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方文言文翻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3

1. 元史王义传文言文翻译

王义字宜之,是真定宁晋人,世代务农。王义有胆有智,沉默寡言,读书知大义。金人迁都到汴京后,河朔盗贼起事,县里人聚在一起商量说:“当今形势既然这样,我们如果想要保全家室,应该有所统属。”于是大家推举王义为首领,代管县里的事务,不久又号称为都统。太师、国王木华黎率兵到城下时,王义率众以宁晋归降。王义入宫朝见太祖,太祖赏赐给他两匹骏马,任命他为宁晋县令,兼任赵州以南招抚使。当时正值兵乱,老百姓荒废了农耕,各地出现人吃人的现象。宁晋以东有一片水域,方圆有百余里,其中有一座小城堡叫沥城。王义说:“沥城虽小但是它坚固,而且有鱼藕菱芡之利,不可丢掉这个地方。”因此他留下副将李直守卫宁晋,自己率领众人保卫沥城,因为这样做而救活了许多人。

丁丑年,大军往南夺取了巨鹿、洺州两城,部队回还时至唐阳西九门,遇上了金监军纳兰率领着冀州节度使柴茂等人,正带领着万余士兵向北前进。王义在桑树林中设下伏兵,然后先以骑兵一百来人前去挑战,纳兰赶上来迎战,王义让士兵稍微退却,引诱他们靠近桑树林,这时伏兵一跃而起,金兵大乱而奔逃,俘虏了纳兰的二弟以及万户李虎。戊寅年,攻克束鹿,接着进攻深州,守帅以城降。顺天都元帅张柔将王义的战功报上去,他被升任为深州节度使、深冀赵三州招抚使。

金将武仙率领四万士兵前来攻打束鹿,武仙告诉战士们说:“束鹿兵少而且没有粮食,又没有瞭望和守城设备,一天就可以攻下。”武仙调集全部精锐部队前来进攻,王义随机应变顽强抵抗,连攻了三十天也未能攻克,大小几十场战斗都是王义得胜。一天晚上,王义召集将领们说:“现在我们守城虽有足够的力量,但是外无援兵,粮食将尽,怎可坐着等死呢!”于是杀牛犒劳士兵,率领三千精锐部队,晚上衔枚潜出,直攻武仙的军营。武仙的队伍大乱,他们又乘着天黑进攻,杀了武仙的几千士兵。武仙率领余部逃回真定,王义缴获了他们的全部物资武器。木华黎听到消息,派人送来十个银牌,让王义赏赐给有功人员。庚辰年,攻克冀州,俘虏了柴茂,将他械送到军前。木华黎、张柔又将王义的战功报上去,他被任命为龙虎卫上将军、安武军节度使,行深冀两州元帅府事,被赐予金虎符。

辛巳年,武仙又派将领卢秀、李伯祥率兵企图袭击赵州和夺取沥城,他们率领几百艘战舰,沿江而下。王义在纪家庄准备好船只,在下游拦截阻击他们。王义的士兵都是水乡人,善于水战,他们在水上回旋开阖,往来如风雨一般。船一靠近,他们就跳上敌船,挥戈奋击,敌人无法抵挡,他们杀了千余名敌人,俘获了卢秀。李伯祥退保沥城,王义带兵攻克了沥城,李伯祥向西逃跑,两个儿子都战死了。邢州有个强盗号称赵大王,聚集了几千人,占据了任县固城的水寨,真定史天泽调集各道士兵前去攻打未能攻克。甲午年,王义带兵进逼该城,一鼓攻克,俘获了赵大王、侯县令等人,将他们杀掉,余党都被消灭。王义于是又发布政令,招集逃亡的老百姓,奖励农耕,于是深、冀之间成为了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地方。

2. 《王义方传》的文言文译文

《王义方传》的文言文译文:

