慢车在快车后面同向而行,多少小时后快车与慢车相距600公里?
(4)两车同时开出同向而行,快车在慢车的后面,多少小时后快车追上慢车?
(5)慢车开出1小时后两车同向而行,快车在慢车后面,快车开出后多少小时追上慢车?
6.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进价提高40%后标价,又以8折优惠卖出,结果每件仍获利15元,这种服装每件的进价是多少?
7.甲、乙二人在长为400米的圆形跑道上跑步,已知甲每秒钟跑9米,乙每秒钟跑7米.
(1)当两人同时同地背向而行时,经过几秒钟两人首次相遇?
(2)两人同时同地同向而行时,经过几秒钟两人首次相遇?第二次相遇?
8.一件工程,甲单独做需15天完成,乙单独做需12天完成,现先由甲、乙合作3天后,甲有其他任务,剩下工程由乙单独完成,问共要几天完成全部工程?
9.某水池有一个进水管和一个排水管,如果单独开进水管,6小时可以注满水池,如果单独开排水管,8小时把水排完,如果同时开放进水管和排水管,那么多少小时可以把水注满?如果先开进水管,在同时开放进水管和排水管,需几小时把水注满?
10.一水池装有甲、乙、丙三个水管,甲、乙是进水管,丙是放水管,甲单独开需6小时注满一池水,乙单独开需8小时注满一池水,丙单独开需24小时放完一池水,现三管齐开,几小时可注满一池水?
11. 要加工200个零件,甲先单独加工了5个小时,然后又与乙一起加工4小时,完成了任务,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加工了2个零件,求甲、乙每小时各加工了多少个零件?
12.一件工程,甲、乙、丙队单独做各需10天、12天、15天才能完成,现在计算开工7天完成,乙、丙先合做3天,乙队应事离去,由甲队代做,在各队工作效率都不变的情况下,能否按计划完成此工程?
13.为庆祝校运动会开幕,初一(2)班学生接受了制作小旗的任务,原计划一半同学参加制作,每天制作40面,完成了1/3以后,全班同学一起参加,结果比原计划提前一天半完成任务,假设每人的制作效率相同,问共制作小旗多少面?
14.在甲处劳动的有27人,在已处劳动的有19人,先调20人去支援。使在甲处劳动的人数为乙处劳动人数的2倍,应调往甲、乙两处各多少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