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们,为什么你们这么狂热?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3

狂热追星的症状包括无法控制的尖叫、激动得晕倒、连续数小时挂在Twitter和Facebook上等候偶像更新消息。它主要影响到的是接近青春期和青春期的少女,不过它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也会使妈妈们受到传染。在一些比较严重的案例中,有些追星族甚至连续几天在人行道上扎营守候偶像。

康涅狄格州麦迪逊(Madison)的15岁女孩爱玛•里夫斯(Emma Reeves)参加过两次贾斯汀•比伯(Justin Biebe)的演唱会,她谈到这名18岁的流行歌手时说道,“说到他对我的吸引力,当然就是他长得英俊。你很难找到一个既成功、又亲和,而且还关心别人的人,他就具备所有这些特质!”随着比伯最新专辑《相信》(Believe)的发布,借用疾病的严重程度衡量,“比伯热”已经算得上是一场全球性的流行病。

少男少女狂热对像有所不同


相较于以往爆发的追星热,如今科学家们对青少年、尤其是青春期的少女为何如此痴迷于一些音乐明星有了更好的了解,同时唱片业对这种现象的利用也比以往更娴熟了许多。专家们称,为偶像倾倒的“B宝粉”的家长们大可放心,那些看似歇斯底里的群体行为实则是青春期一个并无害处的发展阶段。音乐史学家称,早在甲壳虫乐队(Beatles)、猫王(Elvis)和弗兰克•西纳特拉(Frank Sinatra)出现之前,19世纪钢琴家兼作曲家弗朗兹•李斯特 (Franz Liszt)的疯狂女粉丝们就曾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扔向他,甚至还为了他的几缕头发发生争夺。

神经学家丹尼尔•莱维汀(Daniel Levitin)指出,听自己熟悉的最喜欢的歌曲能够 *** 多巴胺的分泌,这种神经递质与愉悦感和上瘾存在关联,它给人带来的 *** 如同吃了朱古力或者是嗜赌成性的赌徒赢了钱一般。 莱维汀博士是《大脑音乐电台》(This Is Your Brain on Music)一书的作者,在转行研究神经学之前是一名唱片制作人,他的实验室位于蒙特利尔的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他在实验室中通过功能性核磁共振扫瞄观察了音乐 *** 多巴胺分泌的过程。

莱维汀博士的研究还表明,在青春期形成的音乐品位会成为大脑内部的神经回路系统的一部分,因为这时正是某些神经传导通路正在强化、而其他一些神经传导通路被挤掉的时期。这也是为什么成年人常常会怀念自己在十几岁时所听过的歌曲的原因所在。

专家们称,男孩们也会在这个人生阶段形成自己的音乐品位,但是女孩们会更加容易迷恋流行歌手,因为这时她们的浪漫情怀和性意识已经开始萌动,这些感觉既让人陶醉又让人害怕。喜欢自己不可能遇到的明星则是一种从安全距离尝试这种感情的一种方式。盐湖城威斯敏斯特学院(Westminster College)的社会学教授及讲座教授马克•鲁宾菲尔德(Mark Rubinfeld)说,“很多女孩儿将自己的初吻献给了一张海报,我认为这种情况在现在也没有什么改变。”

心理学家认为,男孩们可能会更加崇拜运动员,一部分是因为他们想去模仿这些运动员,另一部分是因为支持某支球队能够给他们带来某种身份认同感。这种感觉有些会延续至成年时期,比如一些成年男性会在自己的身体上涂抹球队队服的颜色,或者在比赛日翘班看比赛。

俄克拉荷马州塔尔萨大学(University of Tulsa)的传播学教授朱莉•詹森(Joli Jensen)说,“有些社会评论家担心追星族都是些歇斯底里、容易激动的女孩儿和性格孤僻、爱跟踪别人的男孩儿。这两种观念都没有准确描述大多数追星族的体验:开心的经历、内部消息、出于好玩虚构出来的和形象具有独特吸引力的公众人物的关联。”

