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兵自重是大忌,岳飞之死已注定,还原岳飞之死,解析历史真相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4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国 历史 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

他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岳飞究竟为什么被杀,究竟是被谁所杀,800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有说是被奸臣秦桧所杀,故杭州岳王庙有秦桧等的跪相;也有人认为是宋高宗赵构属意于秦桧,如此秦桧则替人背锅800多年。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千百年来关于岳飞的死,很多人都将其归咎于秦桧。认为正是秦桧在背后极力的抹黑、冤枉岳飞,才导致宋高宗赵构下令诛杀岳飞。事实上, 历史 上关于岳飞的死因,还有很多种说法。除了秦桧诬陷说之外,还有宋高宗杀害说,金人施压说等等。到底哪个说法是正确的,只能归咎于 历史 了。

在这么多说法里面,可以说每一个说法都是正确的,也可以说只有宋高宗想要杀害岳飞的这个说法是正确的。之所以说每一个说法都是正确的,那是因为岳飞的存在确确实实威胁到了秦桧、宋高宗、金人的利益。

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当时的整个南宋政权里面除了宋高宗之外,没有谁可以杀害一个手握重兵的重臣。所以关于岳飞死因的这么多说法当中,只有宋高宗杀害说是正确的,而秦桧只不过是替宋高宗杀死岳飞顶替骂名罢了。

其实如果从皇权的角度来看,岳飞的死算是“罪有应得”。撇开老生常谈的“直捣黄龙,迎回二圣”威胁到了赵构的皇位不说。单单就说,宋朝传统内政外交的政策回归最大的阻力便是岳飞,就凭这点在宋高宗眼中岳飞就是最该万死一条路可选。

宋高宗建立南宋政权之后,因为金兵的入侵,一批优秀的将领不断的涌现出来。在政权不稳的情况之下,这些优秀的将领确实是宋高宗的“宝”。等到了政局稳定之后,这些优秀的将领便成为了威胁宋高宗皇位的存在,最直接的证据便是“苗刘兵变”。

基于这样的情况下,宋高宗便逐步回归北宋时期的内政外交政策。在北宋时期最重要的内政政策便是“崇文抑武”的治国方略。早在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之后,为了避免手底下的将领们拥兵自重、自立门户,便设计了一场“杯酒释兵权”。

回收兵权之后,宋太祖总结五代藩镇割据的 历史 经验来确立治国方略时认为:武将拥兵自重、武力干预政治是政权面临的最大危险。“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赵普答道:“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己”。

经过了北宋一百多年的“崇文抑武”的统治,整个文官集团、皇帝都认可了这样“崇文抑武”的治国方略。所以在政局稳定之后,宋高宗本人也开始顺应文官的心意(更重要的是自身对武将的不信任),开始逐步地回归“崇文抑武”的治国方略。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不听号令的岳飞成为了宋高宗、文官集团的的眼中钉。

外交上,军事孱弱的两宋一直都处于挨打的位置,为了获取和平。北宋选择了给予敌对国岁币的求和手段。宋高宗建立南宋之后,自知打不过金国。所以在武将们守住了半壁江山之后,便开始积极地寻求和平。

宋高宗为什么要寻求和平呢?其实不仅仅是因为被金国打怕了害怕再次亡国,还因为此时的南宋地面上接连不断地爆发了流民起义、部队兵变。在后方不稳定的情况下,宋高宗制定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积极的收缩抗金的兵力用来镇压流民起义。岳飞一心想着“直捣黄龙,迎回二圣”,对于宋高宗要求的撤兵心有不满。君臣二人便因为撤兵一事心有间隙,最终在宋高宗的十二道金牌的重压之下,岳飞心不甘情不愿的撤兵。面对着这样一个不听诏令的猛将,宋高宗只剩下下令诛杀的这条不归路。

岳飞虽然被杀害了,但他的业绩不可磨灭。岳飞表达了被侵犯民族的要求,坚持崇高的民族气节,坚持了抗金的正义斗争,为汉民族的文明绵延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岳飞联合抗金军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中国人民免遭金人的蹂躏,从而保住了高度发展的中国经济和文化,并使之得以继续向前发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