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的助产专业毕业后就业率高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6
1. 大专学助产以后好就业吗 大概能干什么呢

进产房,工资还是可以的,

2. 大专助产好就业吗

不是所有好就业的专业都能成功找到自己想要的工资待遇,而好的学习环境专及工作专业就是你得属敬业,爱业,尊重并为之努力,奋斗,学习其更为专业的基本技能。
推荐好的学习环境,应当是能让你掌握生活当中常用的一门基本技能,又能拿到相关的学历证书,及考取其专业的技能认证证书。

3. 专科助产专业就业前景

很不错的,我家邻居就是这方面的,而且现在单独二胎政策出台后,生孩子的人肯定会变多,而且中国老龄化变得越来越严重了, *** 在未来一定会鼓励生育,相关行业就业也会变好的。

4. 助产专科好就业吗

助产专业就业前景很好,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从事助产、护理、母容婴保健等工作。

助产专业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护理学和现代助产医学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助产工作中的问题,能从事临床助产及母婴保健工作的高素质的应用型高级助产专门人才。

该专业前景良好,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妇女保健服务人才规格需求也不断提高,每4000人口需要1名助产士;人性化全程陪伴分娩,要求大批高素质的助产士。

本专业毕业后可报考双证(护理资格证和助产士资格证),就业前景良好,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凡在基层从事计生专干工作,必须持有助产士资格证方可上岗。

而且现在二胎开放,生孩子的不在少数,对于助产护士一定是需求比较大的,选择这个专业在找工作方面肯定是不用担心的。

5. 现在要报专科志愿了 打算报助产 想知道这个专业我毕业后好就业吗

助产专业在以后的工作中,他是就业前景是很好的,因为助产他所学的大多数内容跟护士是重叠的,他既可以同时具有助产的证,也可以做护士的工作。

6. 大专读助产专业以后就业前景怎样

毕业后做护士也是可以的,待遇就看单位了,现在一般三级医院也招大专的,三级医院的一般有证的工资加奖金都有五六千,上万的也有,不过如果进不了大医院到了一些小的或者差的两三千也有

7. 五年后大专生助产专业毕业生好找工作吗工资怎么样 。

工资看你自己的能力的
不过,工作机会的话
那应该是不会太差的

8. 大专助产专业就业前景 助产专业大专难学吗

助产就业前景是非常好的。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助产专业培养目标已经重新准确定位,目前国际上倡导“助产士主导模式”管理正常的产妇,强调助产士是孕妇孕期主要照顾者,通过助产士给产妇提供连续性照顾的专业服务,能够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妊娠期的住院时间,减少药物镇痛与产时麻醉,降低会阴侧切率,降低新生儿复苏率,同时也能增加产妇对分娩过程的满意度。因此助产士的工作领域不仅局限于产房接产,还要延伸至产前甚至是孕前以及产后的保健指导
我国目前存在围产护理人力资源短缺、内部结构不合理、人口和地理分布不平衡等问题,国内医院仅产房助产士的缺口至少有20多万人,加上产前和产后的护理,助产人员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中国目前助产士与生育妇女比例为1∶4000,与发达国家的1∶1000差距悬殊。2008年卫生部对全国助产士人力资源情况调查结果表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每10万人口的助产士人数分别是4.0人、2.8人和3.3人,这一数字与瑞典(80人)、英国(80人)、马来西亚(28人)和柬埔寨(26人)的比例相差甚大。同时,我国城市地区2012年剖宫产率为41%,远高于农村地区的
29%,助产士的匮乏已成为剖宫产率居高不...
助产就业前景是非常好的。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助产专业培养目标已经重新准确定位,目前国际上倡导“助产士主导模式”管理正常的产妇,强调助产士是孕妇孕期主要照顾者,通过助产士给产妇提供连续性照顾的专业服务,能够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妊娠期的住院时间,减少药物镇痛与产时麻醉,降低会阴侧切率,降低新生儿复苏率,同时也能增加产妇对分娩过程的满意度。因此助产士的工作领域不仅局限于产房接产,还要延伸至产前甚至是孕前以及产后的保健指导
我国目前存在围产护理人力资源短缺、内部结构不合理、人口和地理分布不平衡等问题,国内医院仅产房助产士的缺口至少有20多万人,加上产前和产后的护理,助产人员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中国目前助产士与生育妇女比例为1∶4000,与发达国家的1∶1000差距悬殊。2008年卫生部对全国助产士人力资源情况调查结果表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每10万人口的助产士人数分别是4.0人、2.8人和3.3人,这一数字与瑞典(80人)、英国(80人)、马来西亚(28人)和柬埔寨(26人)的比例相差甚大。同时,我国城市地区2012年剖宫产率为41%,远高于农村地区的
29%,助产士的匮乏已成为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关键原因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助产教育应基于大学教育,服从学院的学制和学位的规定,一般通过四年学习获得学士学位。我国助产士的来源是以大、中专毕业的护士为主,到产房工作后接受临床培训(多为3个月)而成为助产士。助产士中仅有
14%为本科学历,本科和研究生水平的高等教育正在起步阶段,助产教育主要是大专层次的高职教育。目前全国有
129
所高职高专院校开设了助产专业。2007年,福建医科大学莆田分校开始设立助产专业本科教育,随后其它部分高等院校也陆续开设了助产专业本科甚至研究生教育,如南方医科大学、北大医学院、天津医科大学等。
不少人对助产这一概念有所淡化,助产士多被当做护士来使用,国内大多数高校和医院也没有正规地对助产士加以培养。与此同时,本科学历助产士就显得相当抢手,他们的就业方向主要为在各级医疗单位、医学教育和科研单位从事临床护理、助产、妇幼保健、教学或研究工作。

