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恒瑞医药有看头,迪安诊断,2021年重点关注,有望变成龙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6



《价值事务所》一直强调,第三方检验是个好赛道,但是没几个人听进去,大家的心思 放佛 还在疫情结束,疫情受益股重创、迪安财务垃圾、金域股东减持等等负面新闻,使得,这个赛道被砸出黄金坑而不敢进。


不管你们进不进,vive先进,从事投资这么多年,说实话,真心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完美”的赛道。


身处医疗行业,才知道这行的市场空间多么大,而且永无止境。但是,现在的药品、器械都面临集采,但凡被集采盯上的品种,就是经典囚徒困境,没有底限的低价,让集采赛道的品种生生成为“垃圾”。


真的,说垃圾这个词一点都不过分,就比如冠脉支架,《价值事务所》猜,医保局的意思应该就是从1万砍到2、3千,企业也有点赚的,去除中间环节,你好我好大家好。


但医保局没有想到的是,集采玩法等于造就了一个囚徒困境,在里面的企业,只有拼命砍价这一条路可以走,于是,生生砍价砍到脚脖子。


以后,但凡集采的品种,看都不用看了,谁受益、谁反转、谁胜出,对不起,太花心思、太难熬,这种事、这种钱,留给聪明人去赚,《价值事务所》看点确定的。


那么,第三方检验,就是确定中的确定。


医保要控费,好的,第三方检验是帮医保省钱的,国家早八百年就在提倡了,只是这个进度以前很缓慢,没关系呀,新冠使得很多以前不合作的医院被迫和第三方检验合作,合作完就是大型真香现场,以后肉眼可见的,双方合作会增加,互惠互利。


于医院而言,不用亲自花钱搞很多检验项目,外包出去还能挣一笔钱;于患者而言,由于同样的检验样本较多,合在一起成本能比在医院端做低,好事,唯一的不好就是要自费,可是对于有商业保险,或者有这个能力负担的人来说,绝对是大好事。以后,能接受自费的,你享受好服务、好医疗,不能接受自费的,医保给你保障基础医疗;于医保而言,这TM不花我的钱,大好事呀!


尤其是DRGs的实施,第三方检验的起飞,进入了倒计时,不清楚DRGs的同学,请看看这篇文章: 比 科技 和新能源 汽车 还好,ICL,未来10年,最好的赛道之一


这个行业除了本身在飞速发展以外,十分独特的优势就在于寡头垄断,在金域医学的招股说明书里清清楚楚的写了:考虑到第三方医学检验对于检验质量和运营效率的要求,未来我国第三方医学检验市场可能继续呈现寡头垄断格局。


就如之前那篇文章的标题:最好赛道之一,格局非常清晰。


目前,对于行业龙头金域医学,《价值事务所》写过很多次了,大家也基本接受了,迪安诊断作为行业老二,很多人还是心存疑虑,所以今天,我们再次琢磨一下迪安。



其实,市场很多机构和大V都把迪安同金域在各项财务指标上进行简单对比,从而得出迪安不如金域,如此草率的得出结论,《价值事务所》是不认可的。


你要知道迪安的财务状况为什么如此糟糕,就一定要回到他的过去去看。


迪安一开始是罗氏诊断的代理商出身,不同于金域早早走上了第三方实验室的道路。背靠罗氏,其实迪安这个代理商一直做得顺风顺水,但是,只做一个小代理必定是没有前途的,看到第三方实验室的机会,迪安开始往下游进军。


一开始,迪安的进军也十分稳健,一直到2015年,公司都处于财务状况十分好看的高速成长期。一个很明显的点,迪安最让人吐槽的应收帐款,就是从2015年往后恶化的,而后同金域医学的“财务”差距便越拉越大。



我们把时光倒回2015年,看看发生了什么。


其实,迪安的老板是一个超级牛逼的人,在详细的分析了海外LabGrop和Quest三方实验室的崛起之路后,陈老板深刻意识到,第三方诊断是一个寡头垄断的市场,行业本质确定了后入局者连汤都没得喝。


但,和国外民营诊所、私立医院众多十分不同的一点是,我国的公立医院太强,每一个公立医院都有做大做强检验科的冲动,本来,国家早些年出于让民营医院放飞跑一段的考虑,对他们基本放养,可是资本逐利的天然属性,使得莆田系医院层出不穷,这一切的一切,都加强了国家做大做强公立医院的决心。


所以,公司并不打算单纯的做第三方检验外包,而是想做全产业链打通的新业态。


也就是: 既有代理也有单纯外包还有同医院合作共建实验室的模式,从而抢占行业制高点



想法非常好,但实现起来很困难,为此,公司一共进行了三方面的布局:


