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角度看异性之爱 |《爱情的来源》读书笔记(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3
《爱情的来源》是朱洗院士科普系列丛书中的第六本。

朱洗院士是我国杰出的生物学家,中国细胞生物学和实验生物学的创始人与奠基人之一,享有崇高的学术地位,与茅以升,华罗庚,竺可桢等齐名。台湾著名学者张之杰曾说,在科普方面,朱洗的这套丛书至今无人能出其右,非学识极深极专,无以至此。

与本套丛书结缘是源于刷屏时一个网页的推荐。医学与生物学近于同门,出于对大家的崇拜购买了这套书。买来以后,放到书架最少有一两年的光景了,这套书还随着我搬了两次家,总感觉它不是迫在眉睫要读的,就搁置了起来。这套《现代生物学丛书》第一辑,共6本。包括《蛋生人与人生蛋》,《我们的祖先》,《重女轻男》,《雌雄之变》,《智识的来源》,《爱情的来源》。这套书曾在五十年代再版6次。这版是由新星出版社于2015年出版。

重拾这本书一部分源于清新读书会的爱情主题,一部分源于买后束之高阁的内疚感。读本书从1月21日开始,到2月17号才结束。中间经历了过年和出国的干扰,还有我暗自认为书中内容与当下生活联系不紧密,以致于感受到阅读阻抗。但是在合上书的最后一页时,被深深的感动了。虽然朱洗前辈比我早出生76年,但是他的书读起来并不感觉过时。书中对自然界生物和人类的阐述不仅严谨客观,而且怀有炽热的感情,最后一章讲土人的友情,不禁令我流下感动的泪水。

《爱情的来源》这本书所讲的爱情所及范围包括三部分:异性之爱,母子之爱,朋友之爱。这三部分的每一部分又分别阐述了动物的爱和人类的爱。

不同动物追求的方式虽然不同,但是最后的目的却是一样:交合与传种。

1.生殖时期群集于适当地点,将各自生殖细胞排出体外,将来父母子女全不相识。比如某些水栖动物。

2.稍进一步,即见雌雄两性个体。生殖期交尾,然后各自散去。可称为多夫多妻制。

3.再进一步,是一妻多夫或一夫多妻,这里爱情已经相当浓厚,结合时间较久。在各类动物皆有见之。

4.最后是交合数目减至最低限度,即一夫一妻,不但异性的爱情比较持久,还能扩充到子女上去,产生父爱与母爱。

单细胞动物:也有受精的现象。虽无明显知觉器官,但预测异性的行踪仍相当灵敏。

下等无脊椎动物:肠腔动物中两性同体颇为颇为平常。棘皮动物异性间的爱情淡薄到只有约期排泄生殖细胞而已。蠕形动物中的沙蚕卵生于体腔壁,成熟后落入体腔中,因该腔无孔供排卵,故生产动作必与母体自动剖腹的惨剧同时实现。

甲壳类:雄体在交合时常用鳌这一武器捉住雌体,使其服贴,以遂其恋爱目的。蟹类异性交合多行之于雌体方脱壳之后,此时雄者必须慎重从事,才能使这软嫩的体肤免受钳爪所伤害。

蜘蛛类:有的种类雌雄身材比例相差巨大,雌大雄小的配合场中,笨拙的雄体会遭遇因恋爱而惨遭雌性吞食的后果。只有聪明谨慎的雄蜘蛛可以偷偷媾精,了此危险勾当。

昆虫:膜翅类的蜜蜂春季晴和之日,雌雄空中交尾,雌性满载精液,工蜂保护,建筑新巢,雄蜂义务尽了之后成为闲废阶级,寿命几天至半月,且中途常被工蜂杀害。

软体动物:惯常负壳而行,移动甚为不便。体外无壳的章鱼,雄性有一特长的臂,生产时期移动脱离雄体,依其吸盘固着于雌体,将携带的精液注入雌体交接孔中,完成受精大业。谁能想到手臂还能离开本体去寻求异性?真是新奇!

鱼类:恋爱期间,雄性追逐雌性,在急迫的逃奔时刻,卵球排出,雄者同时泄精。鳗鲡尤其有趣,实属夫妻两地分居。雌性生活在淡水,雄性生活在在海水,每逢生产时期,雌性不惜长途跋涉,入海求婚,生完,她们又带着雌性个体返回淡水。

两栖类:能调情的未必能拥抱,能拥抱的未必知道对方死活。雄青蛙拥抱雌蛙夜以继日不思进食,大有恋爱第一的表现,以致累死。但是研究证明这些雄蛙未必有此感觉,作者亲眼看到活活把雌蛙抱到窒息而死也不放松,只是识别对方是不是一只待产的异性躯体。

爬行类:蜥蜴成对被捕,其中一个漏手跌地,很容易就取回,因失恋而悲伤,逃命都忘了。

鸟类:大部分鸟类生育时期,实行一夫一妻制,雌雄个体共同担负卵孵育儿责任。在鹦鹉一些智能发达的鸟类中,一旦丧偶,生者即自殉节。是贞操成性的动物。

鸟类的恋爱是最浪漫的,歌唱,飞舞,甚至用羽毛,螺壳,树叶,骨片装饰婚前的跳舞场,极尽奢华。达尔文学派也认为鸟类有审美的知能。

兽类:食草类成群混居,多夫多妻制。食肉类小团体生活,未见严密一夫一妻制。家畜中,教养子女的功劳都由母性单独负担,雄性不分工。子女之知有母,不知有父。兽类对异性的爱情表示得相当隐蔽,没有鸟类那样有诗意。它们有高超的智能和丰富的感情,但其异性的关系比较简单:贵在实际的交合,不尚虚浮的调情。

