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农村,是否会出现无人居住,良田、沃土无人耕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04
每次回家,都会发现路边的田地荒废了不少,茅草长得比人还高。村民们也没有以前那么勤劳了,走在村里,可以看到很多农户家的农具已经收起来,厅堂变得整洁干净。村民们三三两两地坐在村头闲聊,小孩子则在旁边玩耍。那么,农村真的没有人种地了吗?村民们为什么变得“懒散”了?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看田地荒废的问题。实际上,我上述的情况,大多出现在南方山区和丘陵地区的农村。这些地方地形复杂,田地大多是细碎或不便于耕种的梯田。这样的土地不仅不利于耕种,而且水利条件也往往很差。细碎的田地无法进行机械化作业,只能靠人工搬运,耕种成本高。在新世纪的背景下,很多农民都不愿意种地,选择了外出务工,村里只剩下一些年长的“老农民”和留守儿童。零散的土地也没有企业老板愿意承包流转。在政府的推动下,很多土地进行了退耕还林。而有些思想较为固化的人,则选择了抛荒。这些人大多处于中老年阶段,他们之前种了一辈子田,后来选择了务工。但由于年龄、文化等原因,他们担心将来不能在外面打工了,可以回来种田。如果种上林木,几年后树木迅速长大,庞大的根系会让整个田地无法耕种,所以他们宁愿抛荒也不种树。但是,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他们还会去种田吗?答案是否定的。所以我说他们思想固化(或许有更好的形容词,我暂时没想到)。
由于新一代的“农民”都出去务工了,村里只剩下一些留守老人和儿童。失去了青壮劳动力,很多种了一辈子田地的老人,即使再不舍得那一亩三分地,也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看着这片养育了祖祖辈辈,也养育了自己的土地荒芜。一年四季,农村没有了农忙的景象。大爷大妈们除了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带着孙子孙女和邻居下棋、打牌、聊天,似乎没有更好的消遣方式。
然而,去过北方平原地区农村的朋友一定会感受到不同。在这些地方,田地几乎没有出现抛荒现象。平原地区的田地耕种条件好,适合大型机械化种植,种田不费力且有利可图,所以农民都愿意种地。而且这些地区的田地也受到企业家的欢迎,很多地方已经实现了土地流转,采用了企业化、现代化、统一化的耕种模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