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米烧粿,敬灶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9
            龙海实小  六5班 沈昊翔

    农历二月二对漳州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农历二月二(又称龙抬头),灶君的生日。这一天,市场上的“米烧粿”热卖,这是祭拜灶君的必备供品。米烧粿是我们闽南古埠石码镇著名的传统小吃之一。人们祈愿“灶君公”可以“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农历二月初二将至,一想到米烧粿,我就想到了去年的二月初二……

        一大早我从被窝里起来,便看见老妈在厨房里“忙活”,只见老妈熟练地把冬笋​水煮控干放凉,刀起刀落下,豆干和红萝卜也排放整齐。肥肉切丁熬油,加入笋丝翻炒,红萝卜的出现更是增添了色彩,再加少许调味料调味,大火的翻炒下豆干丝丝入味,香气浓郁。这样美味的馅料使人不住地咽口水。老妈看到了我的模样笑了笑说:“你来得正好,刚好可以一起包米烧粿。”我听到“米烧粿”之后眼睛一亮,立即答应:“好啊,我最喜欢吃米烧粿了!”

      妈妈叫我来到了餐厅,那边已经摆好了米烧粿的皮了。我细致地看着老妈怎么包,心中默默记下步骤。妈妈先把皮放在手掌中心,接着用勺子铲了一些馅儿放在皮中央,把皮对折,细细捏合,压褶捏出花边。我试了试,结果并不如意,我包的米烧粿要不就是很丑,要不就是“露馅”。我再看了看老妈的,简直个个都是“艺术品”。我默默叹了口气,这果然是看着容易做着难。没办法,我只能沉下心一遍遍学习。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包了一个成功的米烧粿,接下来我再接再厉,包出来好几个及格的“米烧粿艺术品”。我心里不由得生出一种自豪感。

      包好之后,妈妈把米烧粿放入蒸笼里,过了一会儿,袅袅的水汽随着蒸笼的开启散发,十几个洁白无瑕的米烧粿紧紧地簇拥在一起,在晶莹剔透的外皮之下,那香甜而多彩的馅儿一览无遗。

      俗话说“轻轻移,慢慢提,要尝鲜,莫着急”。米烧粿要趁热吃才是人间美味。但皮薄熟软,需轻触缓提,着急不得!轻轻咬上一口,馅香便传了满屋,微微的辣味和软糯的皮交织缠绵,在舌尖上游走翻滚,好醇、好润、好香!难怪有人这样评价米烧粿, 粿皮轻薄白如霜,犹似酥虾一点红。芥末红酱排相对,未吃腹中空茫茫!

        灶君是中国古代传说中掌管饮食之神,米烧粿这供品,就是为了让灶君吃了嘴甜,寓意家中来年能五谷丰登。民间广泛地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