猴类:印度产的捷猴,严密实行一夫一妻制,没有婚姻法限制,却会遵从自然法则,不会中途变节。

蠕形动物中的沙蚕卵生于体腔壁,成熟后落入体腔中,因该腔无孔供排卵,故生产动作必与母体自动剖腹的惨剧同时实现。

作者讲到,我们要放开眼光,不限国界与种界,参观地球各类男女追求和交合的事情,要考察各地男女结合的方式——婚姻制度的大概,如此才能有比较公正的评判。

非常赞同作者的这个方法,否则我们如同井底之蛙,不免被自己的文化所局限。

南美洲和澳洲的土人通常赤裸过活,穿衣目的在于御寒,绝不是遮羞。

非洲南部和中部的土人,妇女全裸,他们根本不知道哪一部分应该外露,哪一部分应该遮蔽。

太平洋的很多个小岛,人们都不太明白穿衣的目的何在,全裸是很自然的事,泰衣底岛上的女子常见人后解开下身的布条,作为客气的表示。太平洋各岛崇尚自由恋爱,男女杂交,伦常廉耻之心不在脑海概念里。

北美的爱斯基摩人同家男女在鹿皮之下,混杂睡眠,客人来了,自己人挤挤,身边留一空位,给客人以示尊重,并且叫自己的女人去奉陪客人过夜。当地一个小岛居民对俄国的教士说,“我们的国度,在男女交合方面,是完全仿效水獭的。”

作者通过这样的观察,领悟到羞耻并非天性,因人种和地域大相悬殊。

原始人类对于男女交合实与一般家畜无异。满足生理需要,无所谓廉耻和伦常。

文明民族,男女混交虽不被法律和习俗所允许,但任性者仍属不少。

绝对的自由恋爱有导致早婚,早产的弊端。

有的民族性欲多,有的民族则少,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生理方面,有的人种生殖器官比较发达,性激素分泌较多,顾为多情的人种。此外,食材和环境也影响性欲。

澳洲土人:

原始,简陋。掠夺婚姻中,还盛行族内杂交,属于多夫多妻制度。女孩10岁即和13岁以上男孩自由同居,部落之间,当地女子有陪伴外客睡眠的义务。新卡雷多尼阿岛上,兄弟一旦死亡,妻子必属于另一兄弟。夫妻交欢多在日间,行之草丛。夜间睡眠各自一箱子,绝不共榻。

非洲土人:

南非中非土人早期性交,早生育,早衰老,短命和夭死是普遍法则。东北非尼罗河流域,文化比较进步,婚姻制度亦有改良。埃及的古人有的已经实行一夫一妻制。兄妹结婚不仅被允许,而且被认为是光荣的事。北非西部摩洛哥人,还有一种暂时的婚姻制,三月或十月为期。

美洲土人:

南美印第安人多为掠夺婚姻制。北美与其相似,男女杂交视为平常,妇人为全族公有,大家可共同享用。北美爱斯基摩人虽有掠婚遗痕,但是必须双方家长同意才有效。格林兰岛上的居民与爱斯基摩人一样,借用妇女是极其平常的事。美洲土人和澳洲土人一样,男女结合几乎没有一定的规范,但是在中美的秘鲁和墨西哥是采取一夫一妻制,族内完婚,有主婚人。

印度人:

地域广大,人种复杂,有一夫一妻制,也有一妻多夫制。

安南,缅甸,泰国,西藏:

多奉行一夫多妻,男女亦不平等。西藏气候严酷,人口稀少,一妻多夫常见,多夫多妻也有。

中国和日本:

在中国婚姻的年龄,数目,亲疏都有限制。一夫多妻的习惯在中国古代根深蒂固。中国人素来轻视女性,买卖婚姻至今未除。日本人婚姻制度与中国人相似,唯其族内完婚并不禁止,男女之间比较自由。

亚洲白种人:

一夫一妻,一夫多妻,一妻多夫都有。表面一夫一妻,私下男女自由混交,亦认为平常。

欧洲人:

我们东方圣贤讲究男女授受不亲时,西方圣贤正极力提倡男女自由接交的风习。古希腊名为一夫一妻,但并不限制有意愿的男女同居。古希腊古罗马最初的婚姻制度也是接近野蛮的,女子不自由,视同奴隶和货物。中古以后继续改良,自由选择合意的配偶,离婚,重合都为法律和习俗所允许。政治经济虽未完全与男子平等,但婚姻方面自由和平等已经获得。

无婚姻———>掠夺婚姻————>买卖婚姻。

一夫一妻,一妻多夫,一夫多妻,都是不同的社会情况形成的产物,比如多夫的制度只适宜于土地贫瘠,生活艰难,事实上需要减少生殖的区域中。

社会对于两性结合的限制,也是根据人口人口数目调整的。二战中死伤之多非正常生育能补充,立法者大开方便之门,不管合不合法,只要是孩子都一视同仁,男女私下的事情习俗不干预,法律不限制,黑衣教士也视若无睹,他们又似乎默认为合理,而无背于教义了,这一改变迎来了二战后的“婴儿潮”。

一夫多妻是经济条件比较好,生产资料可以养更多人口,一个家庭就可以供的起更多的孩子。

如果从生物学角度看,人类社会的行为看起来简单很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