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默写题目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8

1. 高一语文要默写的篇目

高中语文背诵默写提示 第一册 1、《沁园春/长沙》( *** )(全篇) 2、《烛之武退秦师》(左传):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亦去之。

3、《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王之蔽甚矣。 4、《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威--------------------------------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全文倒数第二段) 5、《寡人之于国也》(孟子):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然而不王者,末之有也。 6、《劝学》(荀子)(全篇)。

第二册 1、《过秦论》(贾谊): A、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B、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C、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2、《鸿门宴》(司马迁):樊哙曰:“大行------------------------------何辞为?” 3、《兰亭集序》(王羲之)(第一二段) 4、《归去来兮辞》(陶渊明)(全篇) 5、《师说》(韩愈)(第一二段) 6、《阿房宫赋》(杜牧)(全篇) 7、《谏太宗十思疏》(魏徵)(第一二段) 第三册 1、《孔雀东南飞》: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2、《短歌行》(曹操)(全诗) 3、《归园田居》(陶渊明)(全诗) 4、《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老大徒伤悲。 5、《梦游天姥呤留别》(李白): A、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B、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6、《琵琶行》(白居易): A、(第二段)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东般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B、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呀嘲哳难为听。

7、《山居秋暝》(王维)(全诗) 8、《登高》(杜甫)(全诗) 9、《锦瑟》(李商隐)(全诗) 10、《书愤》(陆游)(全诗) 11、《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全词) 12、《鹊桥仙》(秦观)(全词) 1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全词) 14、《扬州慢》(姜夔)(全词) 15、《渔翁》(柳宗元)(全诗) 16、《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元稹)(全诗) 17、《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全词) 18、《江城子》(苏轼)(全词) 19、《一剪梅》(李清照)(全词) 20《六国论》(苏洵): A、第二段:秦以攻取之外,不则得邑,大则得城。-------------------------- ---------------------------------------------------------------------------此言得之。

B、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21、《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A、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此余之所得也。

B、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22、《伶官传序》(欧阳修): A、《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自然之理也。 B、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 23、《石钟山记》(苏轼):事不目见耳闻,-----------------------------,可乎? 24、《项脊轩志》(归有光):借书满架,偃仰啸歌,---------------珊珊可爱。

25、《五人墓碑记》(张溥):由是观之,则今这高爵显位,一旦抵罪,--- ---------------------------------------------------------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第四册: 1、《陈情表》(李密): A、臣少多病,九岁不行,-----------------------------------------------末曾废离。 B、但以刘薄西山,--------------------------------------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2、《祭十二郎文》(韩愈):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 -------------------------------------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3、《赤壁赋》(苏轼): A、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B、其声呜然,--------------------------------------------------------------------------。

C、况吾与子渔樵与江渚之上,--------------------------------------托遗响于悲风。 D、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

2. 高考语文古诗文默写范围

每年都可能有少许变化 具体老师会说湖南高考语文古诗文默写篇目

荆轲刺秦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至“终已不顾”)《战国策》

氓《诗经》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短歌行(对酒当歌)曹操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陶渊明

兰亭集序王羲之

赤壁赋苏轼

游褒禅山记(“于是余有叹焉”至“此余之所得也”)王安石

蜀道难李白

秋兴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杜甫

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杜甫

登高杜甫

琵琶行白居易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至“用心躁也”)《荀子》

过秦论(“及至始皇”至“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醉花荫(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廉颇蔺相如列传(“既罢”至“为刎颈之交”)司马迁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滕王阁序((“时维九月”至“声断衡阳之浦”)王勃

陈情表李密

湘夫人屈原

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鲍照

蜀相杜甫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登岳阳楼杜甫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韦庄

阁夜杜甫

李凭箜篌引李贺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

阿房宫赋杜牧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

3. 求 高考 语文古诗文默写 重点句子

一.《高考大纲》要求的背诵篇目:(一)古文(10篇)《劝学》(节选:从“学不可以已”到“用心躁也”)《荀子》《过秦论》(节选:从“及至始皇”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屈原列传》(节选:从“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到“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司马迁《陈情表》李密《滕王阁序》(节选:从“时维九月”到“声断衡阳之浦”)王勃《师说》韩愈《阿房宫赋》杜牧《六国论》苏洵《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前赤壁赋》苏轼(二)诗词曲(25首)《氓》《离骚》(节选:从“帝高阳之苗裔兮”到“来吾导夫先路”)屈原《迢迢牵牛星》《短歌行》曹操《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陶潜《山居秋暝》王维《蜀道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将进酒》李白《蜀相》杜甫《登高》杜甫《登岳阳楼》杜甫《琵琶行》白居易《李凭箜篌引》李贺《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杜牧《锦瑟》李商隐《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念奴娇》(大江东去)苏轼《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陆游《永遇乐》(千古江山)辛弃疾《扬州慢》姜夔《长亭送别》 王实甫二.默写指导:古诗文默写都在考卷的第一卷,考查等级为D级,从去年全国各地高考默写考查分析,考查形式一般都是二选一,考查内容之一为高中课本上要求背诵篇目,之二为课外常见名言名句,评分标准对书写规范要求都比较严格,都为错一字即扣该句的所有分数,但值得注意的是06年高考默写的考法出自一段话,要求默写连贯的几句,而不是上下句。

这种考查对那些层次低一点的学生难度明显较大,也要求在复习中必须落实默写每一段话、每一个字。因此,在高考复习备考中应该注意一下几点:1.以高中课本为主,抓住重点,切忌狂轰乱炸。

