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求知求学的诗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7

1.祝愿远行求学求知励志的古诗词

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3、不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4、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6、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7、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9、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10、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12、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13、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14、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15、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1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17、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18、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现代人的心声啊)

19、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2.“祝愿远行求学求知励志”的古诗词有哪些

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稼说送张琥》博观:指大量的看书,多多阅读,了解事物;约取:指少量的慢慢的拿出来。

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宋·苏轼《稼说送张琥》:“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您要摆脱这种状况而致力于学习啊!在广博读书而简约审慎地取用,在深厚积累之后慢慢地释放出来,我能告诫您的也就到此为止了。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翻译是:所以不去登高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去靠近深谷,不知道地有多深。

出自先秦荀子的《劝学》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翻译: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干越夷貉之人,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

《诗经》上说:“你这个君子啊,不要总是贪图安逸。恭谨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的德行。

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赐给你洪福 祥瑞。”精神修养没有比受道德熏陶感染更大了,福分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远了。

3、不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文心雕龙》-刘勰-南北朝练习一千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一千柄剑之后才知道如何识别剑器。原文如下: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阅乔岳以形培塿,酌沧波以喻畎浍。

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矣。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

斯术既行,则优劣见矣。翻译:只有弹过千百个曲调的人才能懂得音乐,看过千百口宝剑的人才能懂得武器;所以全面评价作品的方法,就是必须广泛地观察。

看了高峰就更明白小山,到过大海就更知道小沟。在或轻或重上没有私心,在或爱或憎上没有偏见:这样就能和秤一样公平,和镜子一样清楚了。

因此,要查考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先从六个方面去观察:第一是看作品采用什么体裁,第二是看作品的遣词造句,第三是看作品对前人的继承与自己的创新,第四是看作品中表现的不同手法,第五是看作品用典的意义,第六是看作品的音节。这种观察的方法如能实行,那么,作品的好坏就可以看出来了。

4、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通过了解自己可以了解别人,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共性,差别不是很大,而后一句意思也相同;通过了解当今而了解古时。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唐)李白 意思是: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3.描写求学的诗句

1、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4、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6、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7、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8、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9、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10、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11、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冯梦龙12、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13、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15、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16、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陈寿17、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王符1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19、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清诗铎·读书》20、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苏轼21、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程端礼22、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

——《清诗铎·趁早歌》23、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颐2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26、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

——颜之推2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28、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蒲松龄29、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朱熹30、读书勤乃有,不勤腹中虚。

——韩愈3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32、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清诗铎·读书》33、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

——张维屏34、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清·朱舜水《答野节问》35、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36、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耕耘一分才。——华罗庚37、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王安石38、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39、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

——朱用纯40、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4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42、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43、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孙洙《唐诗三百首序》4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45、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颢46、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

——黄庭坚47、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48、勉之期不止,多获由力耘。

——欧阳修49、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朱用纯50、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5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刘彝52、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关于学习的诗句53、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4.关于读书求知的名言警句

1、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孙中山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顾炎武

4、不动笔墨不看书。---徐特立

5、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6、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浪漫诵读,决不能记,记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点,眼口岂有不到者乎。---朱熹

7、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有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陈善[宋]

8、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鲁迅

9、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0、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示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需要急思量。---陆九渊

5.有关求知的五字名言或者诗句

求学有时尽,问知穷无涯。

求问渡学海,觅知攀书山.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顾炎武4、不动笔墨不看书。

---徐特立5、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6、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浪漫诵读,决不能记,记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点,眼口岂有不到者乎。---朱熹7、读书须知出入法。

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

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有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

---陈善[宋]8、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鲁迅9、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