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内向和性格外向的区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9
一、“我不是不想说话,只是没那么需要和人说话。”——被误解的内向者

性格内向者容易被误解,通常他们在人们的眼中是这样的:

沉默寡言、孤僻、害羞、故作神秘
不喜欢跟人争执和竞争,但特别注意细节
行动力迟缓、思考缓慢不轻易发表意见
说话轻声细语、时刻揣度对方的反应调整自身状态
在心理学上,性格内向是指气质中指向性的一种,这样的人的言语、思维和情感常指向于内。

在艾森克个性问卷中,就把典型的内向性格描述为:安静,离群,内省,喜欢独处而不喜欢接触人。

他们保守,除非挚友,否则总是与人保持一定距离。总是罗列出一些列计划,以保证做事按计划来,不凭一时冲动,日常生活既规律又严谨,遵循传统伦理观念。

极少有主动进攻行为,或多或少有些观念和情绪上的悲观。本人容易焦虑、紧张、易怒还有抑郁,也因此导致睡眠不好。

总而言之,性格内向者具体表现出来的,跟个人受教育程度、个人经历、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有关,基本上是属于中医里的“气虚”体质。

而与此相对应的外向者又是什么样的性格与行为呢?

外向者的性格特征,与内向者完全相反。

长期以来,速度、竞争和魄力等外向性格者的优势,都是社会追求的主流价值观。

在促进社会高速发展,创造巨量物质财富的实际需求下,外向者的种种行为、语言、情绪、判断都更能让人和社会感受到前进的激情,改天换地的魄力与魅力,从而广受欢迎。

而他们的种种成就,也让性格内向者们承受着莫大的压力,一度以性格内向是一种缺陷为标签,小心翼翼的,暗自生活在性格外向者主导的社会环境中,身心都备受考验。

二、内向型性格+外向型性格=两类完全不同的能量获取方式,各有优势

至此,你可以看出,性格内向者与性格外向者,无论从外在行为还是思考模式,都是截然不同的。我们从日常最明显的个人社交生活来说一说。

从本质上来讲,人的社会交往是一种主动性行为,是基于自身动机和目的,主动展开的一系列人与人之间的链接和沟通。

但是根据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理论,内向的人总是倾向于从内心获得能量,更喜欢在安静沉默中独立思考、自我反思,所以他们更适合远离外部社会,才更有利于他们探索万物和获得内心的宁静。

与此相反外向的人是通过人际社交、参与或开展双向互动等方式,来获得新的个体能量的。

所以通俗点说就是,你总能看见内向者安静如鸡,一副岁月静好毫无变动的样子,其实内在的她/他一直在静态中蜕变着。

而外向者从来都如火如荼,来去如风,哪里热闹哪里必然有她/他的身影,有时聒噪的让人受不了。

正是这样动态活跃的性格和深度社会交往,给外向者源源不断的输入能量。

三、为性格内向者正名:尊崇自己的天性,性格内向者根本无需社交

“宁静生活的单调与孤寂能启发创意的思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所谓内向和外向,其实是两类完全不同的能量获取方式,各自有各自的优劣势。

只不过,相对于外向型性格,内向型性格的人更容易遭受误解而被定义为不合群,平白遭受很多委屈,一些内向性格的人会被贴上“内向者不擅长社会交际”的标签。

为了摆脱这一标签,一些性格内向者就逼迫自己尝试着参与社交,想改变自己在人群中的印象。

其实大可不必这样,内向者根本不需要社交。

正如我们前面讲过的,一个人如果能清晰认识到自己的性格特征,就会尊崇自己的原始天性,以正确的方式让自己获得能量和舒展,而不是刻意为难自己去迎合外部世界的刻板印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