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参加随州博物馆的故事作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9

A. 随州博物馆都有哪些展品(名称)

随州博物馆最主要的馆藏有:

1、擂鼓墩二号墓铜编钟
2、蟠螭纹铜方壶
3、陈公子中庆铜簠
4、象首纹铜鬲
5、菱形勾连云纹铜敦
6、曾侯乙尊盘

B. 随州市博物馆在什么地方

擂鼓墩大道98号(二桥头西)

C. 随州市博物馆怎么样

简介:随州市新博物馆位于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大道中段西侧,是一座集文物收藏、科学研究、文物展览及编钟演奏于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

D. 随州博物馆免费开放么

好像从不来是免费开放的

E. 随州博物馆导游词作文300字

大家好,我是**,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随州博物馆。历史文化名城随州,内是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容之乡。1978年10月,因曾侯乙墓的发现发掘成立随县博物馆。随州博物馆位于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大道中段西侧的厥水河畔,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擂鼓墩古墓群”毗邻,距离市中心约1公里,占地100亩,馆舍由展厅、文物库房和辅助用房三部分构成,建筑面积9636平方米,其中:陈列楼7000平方米,文物库房2000平方米,编钟演奏厅300平方米,其他建筑336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98%。
该馆始建于1978年10月,是一座集文物收藏、科学研究、文物展览及编钟演奏于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目前馆藏文物306140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76件,二级文物68件,三级文物95件。著名的有擂鼓墩二号墓出土的36件编钟、吴家坞墓地出土的菱形勾连云纹铜敦、三里岗毛家冲出土的凤鸟扉棱铜搏、安居羊子山出土的鄂国铜器群,以东郊义地岗、安居徐家嘴、均川刘家崖、均川熊家老、西郊擂鼓墩等墓地出土的曾国铜器群,还有北郊孔家坡出土的汉代简牍等等,这些精美绝伦的文物堪称镇馆之宝。
下面就请大家参观随州博物馆。

F. 参观随州博物馆作文450个字

今年暑假,爸爸妈妈要带我到随州游玩,我高兴极了。
8月10日我们全家到了随州城,第二天内早上八点容我们准时起了床,吃完早餐,就去游玩随州的四个景点:炎帝神龙故里、曾候乙墓、随州博物馆、大洪山玉龙温泉。
首先我们来到炎帝神龙故里,这里是炎帝出生的地方。走进大门,我看见左右两边的墙上到处都是雕刻的图画,地板全是用瓷砖铺成的。再向前走,就看见一块快石板上写着“炎帝神龙故里”六个大字。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大殿,屋内全是空的,显然是刚刚修建的,大殿前面是一个广场,面积约1000余平方米。广场旁的草坪上整齐地摆放着56盏灯,象征着56个民族团结在一起。大约再走15分钟,就可以看见一个漆黑的山洞,据说这个山洞

G. 随州博物馆的建筑布局

博物馆建设背靠擂鼓墩,设计主体为一个主馆和两个副馆,园林式布局,采用楚国内建筑“一台”、“殿”、“多容台”组成的风格,外形主要体现“楚城”和“编钟”特色。同时,它又是一座设备条件较为先进的现代博览建筑。沿着梯形台阶,进入一层主馆是一个大序厅和休息厅,往里走是一个面积为1100多平方米的陈列厅,陈列厅的后面是办公区和库房;陈列厅的左右两边分别为一个面积600余平方米的展厅;南、北两个副馆主要设计为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展厅和编钟演艺厅。博物馆的主馆第二层主要是三个展厅和两个小珍品馆,面积达1500多平方米。
“随州博物馆”五个大字为中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先生题词。