音乐产业竭尽全力为外形甜美可爱的明星展开的长期宣传攻势也助涨了女孩们的幻想。莱维汀博士说,“在上世纪60和70年代我还年轻的时候,《Tiger Beat》等面向青少年的音乐杂志会在后期图像处理时擦去青少年偶像脸上的胡渣。”

从“甲壳虫”的《我想握住你的手》(I Want to Hold Your Hand)到比伯的最新歌曲《男朋友》(Boyfriend),很多歌曲本身都经过了精心打造以迎合年轻女孩们的浪漫幻想,比如《男朋友》中就有这么一句歌词──“如果我是你的男朋友,我绝不会让你走。”(比伯的经纪人未回复记者的置评要求。)

各种助长粉丝追星行为的因素


此外,社交媒体也拉近了名人与粉丝之间的距离,或者说它至少带来了这种错觉。纽约韦斯特菲尔德(Westfield)的护士玛蒂尔德•福塞尔(Mathilde Forsell)说,“在我年轻的时候,肖恩•卡西迪(Shaun Cassidy)是当红偶像,我们要想再在电视上看到他得等上一个星期。如今他们可以一天24小时随时下载(偶像的)视讯。”福塞尔的女儿卡莉•杜根(Carley Dugan)也是一名B宝粉。

比伯在Facebook和Twitter分别拥有4400万和2300万粉丝,他们几乎每个小时都能收到关于比伯的最新消息,比如他在哪里,他现在在想些什么等等。前不久的一个周日,他在Twitter上发送信息表达对粉丝的爱,同时发送的还有这一消息──“《相信》的《Zinepak》杂志限定盘只在沃尔玛超市有售哦,内含豪华版CD、所有独家照片、访谈记录以及收藏卡等物品。”

专家们称,如果孩子们为了追星而忽视学业、日常事务并为了虚幻的情感而忽视现实中的关系,那么这种追星热就有些热过头了。精神病学家艾伦•莱维茨(Alan Ravitz)指出,“每晚挂在电脑上五六个小时等待贾斯汀•比伯的部落格(更新)太过头了。”莱维茨在纽约的儿童心理研究所(Child Mind Institute)工作,这是一家非营利性研究和治疗机构。

此外,家长在助长追星方面也会做过头。宾夕法尼亚州维拉诺瓦大学(Villanova University)的心理学家帕特里克•马基(Patrick Markey)说,“有人为了去纽约(追星)把房子抵押出去,然后睡在人行道上,这是一个大问题。不过,如果家长从工作中抽出一些时间来帮助孩子做一些他们真正喜欢的事情,那也未尝不可。”

追星行为是不健康的


另外一些专家则认为这种追星行为是不健康的。例如,《青春2.0:从青春期的煎熬中拯救我们的孩子和家庭》(Teen 2.0: Saving Our Children and Families from the Torment of Adolescence)一书的作者、心理学家罗伯特•爱普斯坦(Robert Epstein)认为,“与人们普遍的看法相反,‘比伯热’和类似的青春期极端主义行为对于成长而言丝毫算不上正常或健康。”他指出,做家长的应该帮助孩子识别炒作和商业化。爱普斯坦博士说,“在我六七岁的时候,头脑中满是幻想。但是过了某个特定的时间点,圣诞老人就得见鬼去了。”

年少的乐迷们可能会比家长们所意识到的要更能看破这些幻象。康涅狄格州麦迪逊的莉莉•福格(Lili Foggle)有两个女儿,一个14岁,另一个12岁。她说,当贾斯汀•比伯开始与演员兼歌手塞琳娜•戈麦斯(Selena Gomez)约会时,她的女儿们就对他丧失了兴趣。福格说,“(追星)整个的吸引力在于他可能真的会成为你的男朋友(的这种幻想)。”

福塞尔11岁的女儿卡莉说,“我以前可以说是疯狂地迷恋贾斯汀•比伯,我现在依然喜欢他,但是并没有那么爱他了。”卡莉说她现在更喜欢英国新成立的男生组合“一世代”(One Direction)。

、【贾斯汀?比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