王义方,是泗州涟水(今江苏涟水县)的人,自幼丧父,家庭非常贫困,侍奉母亲非常恭谨。他饱读诗书,性格正直特别。因参加明经考试,前往京城,在路上遇到一个因徒步赶路而疲惫的人,对王义方说:“我的父亲在很远的地方做官,得了病而且很严重,想要前往探视,因徒步赶路十分疲惫不能前往。”王义方同情他,解下自己的马送给他,没有告诉自己的姓名就离开了,因此美名振动当时。不肯走访请托权贵,魏征认为他与一般人不同,准备把夫人的侄女嫁给他,他婉言谢绝了。不久魏征去世,王义方却主动迎娶了魏征夫人的侄女。别人问王义方这样做的原因,王义方说:“我先不这样做是不依附权贵,现在这样做是报答宰相的知遇之恩。”

王义方一直和刑部尚书张亮友好,张亮犯罪,王义方受牵连被贬到吉安县做县丞。吉安处在蛮夷之间,百姓强硬固执不驯服。王义方招集地方首领,逐渐地挑选了一些学生门徒,为他们开设讲授经书,举行祭祀先圣先师的礼仪,传授清歌短笛合奏的技艺,他们都十分高兴。不久,王义方调任洹水县(今河北魏县)县丞,当时张亮的侄子叫张皎从崖州回来,投靠王义方。张皎快死的时候,把妻子儿女托付给他,希望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王义方答应了他。因为张皎妻子年轻,王义方让家奴背着灵柩,自己从马上下来,让张皎的妻子骑着,自己步行跟着。在原武安葬完张皎,把他的妻子儿女送回家,在张亮的坟前祭告才离去。

显庆元年,王义方升任侍御史。当时中书侍郎李义府执掌朝政,有个妇女淳于氏姿色过人,因获罪被囚禁在大理寺,李义府很高兴,委托大理寺寺丞毕正义违法把她弄出监狱。高宗皇帝下令给事中刘仁轨、侍御史张伦重新审理淳于氏这个案子,毕正义自缢身亡。王义方认为李义府奸邪害政,将要弹劾上奏,拿这件事问自己的母亲。母亲说:“从前王陵的母亲用剑自杀成就儿子的大义,你能尽忠心成就美名,这是我的心愿,我即使死了也不遗憾!”义方于是上奏皇上说:“皇上设置公卿大夫,想要水火互相救济,宰辅大臣互相帮助,不能独自认为是对的或认为是错的。现在陛下安抚并拥有天下,少数民族及边远地方的人,犯罪了都不能逃避惩罚,何况皇帝身边的奸臣肆意暴虐呢?杀人灭口,这生杀的大权,不由君主发出,却向下移交给奸臣,脚下踩着霜就要想到坚硬的冰块,弥补不能太晚。请求交给有司共同处理毕正义死的情况。”高宗特意要赦免李义府的罪过,认为王义方毁辱大臣,言词不谦逊,把王义方贬谪到莱州任司户参军。年终也没有调回来。王义方客居昌乐,就招募学生教学。母亲去世,隐居不出。卒,年五十五。

3. 古文翻译《陈元方候袁公》

原文

陈元方年十一岁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suí)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zì)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yè)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选自《 世说新语 政事》)

译文

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为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我父亲更加敬重。”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学孔子,孔子也不学周公。”

4. 古文翻译《陈元方候袁公》

陈元方十一岁的时候,去拜会袁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做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心安理得地做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更加敬重。”

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没有学孔子,孔子也没有学周公。”

原文: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suí)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zì)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yè)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世说新语》是一部笔记小说集,此书不仅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士族阶层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而且其语言简练,文字生动鲜活,因此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文人的喜爱和重视,戏剧、小说如关汉卿的杂剧《玉镜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等也常常从中寻找素材。

当然,因为刘义庆当时人在扬州,听说了不少当地的人物故事、民间传说,所以在《世说新语》中,也记载了一些发生在当时扬州的故事。如我们熟悉的成语“咄咄怪事”,就是源自于曾担任建武将军、扬州刺史的中军将军殷浩被废为平民后,从来不说一句抱怨的话,每天只是用手指在空中写写画画。

扬州的吏民顺着他的笔划暗中观察,看出他仅仅是在写“咄咄怪事”四个字而已。大家这才知道,他是借这种方法来表示心中的不平。可惜的是,《世说》一书刚刚撰成,刘义庆就因病离开扬州,回到京城不久便英年早逝,时年仅41岁,宋文帝哀痛不已,赠其谥号为“康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