H. 随州博物馆要门票不

随州博物馆不需要门票的,若你要请讲解的话,还是要自己出导讲费用的,每位几十元不高,如要看编钟表演的话,门票也是几十元钱。

I. 随州博物馆的编钟简介

1978年春夏之交,在地下沉埋了余年的国宝编钟,随着曾侯乙墓的发现、发掘而闪亮问世,重放异彩。一时间举世瞩目,国人为之骄傲,世人为之倾倒。
曾侯乙墓位于湖北随州市曾都区城西两公里的擂鼓墩东团坡上,系一座呈卜字形的大型岩坑竖穴木椁墓。1977年秋,当地驻军在扩建营房时发现该墓。1978年3月,文物考古部门组织联合勘探,5月上旬开始挖掘,6月底野外清理首战告捷。通过出土博钟上的铭文鉴定,这是战国早期诸侯国曾国君主名乙的墓葬,故亦称曾侯乙地宫。
该地宫似一座超豪华的“三室一厅”,东室放置主棺一具、陪棺八具;西室放置陪棺十三具;北室放置兵器、车马器及竹简;中厅大约是墓主人的音乐室、礼宾接待厅,内置大量礼乐器;在东室通往中厅的门洞处置放狗棺一具。地宫东西长21米,南北宽16.5米,距地表深13米,面积为220平方米。整个椁室由底板、墙板、盖板共171根巨型长方木铺垫垒迭而成,使用成材楠木达500立方米。木椁顶面及四周填塞防潮木炭6万公斤,木炭之上努筑青膏泥、白膏泥,上面盖铺石板,再努筑五花土直达墓口。
曾侯乙青铜架楠木彩绘主棺(分内、外棺)重达7000公斤,另有彩绘陪棺21具。曾侯乙,男性,年龄45岁左右,约葬于楚惠王56年(公元前433年)深秋。陪葬者均为13-25岁女性。在奴隶制晚期,此墓殉葬者多达21人,可列当时血腥人殉之最。
湖北省内历年来发掘的战国墓葬数以千计,规模最大而又有确切年代的唯此一座。其墓葬气势之弘,出土文物之多,制作之精美,稀世之珍贵,保存之完好,以及铭文资料之丰富,都是同期墓葬中所罕见的。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青铜礼器、乐器、兵器、金器、玉器、车马器、漆木竹器以及竹简文物多达15404件,有许多造型奇特,工艺精湛,是前所为见的珍品,其中有8件定为国宝。
曾侯乙墓,这座拥有东、中、西、北四个墓室的王陵,犹如一座地下音乐宫殿。 宽敞的中室,是“钟鸣鼎食”的“正殿”,礼乐之器,陈悬井然。一套编钟沿南壁和西壁立架巍然耸立;一套编磬沿北壁立安放;一架建鼓沿东壁高树青铜座上;此外,还有瑟(7件)、笙(4件)、箫(2件)、篪(2件)、小鼓(2件)摆列在钟、磬、建鼓构成的长方形空间。全室乐器如一个大型的“钟鼓”乐队,体现着演奏“金石之音”和“钟鼓之乐”的壮观气势,构成古代诸侯宴食祭祀时完整的轩悬(三面悬挂钟磬)场面。
东室,列有琴(2件)、瑟(5件)、笙(2件)、鼓(1件),均聚傍主棺,如“寝宫”内演奏“琴瑟之音”轻音乐团。
“寝宫”和类似“后院”的西室,二十一具彩绘棺里息卧着十三至二十五岁的少女,可能是表演乐舞的“女乐”,连同乐器,一道殉葬。 北室,还陈放着三件专供盛放石盘的漆木匣。 乐宫中最为显赫的属编钟。巨大的钟架,由铜木结构呈曲尺形,长7.48米,宽3.35米,高2.73米。七根彩绘横粱,两端均有浮雕着盘龙和花瓣纹的青铜套加固,由六个佩剑武士形铜柱和圆柱承托。钟架及钟构,达二百四十六个构件,可以拆装,设计精巧合理。六十五件青铜钟分三层八组悬于架上:上层为三组钮钟,共十九件;中层有短枚甬钟一组十一件、无枚甬钟一组十二件、长枚甬钟一组十件;下层有大型长枚甬钟两组共十二件、另有鎛钟一件。其最大者,通长153.4厘米,重203.6公斤。仅钟体总重量达两千五百公斤。
钟架、钟钩、钟体上共有铭文三千七百五十五字。内容有编号、记事、标音及乐律理论。钟体铭文大都镀金。铸钟的铭文,记叙楚国的惠王在执政五十六年(即公元前四三三年)时,为祭奠曾侯乙而铸制了钟鼎彝器,并送给曾国。甬钟均有一面钲间刻“曾侯乙乍(作)时(持)”,标记着钟的主人。甬钟、钮钟的标音,均在钟体一面的正鼓部和侧鼓部,依姑洗均(C调)记写着各钟所发乐音的阶名或音名。甬钟另一面钲间、鼓部还有成句成段的文字,论叙各钟的乐音所属律名、阶名、变化音名及其在不同均中、不同国间的称谓对应关系。
