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述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家庭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5-12-05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幼儿阶段“生活即教育,游戏即生活”。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儿童的各种能力都是在游戏中获得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随着教育理念和行为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认识到游戏在幼儿教育领域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幼儿游戏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游戏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迳,它对促进幼儿智力、情感、社会性、身体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但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尤其在我们二三线城市,对游戏的认识和开展,并没有完全得到重视,理念和行为脱节,游戏并没有真正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试用身边的实例将当前幼儿园游戏的现状分析如下:
1、从目前整个幼教领域来看,总体的感觉还是重课程,轻游戏。对游戏的意义和价值认识不够,以”教”为中心,人为地割裂了课程和游戏的关系,正规课程在幼儿一日生活中仍旧占有主导地位,研究的重点仍旧是如何上好这节课或者说如何组织好这次教学活动。无论是上级教育部门的各类比赛、交流抑或检查,还是幼儿园内部的教学管理,看中的还是听课、教学观摩,因为此类活动易于比对,效果明显,在这种现实背景下开展的教研活动也多围绕课程的改革进行。
2、游戏的单一性、重复性,不能体现出幼儿游戏的愉悦性。教师总是习惯于以成人的水平去衡量游戏的趣味性,是否能达到教育目标去判断游戏的价值,过多考虑游戏的教育价值忽略了幼儿在游戏中的愉快情感的获得。曾看过一次中班教育活动,创设了一个“去郊游”的活动情境,并以郊游为线索贯穿整个活动的始终,目标是认识交通标志。开始环节,教师自门口带幼儿站成长长的一队,伴随“去郊游”的音乐跑跳入场,遇到了事先布置好的场景—红绿灯,长长的队伍停止下来,后面的幼儿没有听清教师的要求,依照惯性继续前行,整支队伍开始前拥后挤,教师不得不维持队伍的秩序,再引导幼儿观察交通灯,提问了一些常规性的问题,继续前行,认识其它的交通标志。整节活动,确实没有像以往循规蹈矩地坐在桌子旁听老师干巴巴地讲授,看似幼儿都在游戏状态中,但给大家的感觉,二十多个孩子排成的队伍,后面有一半以上的孩子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倾听教师的提问,致使活动中的游戏只是“为了达成目标、课程游戏化而游戏”。教师没有真正了解幼儿的需要,忽略了幼儿的感受,从而成为一种比较低效的游戏。
再一点,从大教育观的意识上,教师根本没有重视游戏的开展,头脑中对游戏的概念和玩法非常局限。户外活动时间,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情境,小班玩传统游戏“丢手绢”,大班幼儿围成一圈还在“丢手绢”,为数不少的幼儿蹲在地上,无聊的看着远处,有的幼儿抠地上的土,个别淘气的幼儿早已按耐不住,摄于老师的威严,偷偷地和旁边幼儿自行玩起了“地下游戏”,唱儿歌的声音越来越微弱,越来越杂乱,游戏的结果,孩子难受,还得忍受“游戏”的折磨,教师也有些不耐烦,只得草草收场。
3、自由游戏时间少,缺乏有效指导和评价。读过一篇来自一线教师的文章,颇有同感。这位教师对他所带的大班幼儿实行每周五上午为自由活动时间。当她宣布这个消息,孩子们象听天书一样,认真地问:“老师,您说的是真的吗?”“真的什么都可以玩吗”?开始两周,孩子们小心谨慎地试探着去玩,两周后,这位细心地教师竟然又发现了问题,孩子们根本不会自己玩,心中无目标,不知道玩什么?这位教师的发现,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幼儿园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潜意识里认为,自由游戏就是“放任幼儿自由玩”, 担心“不看着他们,磕着碰着怎么办?。”因此,幼儿园教师最爱讲“小朋友们,下面我们玩个游戏,你们想玩吗?”明确告知幼儿现在准备做游戏,言外之意是“你们不听话,可就不玩游戏了。”在这里,游戏变成了“奢侈品”。即使玩大型玩具,教师也会很负责地站在滑梯一侧,看着小朋友依次滑下来,监督幼儿排好队,不退挤。
在区角活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加班加点,做那些看起来符合幼儿认知水平的教具,帮孩子布置环境,导演班中的一切活动。这种“牵着孩子鼻子走”的做法同样把所谓的“自由游戏”变为高控行为,随即出现幼儿不会自主管理,缺乏自控力,从而出现“疯玩”“不会玩”等极端现象。
4、家庭教育对“游戏”的认识存在严重的误区。我国自古就有“玩物丧志”的说法,传统的理念在家长思想中也是根深蒂固,认为幼儿园开展游戏活动就是“啥也不学”,尤其在城镇、农村幼儿园,这种现象更为突出。
基于上述游戏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我们根据幼儿园的游戏现状采取相应的策略。
1、关注实际,教育观的变革是改变幼儿园游戏现状的根本。
首先教师培训的着力点要有所改变。培训要根据园所情况定出游戏开展的具体培训计划,采用理论与体验、“现场实战”相结合的形式,以“假如我是孩子”的心态体现儿童可能的兴趣与需要,激发教师的参训积极性,让教师切身感受游戏带来的愉悦。在组织、指导游戏时,教师要做幼儿活动的观察者、引导者、问题的解决者、适当的支持者、合作者,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得到充分的发展,真正体验到游戏的快乐。教师参加了培训,了解和掌握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但这只是解决了“知”的问题,关键还要“知行统一”,将培训结果落到实处。我们要求教师在培训结束后,先将自己学到的东西在实践中照猫画虎的去做一做,用心体验一下现在的做法和先前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帮助教师理清一些观念。
