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用英语考试,你怎么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2-10
《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用英语考试,你怎么看?》新闻由人民日报海外版01月21日报道,liuxue86.com转载。

  近日,在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期末考试中,令100多名学生感到意外的是,在《美国文学专题》试卷上,题目设置全是英文。部分题目还给出英国文学经典作品中的原文片段,要求学生翻译成中文并分析鉴赏。网上对此态度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是考试的创新,有人认为是本末倒置,还有人拉出了“要保护汉语”的大旗。

   英文试卷对本科生要求过高?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美国文学专题》授课教师苏晖介绍说,《美国文学专题》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旨在通过对美国文学史上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的解析,提高学生解读文学作品,尤其是原文作品的能力。考试题型包括作家与作品名的连线、作品解析、人物形象分析、论述题等。学生用中文答题,考试采取开卷形式。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满华说:“在汉语言文学的比较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等专业的硕士阶段,如果用全英文试卷进行考试,有一定的可行度。但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100多名本科生用全英文试卷,似乎没有必要,至少是要求高了一点。”

   翻译和原著哪个更好?

  从事外国文学学习和研究,挖掘作品固有的魅力和价值一定要读原文吗?面对各方质疑,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胡亚敏教授认为,这种创新型的考试形式,保留了作品的真实度,可以让学生在“天然质朴”的文字中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文字应用系博士生导师、社会语言学与媒体语言研究室主任苏金智教授也持有相同观点,他说:“读美国文学,就应该读原著,翻译再好,也难与原著媲美。”

  中文系设置的考试,其目的自然是检验学生的中文水平。陈满华教授认为,本科生读文学作品原文,不见得能理解得比翻译作品更准确。这样的话,就不能一概要求读英文原文。文学作品的内容包罗万象,文笔风格各异,还有大量的修辞和超常规的用法,中文专业本科生能不能在“原汁原味”中更好地理解,这是个疑问。

   “汉语保卫战”是夸大其词?

  媒体人郭元鹏说,本来学英语没啥可说的,可是当学英语的浪潮已然要盖过我们母语学习的时候,当国学考试、文学考试也出现全英文试卷的时候,这对于我们的母语是不是一种不经意的伤害呢?不少网友惊呼,是到了打一场汉语保卫战的时候了!

  虽然对这种考试形式持保留态度,但陈满华教授却说“没有必要掀起‘汉语保卫战’”。他认为华中师范大学的这种情况不会大规模蔓延,更不会动摇使用母语的基础。“可以不接受‘中文专业用英文考试’的形式,但‘汉语保卫战’有点夸大其词”。

  苏金智教授也认为:“学习外国文学应该读原著”是一个大方向,扯不上什么“英语入侵”。至于读原著什么时候实施,如何实施,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