件件保存完好,闪亮着青铜光泽的钟体,均保留着优美迷人的原有音响。仅少数大型甬钟的侧鼓音不甚明显之外,绝大多数钟均能在正鼓部和侧鼓部,分别击奏出呈三度音程,且与标音相符的两个乐音。全套钟含有深沉浑厚的低音、铿锵圆润的中音、清脆明亮的高音,丰富的色彩可调配出相当的表现力。其音域自C2至7,跨五个八度音程,可奏出完整的五声、六、以至七声音阶乐曲;中心音域内二十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演奏古今中外多种乐曲。 钟及架的装饰,取有人、兽、龙、花、几何形等多种题材,采用了圆雕、浮雕、阴刻、雕绘、线描等多种技法。加之精巧的布局和细微的刻划,达到了极好的美化效果。整架编钟,宏观巍峨庄重,微观精美华丽,是耐人观赏的艺术佳作。
这套编钟的击奏工具共有八件。六件7字形小木槌,当由三人各执一对,分别掌奏中层的三组钟,并兼顾上层钮钟,主奏旋律。两件长215厘米、粗6.6厘米的彩绘大棒,由两人分执,掌奏下层大钟,可配以和声,或烘托气氛。 这套造型壮观、配备齐全、音列充实、音频准确的大型编钟,堪数我国古代编钟之最,并以其数量之多,铸造之精,保存之好,音律之全,音域之广,音色之美,乐律铭文之珍贵,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古代世界的第八大奇观”,是“精神世界的圣山”,“文明古国的象征”。
与曾侯乙编钟相伴而出的一套编磬,是古编磬中的杰出代表。青铜镏金的磬架,高1.09米、宽2.15米,呈单面变层结构。一对集龙首、鹤颈、鸟身、鳖足为一体的怪兽铜立柱,咬合着两根铜杆,杆底等距焊铸铜环,以挂磬钩。三十二石磬次序悬挂,与之相映成趣。据研究,全架编磬原有四十一块,每磬发一音,为十二半音音列,音域跨三个八度,音色清脆明亮而独具特色。磬块上亦有与钟铭相通的墨书和刻文,内容是编号、标音及乐律理论。其精美的磬架、众多的磬块、明确的编悬状态、完备的配件(同出有装磬之匣和磬槌)为迄今仅见。质料主要是石灰岩的磬块,音色清澈优美,比当今的木琴更有余韵,比钟声更加透明。它展示了三个八度的音乐风貌,丰富的半音显示了旋宕转调的功能。它与编钟合奏,真谓金石齐鸣,悦耳动听。更为惊叹的是其中的最高音竟与钢琴的最上一键(G8)相同。充分反映了古代磬氏设计制造定音 乐器的成就,扩大了我们对古代宫廷队音域范围的视野。
同墓出土的古乐器还有建鼓,这是迄今见到的最早同类实物,琴(十弦琴、五弦琴)、排箫、篪,都是首次发现的几种早已失传的乐器。其中的排箫,是由十三根竹质箫管编排而成的“排箫”,它因长短有序的箫管而形若鸟之单翼。世界上有不少民族都使用这种乐器。这两件古箫在未脱水的情况下,其中一件有七、八个箫管能够吹奏出乐音,音阶结构已超出五声。 篪是一种竹质横吹管乐器。以前,人们仅据文献中互有出入的记载,难以详其形制。该墓出土的篪,一件长29.3厘米,一件长30.2厘米;两者均以一节竹管制成,两端管口封闭,管身开有吹孔一、出音孔一、指孔五;通体以黑漆为地,以朱、黄色绕管线描绘纹。三角雷纹和变形菱纹。用其复制品,可吹奏出超出五声的音阶结构。笙是由古沿用至今的一种管乐器。曾侯乙笙分十二、十四、十八簧三种,均为匏斗、芦竹笙管、芦竹簧片制成。笙簧因音频高低而大小不一,框与舌间的缝隙细于发丝,做工十分精细,仿制中,知其声音细小,但古朴典雅,特别细腻迷人。
因弦腐而失音的琴瑟,均保存着完好的躯体。仿制中,可品味出其原有的浓郁韵味。 曾侯乙墓出土的这批编钟、编磬、建鼓、瑟、琴、笙、排箫、篪等8种乐器,共125件,还有与部分乐器配用的击奏工具12件,各种构件、附件1714件。可分打击、吹奏、弹拨三类。数量多、种类全、制作精、保存好,是世界音乐考古史上的空前发现。
由这批古乐器直接和间接保留着的音响中,从它们所携带的具有经典价值的钟磬乐律铭文里,我们不难得知早在二千四百年前,我国古代音乐所具有的水平。
无独有偶,1981年在擂鼓墩二号墓,又发掘出一套36件编钟。经专家鉴定,二号墓编钟与曾侯编钟同一体系,音色、音律与曾侯乙编钟相通,其中8件大钟与曾侯乙编钟的音律完全一致。从钟体的大小衔接处有一明显空缺,这一空缺正好由二号墓出土的八件大钟填补。从编钟的音高分析,二号墓出土的28件小甬钟与8件大甬钟有别而自成一体,恰好填补了曾侯乙编钟的高音区,并使曾侯乙编钟的音域从五个8度扩展到6个多8度。因此,二号墓编钟被称之为曾侯乙编钟的“姊妹钟”。两套乐钟(鎛钟除外)合计100件,百件编钟可分可合,是一个完整的宏伟的编钟系列。

