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是皮肤科临床中的多发、常见疾病,临床中多以预防疾病为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7

导语:荨麻疹是皮肤科临床中的多发、常见疾病,其丘疹的形成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临床上典型表现为全身散在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伴瘙痒,其中约20%患者伴有血管性水肿。慢性荨麻疹是指其风团每天均有发作,或者呈间歇性发作,其持续时间 6周,长期、反复的发作是慢性荨麻疹临床表现的主要特点。

一、荨麻疹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临床当中大部分的患者并不能明确病因

1、中医认识

《诸病源候论·风》中对于机体气血阴阳的平衡与是否感受风邪的关系进行了描述,其认为“阳气外虚则多汗”,一方面由于阳气外虚不能固摄腠理,导致汗液外泄,玄府呈开启的趋势,另一方面阳气抵御外邪能力下降,故此时因阳气生理功能的减弱可导致风邪侵袭人体,“风气搏于肌肉,与热气并”风邪侵袭后,营卫运行失调。

阳气郁遏郁于局部,则生热,发为瘾疹;清之吴谦首次称之为“鬼饭疙瘩”,其在《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载荨麻疹病名为“鬼饭疙瘩”,其认为该病是由于“汗出”、“露卧”、“表虚”等因素导致机体无法抵御风邪的侵袭,而出现的“初起皮肤作痒”的瘙痒表现以及“次发扁疙瘩,形如豆瓣,堆累成片”的散在丘疹表现。

以上两本著作中都描述了外表不固,腠理不密,又感风邪后所致瘾疹,此处表明瘾疹的发病或与阳虚有关。在《证治准绳·疡医》中“赤白游风”的描述与荨麻疹的表现十分类似,并对其发病的内因与外因进行了描述。

认为“肺脾气虚”、“肝火”、“阴虚”、“血热”影响营卫生理功能,导致的“腠理不密”是其内在发病基础,在此基础上,感受“风邪”或者“风热”“寒邪”侵袭机体,导致疾病的发生。故肺脾气虚、肝火旺盛、肾阴亏虚为瘾疹的可能发病原因。

2、疾病特征

风团和(或)血管性水肿,是慢性荨麻疹包括其所有分属亚型均有的共同特征性表现。风团典型特征:①局部肿胀、大小不等、可融合成片,且大多数患者风团周围常出现反应性红斑;②瘙痒感,部分患者可出现烧灼感;③一过性表现,皮肤通常在风团发作后的1 24h内会恢复发作前的正常外观。

血管性水肿表现具有的特点:①突然发作的位于真皮下部和皮下组织的明显的肿胀;②疼痛感较为明显,并非痒感;③其病变常常涉及到黏膜的下部;④消退情况相比于风团更慢,血管性水肿持续时间可达72h。

根据是否有诱发因素分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和慢性可诱导性荨麻疹,慢性可诱导性荨麻疹又可根据是否为物理性因素所诱导而进一步分类。临床中还可经常见到因饮食方面的辛辣油腻、情志方面的情绪抑郁、外源性刺激方面的花粉刺激性气体等诱发或加重本病,但是目前尚无与其相对应的命名。

3、发病机制

由于慢性可诱导性荨麻疹的一些亚型在平时临床当中并不常见,因此对一些亚型的发病机制现今尚未进行更深入地研究,故临床中多以预防为主,以避免各种诱发因素作为主要的预防方法。如寒冷、压力是如何通过激活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以导致慢性荨麻疹发生的机制至今尚不明确。

目前,认为慢性荨麻疹不仅与人体IgE及其受体的自身抗体的体液免疫功能异常相关,还与人体“Th1、Th2细胞失衡学说”所认为的细胞免疫失衡相关。关于IgE及其受体的自身抗体,其导致荨麻疹发生的机制为:人体内抗IgE分子、抗IgE受体的自身抗体通过免疫反应中的Ⅱ型免疫反应来激活肥大细胞使其能够释放组胺及其他活性物质,故而进一步引起临床症状。

也有学者通过剔除补体C2或C5的实验来证实,缺乏补体也不能引起荨麻疹的发生。关于Th1及Th2失衡学说引出的细胞免疫,认为Th1细胞分泌IL-2、IL-12、IFN-γ、TNF-β等炎症因子,主要介导的是细胞免疫反应;Th2细胞分泌IL-4、5、6、9、10、13等炎症因子,主要介导的是体液免疫反应。