其次,利用教科研活动带动全园游戏的开展。根据年龄段开展不同的园本游戏课题,定期组织游戏的探讨,对于日常教师喜欢使用的的集体游戏,要清楚其意义,能促进孩子那些方面的发展,教师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指导幼儿游戏,如何对游戏进行创意、发展,不断提高要求和难度。比如,比较经典的“老狼老狼几点了?”是一种快速克制反应的游戏,面对大班时,将简单的“造型不动游戏”的规则变换为“需两人结伴造型”,进一步换成“两人只允许三条腿、两条腿或一条腿着地,甚至不允许任何一条腿着地“时,幼儿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应对不断升级的挑战时,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涨。另一种由环境引发的自由自主的游戏,我们应进一步更新观念,将自主游戏作为重点研究的方向,包括户外自由活动、活动区等。
再次,提高教师的教育基本功,如观察能力、指导活动的能力。这种能力看不见,摸不着,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教师对幼儿游戏中的行为语言进行观察和记录有助于教师从幼儿的外显行为理解其心理状况和游戏水平,有助于教师对幼儿游戏进行更好的指导。游戏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应学习选择一定的观察角度,对幼儿游戏进行观察,从而为进一步指导提供依据。
2、关注背景,领悟游戏活动和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
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是《纲要》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这要求受教育者有足够的自由游戏时间,幼儿的个性才会得到充分的发展。纵观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的幼儿教育,幼儿园一般没有正规的课程,不进行读、写、算等基础知识的教学,而是以游戏等自由活动为主。集体活动也以游戏为主,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运用游戏的形式,将取材于社会生活或幼儿园生活中的某些事件展开为综合主题活动,使幼儿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包括教师讲故事、教唱歌、做手工、会话和带领儿童接触大自然等。游戏中幼儿自主、自由,活动类型不是老师安排,完全有幼儿自己选择,玩什么和怎么玩都有幼儿做主。教师一般不要对幼儿提硬性的要求,而始终作为一名游戏的参加者积极参与活动,和孩子们一起玩,有时需要给孩子一些必要的建议、指导或帮助,更多的时候仅仅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以自己饱满的情绪和积极的游戏行为感染和影响幼儿,并对幼儿表达支持、赞许的态度,想方设法让幼儿玩得高兴。游戏中体现的这种平等的师生关系,真正有助于幼儿在活动中学习自己做主,自创玩法,减少游戏过程中幼儿对教师的依赖性。
借鉴以上教育理念和方法,我们将以往满满当当的学期、月、日计划做了调整,逐步减少正规课程,比如诵读、英语等,增加社会实践活动,让课程更适合儿童。使用更有弹性的生活制度,在交替环节中给幼儿创设自主空间,创造更多的玩耍机会,是他们真正放松,享受快乐。实践证明,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给了幼儿极大的自由度和自主空间的时候,活动目标就极其隐蔽,活动过程也非常开放,这时幼儿对活动的游戏性体验就会很强,那么游戏与教学就融合得很好。
3、关注本质,让自主游戏可以借助环境和材料支持个体独特的感知体验。
游戏的本质就是教师利用身边的自然物质、自然现象以及周围的环境和事物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愉悦的过程。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才能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发挥游戏对儿全面发展的教育作用。
在环境的创设上,我们应走出“教师忙半天,孩子不喜欢”的误区。环境的创设作为一种教育过程,引导幼儿与教师共同创设,幼儿才能体验自主设计和制作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因地制宜设置活动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分析活动区所需的适宜设备、玩具,尽可能探索和挖掘每一种玩具和游戏材料的多种玩法,从而有目的、有计划的投放。
比如,小班刚入园的幼儿,环境注意创设一种与家庭接轨的环境,心理上感到宽松、和谐,物质环境要开放、通透;材料要简易、平实、朴素、自然、亲切。只有创设幼儿喜欢的、感兴趣的游戏环境,才能让幼儿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创造环境和机会,引导幼儿进行密切接触自然的游戏和在自然中的游戏,将自主游戏作为一个动态的系统,发挥整体优化功能。
4、关注互动,灵活多变的实现家园共育。
家长参与体验游戏是最直接的互动方式。在每年的运动会上,我们开展家长参加的一些游戏项目,如踩气球、揪尾巴,游戏内容很简单,家长越玩越放自如,全身心投入,全班的家长、幼儿都为他们助威。这种体验,让家长真切地理解体育游戏让幼儿获得满足的同时,增强幼儿体能。半日开放活动,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让家长直观的看到游戏活动即给孩子带来快乐,又开发孩子智力;利用家长学校,聘请专家或者园内的经验型教师为家长讲座,介绍不同年龄段开展的亲子游戏,由家庭亲子游戏开展好的家长展示和其他家长交流。
还可以利用教室中的多媒体设备、网站等,把搜集整理的幼儿游戏照片一一呈现,有智力游戏、结构游戏、娃娃家等,让家长们看见了老师如何利用有趣的游戏培养了孩子的各种能力,具体形象的图片,让家长们频频点头,促进良性的家园互动,家长能更好地配合幼儿园的教育。
英国著名的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说,游戏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游戏形式。游戏对儿童而言是一种快乐的经验,应尽量满足儿童的游戏需求,我们要充分挖掘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正确处理好游戏和集体教学活动的关系,进一步探究如何将要传授的内容巧妙地渗透到游戏中,在玩中学、学中玩,让儿童能由游戏中无压力的学习与成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