J. 参观随州博物馆的作文

今年暑假,爸爸妈妈要带我到随州游玩,我高兴极了。

8月10日我们全家到了随州城,第二天早上八点我们准时起了床,吃完早餐,就去游玩随州的四个景点:炎帝神龙故里、曾候乙墓、随州博物馆、大洪山玉龙温泉。

首先我们来到炎帝神龙故里,这里是炎帝出生的地方。走进大门,我看见左右两边的墙上到处都是雕刻的图画,地板全是用瓷砖铺成的。再向前走,就看见一块快石板上写着“炎帝神龙故里”六个大字。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大殿,屋内全是空的,显然是刚刚修建的,大殿前面是一个广场,面积约1000余平方米。广场旁的草坪上整齐地摆放着56盏灯,象征着56个民族团结在一起。大约再走15分钟,就可以看见一个漆黑的山洞,据说这个山洞就是炎帝出生的地方。又走了10分钟,我们就到了该景点后门的出口。

接着,我们来到第二个景点曾候乙墓。导游介绍说:曾是曾国,候是诸侯,乙是姓,墓是墓葬。据考察,曾候乙墓已被埋藏距今已两千多年,考古专家在墓葬里发现了棺木、兵器等许多东西。曾候乙墓墓室分为:北室、南室、西室、东室。北室装的是主官,南室装的是兵器、车马,西室装的是各种青铜乐器,东室是陪葬。挖出来的乐器一共有一万多件,其中,保存完好的有63件,均被放在随州博物馆里。

第三个景点就是随州博物馆。这里珍藏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很多文物也让我疑惑不解。比如说,博物馆里有一个水桶,当我看了介绍后才知道是一个酒壶。像这种类型的还多着呢。我想古代人民的智慧可真奇妙!此时已是中午12点,可我认为有许许多多的东西值得学习,在导游的一再催促下,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下午,我们来到了大洪山玉龙温泉。椐导游介绍这里大大小小共有72个温泉,其中有36个温泉的水达到了40度以上。我穿好泳裤,迫不及待的就下水了,可真舒服。我花了近4个小时将72个温泉都尝试过。到了下午四点,我们才回到了宾馆。

一天旅行已是精疲力竭,但旅途非常愉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