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AI人工智慧 翻转老人照护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30

科技、AI人工智慧 翻转老人照护

银色浪潮正席卷全球!有预测指出,2033年台湾将成为全球老化第一的地区。科学家指出,喊得震天价响的新科技及AI人工智慧,将在高龄社会中扮演翻转的主要力量。

「人工智慧」是近来最热门的词汇,仿佛只要有了人工智慧,生活就能变更便利、有效率。很多人以为,未来A.I智慧将在长期照护上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台湾医学资讯的重要推手、台北医学大学科技学院院长李友专这么说:「在长照上,A.I智慧不会扮演什么角色。」

A.I智慧改变生活  但无法取代医护人员

李友专院长这句话如暮鼓晨钟,敲醒很多人的梦。他笑着说,大家对人工智慧不能有过大的期望,期望过大失望也大。A.I智慧历经两次寒冬,因大家对它有过度的期待,结果不如人意,马上从云端跌落谷底。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A.I智慧再次卷土重来,这次是否能改变人类的生活?答案是肯定的。但它无法取代医师、护士的工作。

本身也是皮肤科医师的李友专说,医疗是一个很复杂的行为,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及眼神交流,光是看似简单的喂食、洗澡、翻身……等医护工作,就无法靠机械人完成。医疗需要的是「人」的温度,人工智慧永远无法取代。只能取代部分工作如分送药物、物品搬送等,让医师、护士更有时间照顾病人。

人工智慧跟智能科技有很大的差异。李友专说,智能化的科技辅具如升降梯、用机械人运送医疗器械、到病房送药或是声控科技……,都不是人工智慧(AI),但这些新科技趋势,在高龄化社会中将扮演极为关键的角色。

3D医疗照护不容忽视

早在几年前,新医疗科技早已融入医疗体系,如3D列印可以把医学上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可能。3D列印是目前最火红的产业,医疗最早应用于牙科,透过3D扫描建模做出植牙的手术导板,让植牙的位置可被准确定位。

3D列印技术也被视为骨科手术的利器,病情复杂或需要矫正骨头的手术,在非紧急的情况下,3D列印客制化的术前规画,可使大伤口手术变成微创手术,节省手术时间,进而增进手术成功率。

看好3D列印市场潜力,长阳生医这几年积极统筹两岸3D医疗及医材市场,去年底与比利时医疗3D设计大厂MATERIALISE签约,引进Mimics 3D列印医疗设计解决方案;目前针对3D医材项目,投入正颚、隐形牙套、应用在头盖骨及膝关节的矽胶模具的生产与应用。

机器人在未来亦将扮演医师的得力助手。如达文西手臂目前已是各大医院必备的科技,它已成为外科医师的得力助手。有些机器人则扮演运送工作,将后勤物资和设备运送到医院各处,甚至负担分发药物、送餐的工作。去年在林口长庚手术病房大受欢迎的「智慧运输机器人」,能把器械或物品送到指定地点,大幅节省人力。

智慧运输机器人可以负重120公斤,还有语音功能,东西送达时发出「器械送到了,请快来取货!」等语,提醒开刀房人员。下一步,长庚医科将研发递交手术器械的机械人,解决护理人力不足的问题。目前美国正在试验一种「护理机器人」,用以指导去疗养院理疗室做理疗的患者如何正确使用器具,或提醒他们按时服药。

以前,医师外出开会,查房工作由住院医师代劳,家属抱怨连连,也引起不少纠纷。美国研发机器人电视医师,目前在人体试验中,曾试用机器人电视医师的振兴医院中风中心主任尹居浩表示,机器人电视医师只是「医师」的替身,透过电视萤幕可以显示医师的脸,病患可透过机器人,跟医师进行正常对话。

「今天有比较好吗?可以举起右手动一下吗?右脚可以抬起来动一动吗?」住院医师带着一台机器人电视医师,来到患者刘先生的病床前。60岁的刘先生中风住院,远在美国开会的尹居浩在饭店操控机器人,进行每天例行的查房。机器人电视医师让医师开会也能掌握患者的状况,若需要调整治疗方向,就交代其他主治医师。目前,在美国机器人电视医师主要用于重症医疗,主治医师离开医院,患者发生紧急状况,机器人电视医师可以跟主治医师连线看诊、下诊断。尹居浩强调,机器人电视医师是很好的帮手,既能节省主治医师的时间,还能提高治疗效率。

人工智慧可以预测死亡与复原机率?

