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再谈教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8



文/小雪


1


上周末,朋友微信跟我吐槽,自己家两个“神兽”,是如何如何让她身心俱疲。


吐槽前,因俩孩子打闹不写作业,她刚发‘狮吼功’结束。

她发来照片,俩孩子胆怯地像小绵羊温顺地在各自书桌写作业。


随后,哎一声说:小时候还好带,现在越大越不好养,每天三顿火,像吃饭一样准时准点,搞得我现在整个就一“母老虎”,满脸狰狞。


这让我想起,我老师在谈教育时说过的一个比喻:


各种烦恼、累也是你面对这件事情绪的不自知和自明,并非“庄稼”出现问题。


在心理学叫: “外在的现象是内心的投射。”


大部分家长对孩子,都是自己内在情绪投射,而非教育。



2


网上有孩子吐槽家长:如果你妈下班看见你正在玩手机,她肯定会觉得你玩了一天手机,没写作业;如果你正在写作业,她肯定认为你玩一天手机,现在才开始写作业。


不论你怎么做,都免不了她对你袭来狂风暴雨。


这虽然看起来很幽默 搞笑 ,但妥妥是大多家庭的写实。


其实很多时候,面对孩子你无处安放的愤怒、气急败坏,反观自己内在也有一个这样的人在指责你。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现象。


因为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只是身体成为大人,而心灵层面还未长大。


心理咨询师赵妍芳说: “大人”狭义理解,是人格成熟中正饱满,人格成熟的标志之一,是具备良好的自我情绪管理的人。


孩子就是你生命中来唤醒你,让你意识到以及学会管理情绪的贵人。


那如何很好地管理自己情绪,做一个有温度,又有智慧的家长。


就要不断的照见自己的内心,明白为什么会有情绪。


3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对世界的体验,决定了对世界的认知。


假如,小时候你看到一个满脸凶相长着络腮胡子的男人,他让你产生了恐惧,但如果没有及时处理这种情绪。事件过去了,但身体会自动记录了这个情绪,就是所谓的身体记忆。


还有你从小体验到的愤怒、压抑、痛苦、恼怒、怨恨…一系列情绪。


如果没有被正确的处理,都会被我们的身体所记忆。


心理学也叫——影像。

那如果对情绪无意识和无法管理,也是因为在我们生命初期没有被正确教导如何去对待情绪。


一个被正确对待过的人,就能够正确的对待世界


你对孩子升起的那些担忧、评判、指责、看不惯,都是因为我们曾接收到的教育认知就是这样子。



4


明了情绪来路,那如何管理情绪:



当孩子或他人做了你认为不符合你观念的行为事件时,先不要着急上火评判。

深呼吸,觉知自己为什么会有当下情绪升起。


观察这些情绪,你对这样一个发生有了什么样的认知思维。


那些将要脱口而出的你不对、你不应该、你不好、你不行…的认知来自哪里。


觉知情绪,观察情绪,然后承认这个情绪。


感受和陪伴它,也可以拿纸笔写下自己的情绪感受,光是坦陈情绪,就足以起到疗愈情绪的作用。


情绪会随着你对她的看见,了解,承认会自己离开,留下本是清明平静的自己。


当平静后,你会发现有一万种教导孩子的方式任你选择。


我们常常用对错评判孩子,而忘记了,孩子的行为只是不断地去尝试和体验与世界相处时合适妥当方式。


这也是成为一个人格独立的人需要去体验和经历的过程。


5


卡尔·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这样写道:


真正的教育是在平等、尊重、真诚地接受一个生命的同时,因材施教,让她内在人性里的光辉,优良品质,不断的激发出来的一个过程。


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说: “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是父母影响孩子的最有力的方法。


良好的情绪才是与世界家庭孩子相处的良方。


面对孩子教育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如果,我们 不去学习管理自己的情绪,那我们所做的教育,不过是你对教育歪曲认知的代际传递而已。


6


最后,用武志红老师的“别忙,我先感觉一下我自己”,送给所有人。


关照自己的内在——当遇到什么人或事,不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外部,而是先来关照自己,先与自己的内在取得联系,然后带着这种连接去做选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