首先:投资整合了国内优质的IVD 产品代理商(选的基本都是罗氏代理商,公司对他们都知根知底),通过对这些渠道商的收购,其实公司打通了通往当地三甲医院检验科的渠道,从而实现了省内各级医院的全渠道布局。


其次:公司加速了第三方实验室全国性的布局。



其三:开始同医院合作共建实验室。


上述每一条都特别烧钱,于是,迪安的资产负债表开始迅速恶化,市场一度认为公司疯了,这个股价,都不是打骨折了,是往死里打的节奏。



可以说,公司打破了自己的舒适区,通过三年资产负债表的极速恶化,来换一个未来。


2019年起,公司的负债情况开始了好转,目前,公司大股东的自己的杠杠已经降了下来。



在今年三季报电话会议中,公司自己都说: 陈总除了迪安没有别的任何产业,15年定增都是陈总质押借钱参与的,18年股价下跌过多就面临了很大的压力,而且18年定增质押率过高也被监管所诟病,所以后面就考虑要降低陈总的财务杠杆压力,目前应该算是到了相对安全的水平。


这样的疯狂,确实带来了回报,而且,这场新冠,简直是神助攻,由于全国实验室布局完善,产业链一体化打通,使得公司的新冠检测效率非常高,期间,公司的利润大幅上涨,虽说从三季报的情况来看,公司的负债情况进一步恶化(因为压了大量新冠的应收帐款,年底结清,不止迪安去看金域,也是如此)。


不出意外,2020年年报,迪安的负债表现就会以非常快的速度好转,一个很明显的信号就是,近两年现金流好转速度非常快。



公司自己也在今年三季度的电话会议中讲: 负债主要是之前收购渠道带来的,未来肯定是缓慢下降的,幅度要看运营性资金的逐步补充


所以,这次新冠简直是天助公司,让公司大赚一笔,大幅缓解公司的债务。



还记得《价值事务所》之前讲的美年 健康 么?当时我们说,美年做的生意有点像小三,因为他是和公立医院抢生意, 健康 体检这一块,是每个医院都不会放弃的肥肉,所以美年的客户基本是民营企业。


但是迪安和金域不一样,他们是和医院合作共赢,尤其是迪安,走的简直是产业链+平台的路子。


根据公司自己的规划,到2024年,公司要实现服务板块(即实验室收入)达到整个公司60%,代理的产品从64%下降到30%,自产产品要达到10%。



一旦这个目标达成,意味着迪安将全面超越金域,而目前来看,这个目标不是不可能,因为经过几年追赶,迪安的ICL实验室已经比金域多一家了,截止今年三季报,迪安拥有实验室38家(不算和泰格合作的CRO实验室的话),其中29家实现盈利。


同期金域一共有37家实验室,其中有31家实现盈利。


那么到今年年底,迪安很有可能超过30家实现盈利,到2021年,则大概率全部实现盈利,而一旦迪安实现全部盈利,改变现状“几辆大车拉小车”的模式,在迪安一体化优势之下,利润可能比金域更有弹性。



其实,迪安和金域,在《价值事务所》看来都特别好,只是他两走的路子完全不一样,站在现在的角度说谁的路子绝对正确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我们认为,两者都处于三方实验室这个巨大的赛道,而且行业竞争格局清晰,唯一的不确定也就是谁当老大,因此,完全可以两者都押。


------------------------


最后,今天是12月2日,又到了约定的每个月向各位朋友收点稿费的日期。


最近行情有所回暖,希望各位朋友都能捧个场打个赏。金额大小看个人,就是给我们一个鼓励,我们将努力陪大家走下去,努力做的越好,拜托了。


由于来了很多新朋友,也解释一下价值事务所的稿费征集制度。


个股的深度研究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不但要购买大量的数据资料,更要深入剖析和思考个股和行业的长远逻辑,所以很多都会采取小密圈等方式做付费变现。


但我们现在真不想收费,只是希望每个月2号你能打个赏,就类似于花个十几、几十块钱订一本月刊。


一者,这能让我们有点收入,毕竟我们也是付出了大量的劳动,就跟大家工作就希望有工资一样。其次,既然大家花钱订了月刊,我们就会有动力和义务做得更好,这会鼓励我们更加努力,也能形成我们喜欢的读者关系。


虽然打赏了也没有什么特殊权益,但就像上面说的,打了赏的,我们就当大家订了月刊,他的意见或者提的想了解的标的,我们都会优先考虑。


至于金额多少完全看个人心意,你觉得对你帮助很大,手头也宽松,多赏一点,我们十分感激,手头紧的凑个人气,我们也同样感谢,就当交个朋友。


拜托了!谢谢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