人工智慧在高龄化社会虽不能扮演照护者的角色,但它可以扮演「预测者」及「预防」的角色。李友专说,「人工智慧可以透过大数据,预测很多状况。」李友专进一步指出,人工智慧可以预测死亡、失能及复原机率。以中风病人为例,只要输入数据,人工智慧就可以精准分析出,这个人未来死亡及复原机率,甚至还可以精准预测出未来10年死亡及苏醒的机率。

人工智慧分析之后,可提供病患家属参考,做好心理准备。到过安养中心参观的人,看到有些病患双手被困绑、小小的身驱被禁锢在一张小床上,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李友专说,过去医师提不出精准的科学数据,有了人工智慧之后,医护人员可以拿出数据告诉家属,病人的愈后状况,由家属决定治疗方式。若预测愈后状况不错,医疗院所可以安排其他治疗计画,尤其复健介入的时间非常重要。

人工智慧也可以扮演提醒的功能。老年人常忘记该准时吃药,美国研发出一款家庭医疗机器人,除了会提醒主人吃药,更能自动按药物剂量分配,甚至还能立即连线上网,替用户解答医学问题。它像私人助理一样,提醒你用药时间,若用户没准时吃药,机器人还会向用户的亲人发送讯息提醒。

李友专认为,人工智慧可以帮忙管理老年人的用药,让每个老年人用药可以做到量身订制。以他母亲为例,每次看到妈妈的药袋自己都快抓狂,因为药品种类过多,加上有些药物跟某些食物相克,这需要专人管理,才能让病患病情控制,甚至减药。他无奈地说,老年人需要的不是日行万步、天天5蔬果这种教条式的卫教,而是精准告诉他们如何正确用药,什么可吃、什么不能吃。

人工智慧可以扮演预测的角色,分析病患个人资料及状况,告诉医护人员,病患用药3个月后的血压数值,建议病患是否需回诊,若不需回诊,则由专人送药到病患家里。李友专说,这样可以节省很多人力、物力。人工智慧可以扮演监测的角色,提供慢性病患精准的资料,供医护人员参考。

AI智慧老人陪伴

「以后,人工智慧可扮演每个人家庭药师。」李友专接着表示,陪老年人聊天也是人工智慧未来的趋势,但他觉得,目前有些国家发展的家庭机器人,看似可以陪伴独居老人聊天、排忧解难,但老年人每天面对冷冰冰的机械人,以后会觉得缺少温度,反而觉得自已被冷落、更孤独。

如果以后人工智慧可以发展成个人化的对话模式,在人工智慧里输入老年人跟家庭成员对话的词汇,模拟成员的声音,这样老年人就不会觉得自己被冷落。他开玩笑说,每次妈妈跟他用LINE聊天,因为太忙每次聊没3分钟就匆匆挂掉。如果有一种人工智慧可以把我跟我妈常讲的词汇输入大数据,陪我妈聊天可以聊得更久,达到心灵陪伴、慰藉的效果。

然而,随着独立生活成为银 *** 潮的重要需求。具有人工智慧功能的服务型机器人可以解决生活琐事、提高生活品质的服务,已是未来趋势;但解决生活问题是一回事,成为生命中情感交流的对象又是另一回事。如何让人工智慧成为有「温度」的医疗,是未来医界极需解决的课题。

出自《震旦月刊》3月号aurora/monthly/560/0i057590949914466090

加入【】,天天关注您健康!LINE@ ID:@ 订阅【健康爱乐活】影音频道,阅读健康知识更轻松 : /beauty/article/37188 关键字:AI人工智慧, 扮演提醒用药功能, 台北医学大学, 科技学院, 李友专, 3D医疗照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