近年高考默写从考生文化积累的要求出发,适当放开了一点,考了一句课外的内容,但因为默写题仍为选做题,所以默对了《大纲》规定的课内名句就可得满分。据此,2007的复习仍应把重点放在训练和巩固课内40篇古诗文的背诵默写上。

要坚持课内为主,课外为辅的原则,切不可主次不分,主客颠倒。2.以书写准确为突破,抓好篇章段落的背诵,切忌蜻蜓点水,似是而非。

高考默写考查的新趋势就是注重篇目段落的考查,有些同学在复习时有投机取巧的心理,所以往往注重重点句子的背诵而忽视段落篇章的备考,丢掉了非智力因素的分数,殊为可惜。2007年的备考要强化“篇章段落”意识,做到心中有篇,目中有段。

《大纲》对40篇古诗文大多要求全篇背诵,只有少数如《离骚》、《劝学》、《屈原列传》、《滕王阁序》作片断要求。对此,要确保段段落实,篇篇过关。

检查背诵时可多做“接龙”训练,同学出上文自e68a847a686964616f31333332626130己接下文,或者同学之间互相检查,以加强记忆。高考考查形式是默写,这就要求除了熟练背诵外还必须准确书写,所以在背诵过程中最好采取边背边写的方法,当然了,也不一定一字不拉的书写,而是书写在背诵过程中自己不太有把握的字,这样可以确保背诵后可以得到满分。

3.以零星时间为主,做到常记常新,切忌一劳永逸。4份已经到了高考复习的最紧张的时期,各科的作业量都比较大,大多数同学恨不得把一分钟当成两分钟用,这个时候背诵似乎就到了可有可无的地步。

但从记忆规律来看,大多数同学都是瞬时记忆或者短时记忆,越到后期对背诵的陌生程度就越深,所以从四月底到高考前,有必要花一些时间重温一下背诵篇目。具体办法是可以利用课间休息或者上学路上的时间化整为零,每天熟诵一篇,高考前完成所有篇目的巩固,高考时才会成竹在胸,轻松应对。

4.适当延伸拓展,熟悉《大纲》外重要名句,切忌喧宾夺主。大纲没有规定背诵,但是高中课文内的重要名句可选背。

如陶潜《归去来兮辞》“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王勃《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欧阳修《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曹植《白马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等等,在高中教材中,应成为首选名句。课本中没有选入的名言警句可筛选背诵。

像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可记一记,但不能多,也不能花过多时间。

4. 【高一语文古诗文默写赤壁赋】

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这是在百度知道为你找到的,。

5. 高二语文默写

第三册语文默写练习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 。送子涉淇, 。

匪我愆期, 。2、总角之宴, 。

,不思其反。3、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 , !4、,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5、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 。

6、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 。

7、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 。

足下蹑丝履, , ,耳著明月珰。8、君当作磐石, ,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9、盈盈一水间, 。10、对酒当歌, ? ,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 。

11、,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2、,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13、,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14、户庭无尘杂, 。 ,复得返自然。

15、熊咆龙吟殷岩泉, 。云青青兮欲雨, 。

16、,使我不得开心颜。17、,清泉石上流。

,莲动下渔舟。18、,不尽长江滚滚来。

,百年多病独登台。19、,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

20、,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 。

21、,铁马秋风大散关。…出师一表真名世, !22、问君能有几多愁? 。

23、,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

… ,更与何人说!24、大江东去,浪淘尽, 。…乱石穿空, ,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25、故国神游,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26、两情若是久长时, !27、寻寻觅觅, , 。

28、舞榭歌台, 。……凭谁问: , !29、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 !30、真的猛士, ,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31、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

32、六国破灭, , , 。33、古人云: , ,薪不尽,火不灭。

34、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35、,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 。

悲夫!有如此之势, ,日削日割,以趋于亡。 !36、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

37、而世之奇伟、瑰怪、、常在于 ,而人之所罕至焉, 。38、然力足以至焉, ,而在已为有悔, ,可以无悔矣, ?39、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何可胜道也哉! 。

6. 2016全国卷高考语文默写篇目范围

关于2016届高考全国卷语文必备篇目64篇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高考大纲要求必背古诗词篇目(高中14篇,初中50篇)1.《论语》2.《鱼我所欲也》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4.《曹刿论战》左传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6.《前出师表》诸葛亮7.《桃花源记》陶渊明8.《三峡》郦道元9.《马说》韩愈10.《陋室铭》刘禹锡11.《小石潭记》柳宗元12.《岳阳楼记》范仲淹13.《醉翁亭记》欧阳修14.《爱莲说》周敦颐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6.《送东阳马生序》宋濂17、《关睢》诗经18《蒹葭》诗经19.《观沧海》曹操20.《饮酒》陶渊明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22.次北固山下》王湾23.《使至塞上》王维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25.《行路难》李白26.《望岳》杜甫27.《春望》杜甫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32.《观刈麦》白居易3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34.《雁门太守行》李贺35.《赤壁》杜牧36.《泊秦淮》杜牧37.《夜雨寄北》李商隐38.《无题》李商隐39.《相间欢》李虞40.《渔家傲》范仲淹41.《浣溪沙》晏殊42.《登飞来峰》王安石4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苏轼44.《水调歌头》苏轼45.《游山西村》陆游46.《破阵子》辛弃疾47.《过零丁洋》文天祥48.《天净沙~秋思》马致远49.《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50.《己亥杂诗》龚自珍二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高中14篇)1.《劝学》荀子2.《逍遥游》庄子3.《师说》韩愈4.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