也有研究表明,慢性荨麻疹患者皮损处IL-4、5和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增强外,还发现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IL-8、化学因子受体和CAMs在患者皮损和正常部位的表达无显著差异,提示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细胞免疫激活存在于整个皮肤免疫系统。

二、了解慢性荨麻疹病位、病性证素及证型的整体分布特点,需引起重视

慢性荨麻疹患者病位证素涉及肌肤、脾、肝、胃、大肠、胞宫。慢性荨麻疹患者实性病位证素涉及湿、热、外风、血瘀;虚性病位证素涉及气虚、血虚、阳虚、阴虚。因慢性荨麻疹患者均有风团及皮肤瘙痒两项证候表现,此两证候相加之和,均能使肌肤这一病位证素成立。

故在诊疗过程中,应考虑到病位在肌肤这一实际情况,并应选用相应药物进行治疗。由于禀受父母之精的不同,则禀赋不同。在于人体,肾精是人体之本,脏腑的阴阳都与肾精所化的肾阴、肾阳有关,肾精由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组成。出生后,人由脾胃摄取水谷精微,不断滋养先天,使肾精充盛,先后相互滋生、共同促进人体禀赋强盛。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运化”,其中“运”的含义是输送,“化”的含义是消化。即脾能将进食摄入的水谷化为维持人体生理功能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水液。脾运化功能正常,全身各组织器官得到滋养,生理功能正常,水液也能正常输布。

病理状态下气、血、津化生不足,脏腑功能失调,水液无法代谢,潴留于体内,湿邪弥漫浸渍,内侵脏腑,外犯肌肤。湿为阴邪,易伤阳气,脾喜燥恶湿,外界气候变化导致湿淫偏盛时,常易侵犯脾脏,导致脾被湿困。

气机不畅进一步导致体内水液运化失常,导致湿邪内生。此外素有脾虚者体内多有内湿生成,与常人相比也较容易受到湿邪的影响。故可认为脾虚存在于慢性荨麻疹发病的初始阶段,并同时贯穿于疾病的始终。即是慢性荨麻疹发病的内在基础与始动因子。

三、了解现代医学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方法,临床上单纯依靠西药难以治愈

对于慢性荨麻疹的治疗,现代医学对其研究认为,本病的病因复杂,临床当中大部分的患者并不能明确病因,单纯依靠西药难以治愈,只能以控制当前的症状为目的,复发率高。指南认为慢性荨麻疹的治疗应包括两个方面,即通过查出并去除潜在的原因或诱因再结合对症治疗,前者在实际临床中因发病因素较为复杂故应用难度较大。

仅部分人群能得以施行,故现多采用对症治疗,以达到缓解症状为主。其治疗方法为:以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常规剂量为开始,治疗有效后则将逐渐地减量,至最低剂量来维持治疗;若治疗1-2周不能有效控制症状,应明确其是否为诱导性荨麻疹,若是则采用诱导性荨麻疹的特殊治疗方法。

若不是则应通过更换抗组胺药的种类/联合使用/增加剂量的方法来进行治疗:①更换抗组胺药种类或联合使用抗组胺药后治疗有效,则逐渐减少用量,至最低剂量维持治疗;②更换抗组胺药种类或联合使用抗组胺药后症状无改善,则应增加2-4倍剂量来继续治疗,若治疗有效,则逐渐减少用量,至最低剂量来维持治疗。

若仍无效,则应选择三线药物进行治疗,包括雷公藤、环孢素、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或光疗。以上是进行对症治疗的临床常用方案。但这些药物只能缓解临床症状,且不能降低本病的复发率,并具有一定程度的副作用。

结语:脾胃运化功能正常,湿浊不生,营卫之气生成有源,肝疏泄功能正常,气机流转,气血运行通畅,营卫正常运行,可为腠理抵御外邪打下基础。据此我们可知对于临床上慢性荨麻疹诊治时常单纯清热祛风、除湿解毒无效时,可考虑从恢复脾胃的运化、肝的疏泄、营卫协调入手来治疗慢性荨麻疹或可取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