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怎样在生活中去咨询化,和闺蜜或发小保持边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5
在咨询界,有个最基本的规则,就是不给熟悉的人做咨询。

很多时候,朋友找到我,那种谈话也只是作为一种朋友间的坦诚倾诉,给予理解和朋友间的悦纳,并谈不上专业的咨询。

如果需要深入,我会转介绍给他人,因为这种亲密度,会影响我们之间的关系,会影响判断,会影响专业度。

不给熟悉的人做咨询,是保护双方的做法。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感谢浏览

咨询师是职业,我们都会不知不觉的把某些职业习惯,经验带进生活之中。好比演员,如果把生活当戏剧,显然不合适。

作为一名专业的从业人员区分职业角色和生活角色,舞台和现实,是必然的一门功课,若无法做到此,偏激的说,或许应该考虑是否适合的问题。

另外一个角度看,作为咨询师的闺蜜或发小,也应该对你的这位专业朋友视同普通职业的从业者,双向交流双向认可

,勿神话勿妖化。相信之间友谊的基础感情的实质,自然亦会忽略某些职业特性。

心理学生活化,这是我一直倡导的理念。

跟身边的朋友相处时需要放下咨询师的角色。也就是说,脱掉咨询师的马甲作为一个普通的人和朋友在一起。

重要的是,这个咨询师本人需要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技能,内化为个人化的一个生活方式、态度,以及和朋友相处的独特方式。这是需要这个咨询师本人具有足够强大的内化能力和应变能力的。

比如一个朋友有可能跟我们倾诉她跟孩子的关系问题,我们能做的可能就说:哎呀,你跟孩子相处真的不容易呀,你需要我只是倾听呢,还是需要我给你一些建议?

如果你需要建议的话,也许我的建议不一定适合你,但至少可以是我作为朋友的一个专业的视角。

然后给朋友给出几个建议让朋友自己选择就好。

当然你也可以说,如果我是你孩子的妈妈,我可能会怎么怎么做,我可能会理解孩子这些问题行为在跟我说什么,等等。

然后可以问朋友说不知道我这样说,是不是作为朋友对你有一些启发或者帮助。

仅此而已。

#心晴计划#

应该邀请发小或闺蜜如有私密性问题话去你工作室谈论问题合适,环境首先预示人会严肃一点儿,多少还得有助手或工作人员,不能单独聊太长时间。语气和用词也只能官方话,而不是以聊天形式来叙述过程,应该有格式化对答形式吧。平时交流只是倾听多,建议一下就是了。不耍说太多的暗示性的提问,这样会让人紧张,只说吃喝玩乐睡就好。

这个问题很可爱!心理咨询师就像拳击手、律师一样,是个工作角色;而在生活中不要强调这一属性,简单做自己,只要能分清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就好。往往是你的闺蜜或是发小会介于你的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反而会有所顾忌!

心理咨询复杂着说:“心理师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帮助求助者发现自身的问题和根源,从而挖掘求助者本身潜在的能力,来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以提高对生活的适应性和调节周围环境的能力。”简单的说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

其实没必要把心理咨询限定在某一范畴。因为,平时家长、老师、朋友和我们谈心的过程,都算心理咨询的某一环节,不同的是心理咨询师会更加系统、更加科学且善于总结问题并引导出解决办法。所以,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心理咨询师会更好的处理与闺蜜和发小的关系,通过理性分析和感性推动帮助闺蜜和发小解决生活和工作上的困扰。

那如果你担心在某一事件上你的感性会麻醉你的理性时,这也很正常,你只需要只保留闺蜜或发小这一角色,关闭心理咨询这一功能或介绍给其他心理咨询师。

也可以不去咨询化,如果闺密发小不是你的来访者,也不太可能成为你的来访者,没有太多的必要保持边界,咨询是一个消耗精力的过程,大部分的咨询师在咨询后都愿意做回自己,去咨询化其实不难,一直保持绝对的界限反而是太过生硬的表现,这其实说明在咨询师方面也会出现一些心理上的被动感,这个问题中的“保持边界”我感觉会有一些自己比他人优越的意义在里面,咨询师精神固然有其精华所在,然而精神不是我们所去寻找或追求的,而是我们一直信仰着的,求证上帝存不存在是一件愚蠢的事情,我们所做的是信仰上帝的存在。

不把工作带入生活,也不把生活当成工作。

即然是为众生排忧解惑,最好的方式就是随心而活,以灵魂影响灵魂,活岀生命的快乐!简单自然归真!

工作和生活分开

人有个圈子的生活羁绊,特别是当身边的人熟悉后,你鼓励她,他会认为你在敷衍,怕得罪他,没有实质作用,若是真指出,它也心灵深处会觉得你把他没放在重要位置,反正两头难,最好采取ABC法咨询,避开你们之间微妙关系,既不有所谓伤害,也能恰如其分解决问题症结,何乐而不为呢!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