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允上是我的父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5
作者  云淡风轻

初稿日期  2019年11月26日

                                      雷允上是我的父亲

巴黎到蒙贝利亚的TGV 上,我佯装望着窗外,其实困的眼睛都睁不开,把风衣的衣领立起来,裹紧身子昏昏欲睡。看了一眼手表,深夜11点了。

我的对面,坐着一位优雅的女士,雷璧芬,她曾是北京清华大学的老师。现是德国某机加工设备厂家的中国总代理。此次她陪同我们来德国,参观她代理的德国设备品牌的工厂,我们公司在与她洽谈采购意向。

雷女士那年五十多岁,妆容精致,细细的弯眉,柔和的目光,皮肤细腻,法国圣罗兰的香水味从她的大波浪的发丝里飘过来。她,一地道上海人,和我们公司的法国同事说英文都带着上海腔,嗲嗲的。

不知疲倦,用来形容她这种性格的商人十分贴切。那年她儿子在她的德国办事处工作,女儿在她的美国办事处工作,在高铁上,她不停地在给他们打电话安排工作,事无巨细。接着又给父母,下属打电话,上海话,普通话,英文瓜叽瓜叽无缝对接。

那年我刚刚30岁,工作了一天,觉得浑身疲惫,好像还有点小感冒。她的电话让我的大脑没办法安静下来。感谢上帝,她的电话暂告一段落,见她把手机放进了包里,我松了口气,闭目养神。她顺手从包里拿出厚厚一摞设备资料,翻开来,想一条一条地和我做最后确认。起先出于礼貌我还能应付,后来眼皮实在太重撑不住了,就说:“雷总,您也辛苦一天了,要不我们大家都休息一下?”

“放心吧娜娜,不累不累,我越晚越来精神。”她神彩飞扬的望着我。这批设备的买卖对她公司来说是笔大生意,如果签约成功,佣金相当可观。

大概是看出来我不想再谈工作了,她眼珠一转,换了个话题。"娜娜,你听说过雷允上这个名字吗?"“没有哦,哪个国家的品牌?”“自家品牌,雷允上是我父亲,出身于三百年传承的中药世家,六神丸是我父亲发明的。”“哇塞,令尊好厉害的。”我半闭着眼睛,低声回应她。六神丸?我年轻的时候不相信中医,一大包药拿回家,还要上熬一,两个小时,整整一碗,喝起来又苦又涩,药效还慢。我无心再听。

我想不想听对她来说并不重要,她继续讲述着雷允上家族的中医药故事:

在清代宫廷画家巨擘-徐扬的巨幅画作《姑苏繁华图》中,有一家坐落在阊门内天库前的店铺,门前人头攒动,熙攘声声。此处,便是当年四海闻名的雷允上诵芬堂,今日雷允上药业集团的起源。300年前,吴门医派名医雷大升开设诵芬堂药铺,以“允上”挂牌坐堂行医,并题下“精选道地药材允执其信,虔修丸散膏丹上品为宗”。300年后,雷允上依然坚守这条祖训,并用创新续演着江南老号的济世传奇。

吴门医派名医雷大升(字允上)于清雍正十二年(一七三四年),在苏州的七里山塘畔,古城阊门边设立了『雷允上诵芬堂』老药铺,并以『雷允上』医名坐堂行医、配制方药,始创了集医药一体的雷允上药业。

伴着她那blablabla悦耳的话音,我很快进入了梦乡。

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我也到了雷女士当年的年龄,工作生活的重心从广州迁到了苏州。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节奏的放慢,我对中医的看法产生了根本的变化,生活中越来越依赖中医。遇到小病小痛我不去医院,到中药房抓几味药,方便,效果也好。

一天,我办事经过临顿路,看见一家装修雅致的中药房,想进去买点感冒药,走到门口,抬头看见店名那三个烫金大字“雷允上”,我想到了雷姐。

雷碧芬姐2010年已被授予雷氏家族传人的称号。回到家里我找出那年在巴黎的合影,回想自己当年对雷姐不礼貌的态度,心中满是愧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