9. 助产专业的就业前景怎样

国际理念
强调助产士是孕妇孕期的主要照顾者,助产士要给产妇提供连续性照顾的专业医疗服务新西兰助产学的发展具有百年历史,是世界上第一个颁发注册护士资格证的国家,怀卡托理工学院则是新西兰开展助产学教育规模最大的学院。该学院助产士学士学位主管、新西兰第一位被授予助产士学科博士学位的MargieDuff博士在论坛上介绍说,和产科医生主导模式不同,助产士主导模式强调助产士是孕妇孕期主要照顾者,通过助产士给产妇提供连续性照顾的专业医疗服务,能够提高自然产率,减少妊娠期的住院时间,减少药物镇痛和产时麻醉,降低会阴侧切率,降低新生儿复苏率,同时也能增加产妇对分娩过程的满意度。
MargieDuff博士表示,有多种模式可以实现助产士对产妇的连续照顾。以小组模式开展连续 *** 模式,由一组助产士照顾一定数量的妇女,保证妇女在分娩期有一位助产士可以全程陪伴,助产士进行
产后随访。“助产的伙伴”关系则是连续照顾模式的又一典型代表,这种模式于1990年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开始被采用。“伙伴关系”的核心理念是妊娠和分娩是自然的生活事件,助产服务以妇女为中心,助产士能够独立运用专业知识为其提供连续的助产照顾。助产士被认为是有责任心的专业人员,她们和妇女结为伙伴关系,在妇女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给予妇女必要的支持、照顾和建议。
事实证明,妇女可以从连续性照顾模式和产时连续的支持中获益。2003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新西兰,产妇的自然分娩率达到了67.4%,澳大利亚为60.8%;而产妇的会阴侧切率,两国仅为10.2%和16.1%。
现实尴尬
我国助产服务仍以产科医生为主导,助产学仍从属于护理专业,既非独立学科,也无专业体系,和国际水平相去甚远。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叶鸿瑁教授指出,我国助产士同样在围产医学保健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主要负责正常产妇接产,协助产科医师处理难产并负责计划生育、围产期保健和妇婴卫生的宣教和技术指导。近年来开展的导乐陪产和助产士一对一全程陪产中,助产士的人性化服务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降低了剖宫产率。但他同时也指出,在我国助产学仍从属于护理专业,既不是独立学科,也没有专业体系,和国际水平相去甚远,这一领域的专业化进程亟待加强。
中华护理学会妇产科专业组王立新主任认为,目前国际助产专业教育已发展成为独立的高等专业教育,助产士必须具有本科以上的专业教育背景。但我国助产士高等教育和专业培训十分欠缺,专业教育仅限于中专教育,医学院校中没有助产士的大专、本科专业设置,相当部分助产士是从护士改行,在继续教育中也没有专业深造的可能,只能选择护理专业的课程进行学习。“我是自费来参加这次论坛的,领导说助产有啥可学的,不批准我来。”一位来自河南某医院的主管护师说,“但如此的专业学习机会太少了,我就要求休假,自费来北
京了。”
王立新还指出,目前在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助产领域实行独立的注册准入制度,助产士有相对独立的国际管理机构和组织。助产士注册后享有基本的检查、处方权。常规的孕期随访、检查和正常自然分娩完全可以由助产士全程管理,医院专科医生主要负责对高危病例的管理。我国虽然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妇幼保健体系,但助产士仍从属于护理专业,在注册和职称晋升上,助产专业对应的体系尚属空白。
她分析说,造成这一现状的原由在于从业人员学历水平偏低,缺乏专业性。同时,我国助产士人力资源匮乏,据了解,在发达国家,助产士和生育妇女比例为1:1000,而我国这一比例为1:4000。此外,产妇对医护人员高需求也造成了我国助产服务仍以产科医生为主导的局面。但实际上,对于正常的妊娠和分娩,经过高等教育和培训的助产士完全可以胜任
未来展望
有了学会,助产士才有自己的家。
曾连续三次代表我国出席国际助产士联盟大会的王立新主任在论上大声疾呼,由于专业体系缺失,我国助产学难以建立独立的学术团体和学会,这也成为我国加入国际助产士联盟的现实阻碍。据了解,国际助产士联盟是一个代表来自72个国家助产士的助产士联盟,主要致力于定义助产士角色,为助产士教育和准备工作提供指导标准。联盟每3年召开一次国际助产大会,我国大陆虽然连续3年被邀请出席,但均以观察员身份到会,而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已经成为了正式会员。“有了学会,助产士才有了自己的家”,王立新建议,我国应加快助产学的专业化步伐,以为我国尽快融入国际助产士大家庭创造条件。在此次论坛上,来自全国27个省市的140多位妇产专业的医护人员和护理院校教师还在“关于成立中华助产协会的倡议书”上集体签名,呼吁我国成立助产协会,早日融入国际助产士的大家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