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框架人教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20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 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
- 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 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
-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
- 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 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 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
- 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
- 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1、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 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 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2、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
- 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
- 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 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 明清:出现商帮。如,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
(第四课)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1、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首倡于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 “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 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 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 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第二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一课)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 背景和兴起的史实:
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2、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3、洋务派对民办企业起了诱导作用。
- 时间、地点: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东南沿海地区。
(第二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阶段:
- 短暂春天(一战期间,1915-1921)。
- 曲折发展(国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抗日战争期间;抗战胜利以后,解放战争期间或1945—1949)。
2、理解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 经济上,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有利于社会进步。
- 政治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登上政治舞台奠定物质和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和中共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 思想上,不断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第三课)经济体制改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发展乡镇企业。
2、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作用
- 城市:中心环节是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内容: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所有制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 作用: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增加了企业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使人民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第四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 经济特区的设立(1980年,深圳第一个经济特区、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海南省)。
- 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
- 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湾地区)。
- 经济技术开发区(1988年)。
- 1990年开发上海浦东,带动长三角和长江流域经济,成为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2、十四大的主要内容
- 1992年召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