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读书② | 路遥——他用生命在写作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7
路遥是我最喜欢的中国作家。

一直想写写他,却迟迟不敢动笔,害怕自己贫瘠的语言无法描绘他的伟大。但是,最近有个想法,把自己读过的觉得经典、有价值的书,喜欢的作家,去过的好地方,都陆续总结一下,分享给大家,所以就想首先谈谈我对路遥的个人感受。

谈到路遥,不能不谈《平凡的世界》。这部书获得了茅盾文学奖,多年来感动并鼓舞了无数个平凡的、为生活努力打拼的人。

在此引用一下本书的开篇:

平凡的世界,并不平凡。

这本书,我读了两遍。第一遍,是在高二寒假。当时是从同学那借来的盗版合集,密密麻麻的小五号字,足足上千页,却让我刚读个开头就无法再停下来。那个寒假,我记了很多读书笔记,第一次感受到文学作品带给我的真实的震撼和感动。

路遥那个名字,从此印在了我的心里。

上大学后,我开始找关于路遥的书,却只找到了两本——《人生》《早晨从中午开始》。后一本,记录的是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的全过程。那时我才知道,创作完《平凡的世界》,路遥便因肝硬化,于42岁的年纪离开了人世。

可以说,路遥是因为写《平凡的世界》而累死的。

再读《平凡的世界》,是在几年前同名电视剧要上映之前。时隔十多年再读,又多了很多对于时代和社会的思考。

读路遥的书,你会感觉眼前在放一部电影。随着作者的讲述,电影的画面一点点出现在你的眼前,那么真实,好像就发生在你的身边。

他的文字非常朴实,甚至没有那么美,但就是有种触动人心的力量。我想,这种力量,就来自真实。

想知道《平凡的世界》为何如此经典,就要从路遥的创作过程说起。

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路遥说过这样一段话:

在《平凡的世界》之前,路遥已经凭借《人生》获得了成功。按照常理,他大可以过上凭借一部作品成为名家,参加个座谈会,偶尔发表个小文章这样的知名作家的生活。

然而,在他看来,人生最大的幸福在于创造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

他对文字的热爱,是深入骨髓的。

人,不仅要战胜失败,而且还要超越胜利。

因此,他选择了这样一个苦役:三部书,6本,100万字。这部巨著,他写了6年。

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路遥也详细记载了这本书的创作过程。近日,我重读了此书,在此将书中一些打动我的地方摘抄下来。我想,我们可以从他的创作过程中学习,什么叫真正的写作。

1. 写作是输出的过程,建立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

路遥拿蚕吃桑叶做比喻。对于作家来说,读书如同蚕吃桑叶,是一种自身的需要。蚕活到老吃到老,直至能口吐丝线织出茧来;作家也要活到老学到老,以使自己也能将吃下的桑叶变成茧。

没有人生下来就会写作,我们都是先从学习别人、模仿别人开始。而学习的首要方式就是大量阅读经典著作,吸收前人思想的精华,最终浓缩成属于自己的观点。

2. 生活可以故事化,但历史不能编造

在大量阅读之后,路遥开始准备作品的背景资料,对作品涵盖的1975—1985年社会大环境和微观环境进行了解。路遥的方法是查阅报纸。

对于文学创作来说,很多故事可以夸张、演绎,但涉及社会背景、时代背景时,必须严谨,否则就会贻笑大方。一位作家,当然无法对一个时代有足够透彻的了解,但他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来尽量还原真实的社会,只有把人物放在这个背景中去描绘,才能有血有肉,引人共鸣。

3. 作品不能脱离生活,而是要深入生活

路遥说:“生活对于作家艺术家来说,就如同人和食物的关系一样。”

作家不能闭门造车,要走出去,全面体察生活。路遥提着一个装满书籍资料的箱子开始感受生活,乡村城填、工矿企业、学校机关、集贸市场;国营、集体、个体;上至省委书记,下至普通老百姓;只要能触及的,就竭力去触及。

读路遥的小说,就是会有那种生活是有血有肉的,人物是活灵活现的这个感受,都是因为他所写的,都是他真切感受过的。

因此,路遥到一个偏僻的煤矿,在艰苦的环境下开始了第一步初稿的创作。第二部,他是在窑洞里;第三部,在招待所。他说他要把自己放入那个环境,才能有切身的感受。

与其说他在写小说,不如说他已变成了小说中的某一个人。他近乎发狂般进行着创作,一天抽一两包烟。长期的高负荷工作压垮了他的身体,他却仍要坚持完成第三部书稿,以免留下他的精神导师柳青在《创业史》中的遗憾。

1988年,历时6年,路遥为《平凡的世界》写下了最后一个句号,鸿篇巨著终于完成。

1991年3月份《平凡的世界》获中国第三届矛盾文学奖。

1992年,路遥因病去世。

他甚至没有享受到作品带给他的成功,没有接受人们对于一个伟人的致敬。

他走了,留下了永恒的经典。他用生命在写作,也用生命告诉世人,什么叫写作,写作的价值是什么。

他说到,也做到了。

我不知道现在是不是还有人为创作一部作品,酝酿、准备、写作,历时几年甚至十几年,即使有,也不会是多数。

如今的人们追逐快速成功,甚至以一个月创作出一本书而引以为荣。从路遥的创作经历和短暂的人生中,我想,我们是否应该思考,创作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写作的意义又是什么?

如果没有大量输入,靠什么输出?如果没有大量体察生活,拿什么感悟?生活不是无病呻吟也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它是真实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关于每个小人物的悲欢离合。

路遥用短暂的一生告诉我们,虽然我们无法像他一样做到用生命在写作,但至少可以做到用心、用真诚去写作。

如此,便不辱一个作者的使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