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与职业的关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1-15
学出来就是挣钱哦
第2个回答  2019-10-23
优就业丸子老师为你解答~

很多人可能工作后都会有一个困惑,大学期间的课程似乎和工作并没有什么关系。其实,不仅是工作的职场新手,大四毕业的同学往往更容易受到这个问题的困惑:我学的专业,到社会上能干什么工作?对口的工作是什么?对口的工作如此难找,我大学四年岂不是白学了吗?
很多人在求职过程中,往往会发现自己的专业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工科类的同学,相对还好一点,专业和工作的匹配性会高一些。但是,文科类和理科类的同学,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毕业后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于是很多人感叹:如果说专业和职业没有匹配关系,那么我大学四年学这个专业有什么价值呢?
其实,有很大一部分的专业和职业之间是很难找到一对一匹配的关系的。尤其是在如今新技术日新月异、社会环境快速变化的情况下,要强求职业和专业的匹配性是非常困难的。
其实,企业在这方面倒是比较务实的,在招聘过程中,很多工作对于专业背景其实考虑的很少,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和互联网企业中的大部分岗位。因为很多岗位,都是随着业务扩展不断衍生出来的,大学还根本没有开设这样的课程,如果要强求这样的匹配关系,那可能一直都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但是,我们就因此完全否定大学教育的价值和专业课程的价值吗?
我也曾经受困到专业和职业关系的困惑,对于这个问题,也有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我觉得要对待这个问题,需要从时间维度上来考察。我们可以从短期和长期这两个维度来看待这事情。如果从短期来看,专业和职业实际上关系不大;但是,从长期来看,专业与职业还是有很大的关联。
一、为什么说专业和职业在短期关系不大?
从短期来看,很多的专业和职业之间并没有之间的直接的关系。大学开设的课程非常多,社会上的岗位也非常多,但是,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对应的关系。只有少部分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比如计算机专业、建筑专业、法学、医学等一些专业技能非常强的专业,毕业之后可能会找到所谓“对口”的工作。对于大部分学科,尤其是人文学科类的专业,基本没有所谓对口的工作。在互联网领域中,这种情况尤其普遍,除了开发类的大部分岗位,其他岗位几乎很难和大学中的专业进行匹配来招聘人才。
所以,对于找工作来说,很多时候我们是在做多选题,而不是连线题,我们是从很多的可能选项中去找一个相对最适合自己的选项作为自己的职业。所以,不要强求专业和职业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在互联网企业里面有一个岗位:产品经理,要知道这个岗位至今还很少有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如何去找对口专业的人呢?实际的情况上,企业中产品经理这个岗位的来源极其庞杂,有学计算机的同学,有学会计的,有学通讯工程的,有学社会学、土木工程的等等。所以,在互联网领域求职,不用太顾虑专业背景的问题。
从企业的角度,企业存在的最低目标是为了盈利的,不是为了做学术研究的,它要的是一个做事能力强的人,尤其是招聘应届毕业生,更加看重这个人的基本的做事能力、执行能力,而不是学了什么专业。
那么,这里的个人能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根据个人的经验总结,我认为主要有三个:
第一,说:
你的表达能力如何,跟领导汇报工作能否一句话把问题讲清楚,能否抓住重点很明白的表达你的意图;你的沟通能力如何,你能不能和合作的同事把方案讲清楚,让他们不做徒劳无功的事情;你能否和外部的公司顺畅的沟通,准确的表达合作的意向从而最终促成合作等等。
第二,写:
你的书面表达能力如何,能否写出一个简洁的产品介绍?能否写一个有吸引力的活动方案,并把相关的文案都写出来?这些书面表达的工作中,你产出的文档,逻辑是否合理,语句是否通顺,格式化是否规范?
第三,思考:
领导交给你一件事情去做,你能否比领导传达的任务本身多想一步,能不能相出更多更好的办法来完成工作,并取得一个好的结果;能否在想到的第一方案之外,想到好的替代方案?你是否想到了领导没有考虑的风险点,并在你的方案中提出来。你是否核算了方案的成本收益比。如果能够想到这些点,那么,对于领导来说,你就是一个可以提供超预期成果的下属,是一个“下属力”很强的员工。
对于一个职场新手,上面说的这些能力其实才是更为关键的,也是企业更为看重的。如何在求职面试的时候,体现出这些方面的能力,才是决胜的关键。所以,求职找工作中,不要再为专业的问题担心了。上面说的这些能力,才是你要注意体现在简历中,去解决的问题。
这里有一个小的提醒,很多企业的招聘JD上面虽然写明需要某某专业背景,但是,实际上并不是严格执行这个条件的。不要因为有这个限制就不敢投简历。
二、为什么说专业和职业在长期有关系
上面从短期的角度分析了专业和职业之间的关系,从结论来看,似乎进一步加剧了我们的困惑。但是,我们从长期维度上来看的话,可能情况就大为不同了。
从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来说,随着时间的发展,我们每个人的职级都是会逐渐提高的,每个人都有机会升迁到一个更高的职位上。当职级提高的时候,我们解决单一问题,或者简单问题的几率会逐渐减少;相应的,我们会逐渐面临很多的复杂问题,这时候,解决问题的思维变得更加重要,这些思维的来源,很可能就来自于你当年受到的专业熏陶和锻炼。
拿我自己举例,我当初学的经济学,其中除了基础的经济学原理课程之外,还有营销学,我曾经觉得营销学对于工作应该是最有价值的一门课程,对于实际的工作应该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当我迈入社会工作的头几年中,我发现什么4P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市场细分理论都是花架子,中看不中用。
但是,其实并不是这些理论没有用处,是自己的当时所处的阶段,还用不到这些理论。多年以后,当自己真正的负责一款app产品的全局运营工作时,才会发现,要从系统的层面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就需要一些理论性层面的东西做指导,而其中,这些理论就会是很好的思路来源。
其实,每个学科都会有一些框架性的思维,如果你去仔细研究,会发现不同的学科之间有些框架思维是相通,而且这些思维进一步抽象之后,与工作中解决问题的某些思维是相通的。如果你没有仔细学习大学的学科,不深入理解这些框架,那么,你就很难发现这种相通性,在解决复杂问题的时候,不免缺乏一些思路。
最后优就业丸子老师的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