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动物需要冬眠

有哪些动物需要冬眠

第1个回答  2020-03-05

详解冬眠的动物有哪些

第2个回答  2018-12-24

15种冬天冬眠的动物:松鼠、蛇、青蛙、蟾蜍、亚洲黑熊、蜥蜴、蚯蚓、北极熊、蜗牛、鳄鱼、刺猬、乌龟、蝙蝠、黄蜂、睡鼠

(1)爬行动物.如蛇类、蜥蜴类、龟类等动物。
(2)两栖动物.如蛙类.
(3)鱼类.
(4)软体动物.如蜗牛、贝类等。
(5)而且相当一部分的多年生昆虫类动物也有冬眠习性.
(6)一些小型哺乳动物也有冬眠习性.如鼠类、蝙蝠、獾类、貂类、刺猥等。 (啮齿目 栗鼠、欧洲睡鼠、金仓鼠 翼手目 蝙蝠 食虫目 刺猬)
(7)大型哺乳动物中仅有熊类有冬眠的习性.如黑熊、棕熊、马熊、北极白熊等。

扩展资料:

冬眠是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一种极端的但被调节的体温、代谢和其它生理活动的下降,作为对减少能量消耗的适应。这种定义已不包括变温有机体对环境温度下降而发生被动反应时的季节性或昼夜的蛰伏。因而,真正的冬眠限于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冬眠的物种大致可分成两类即主动式冬眠动物和被动式冬眠动物,后者如仓鼠,外部因素,包括光周期,食物和外界温度对这种冬眠周期事件的定时起主要作用。

第3个回答  2018-12-24

例如熊、蝙蝠、刺猬、极地松鼠、青蛙、蛇等都有冬眠习惯。

1、蛇类

冬季气温较低,蛇一般就在干燥向阳的洞穴、树洞或岩石缝隙中冬眠。冬眠是蛇类对低温条件的一种适应,也是蛇类在漫长岁月中所形成的一种遗传特性。蛇类的冬眠并非是一段睡眠时期,而是直接由低温导致的蛰伏状态。

2、龟类

龟是通常可以在陆上及水中生活,亦有长时间在海中生活的海龟,温带种类冬季蛰伏(冬眠),热带种类炎热时期蛰伏(夏眠)。

3、蛙类

蛙类(如黑斑蛙)冬眠,通常是隐藏在树根、石块、洞穴或土层中,也有的(如大蟾蜍、中国林蛙)沉入河、湖底的淤泥中冬眠。

第4个回答  2019-05-12
“冬眠”也叫“冬蛰”,是动物对冬季外界不良环境条件(如食物缺少、寒冷)的适应,蝙蝠、刺猬、极地松鼠等都有冬眠习惯。 “冬眠”的动物分为3类: 第一类是蛙、蛇等两栖爬行类。它们的体温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自己无法调节体温。在爱尔兰,有一种冰蛇,入冬后会把身子全部冻在冰里,横卧时像一根硬邦邦的棍子,盘卧时像一朵白色的花,当地人就把它当手杖用或编成门帘来挡风。天气转暖了,这些“手杖”和“门帘”就会悄悄地爬走。 第二类则是松鼠、刺猬、蝙蝠等深冬眠型动物。刺猬冬眠时可连续236天不进食,体温接近0摄氏度,几乎不呼吸,就算把它扔进水里,过半小时再捞起来,它也不会淹死;蝙蝠一到冬天就躲到岩洞或树洞里去睡觉了,它们用爪子钩住物体,用飞膜裹住身体,倒挂在洞里,心跳由每分钟400多下减至五六下。 第三类就是狗熊。它们在冬眠时听觉非常灵敏,一旦外界有风吹草动就会立即醒来,和对手进行搏斗。怀孕的白熊还会在冬眠时生产、哺育宝宝呢,等母熊冬眠醒来时,会发现自己的宝宝已经从巴掌大的小不点长成三四公斤重的“大孩子”了。
蛇、蜈蚣、刺猖、乌龟、蝙蝠、刺猬、蛙、蜗牛、绝大多数的昆虫、加利福尼亚的夜鹰等,许多动物都会冬眠。
松鼠睡得更死。有人曾把一只冬眠的松鼠从树洞中挖出,它的头好像折断一样,任人怎么摇撼都始终不会张开眼,更不要说走动了。把它摆在桌上,用针甚至也刺不醒。只有用火炉把它烘热,它才悠悠而动,而且还要经过颇长的时间。
刺猬冬眠的时候,简直连呼吸也停止了。原来,它的喉头有一块软骨,可将口腔和咽喉隔开,并掩紧气管的人口。生物学家曾把冬眠中的刺猬提来,放入温水中,浸上半小时,才见它苏醒。
动物的冬眠真是各具特色:蜗牛是用自身的粘液把壳密封起来。绝大多数的昆虫,在冬季到来时不是"咸虫"或"幼虫",而是以"蛹"或"卵"的形式进行冬眠。熊在冬眠时呼吸正常,有时还到外面溜达几天再回来。雌熊在冬眠中,让雪覆盖着身体。一旦醒来,它身旁就会躺着1-2只天真活泼的小熊,显然这是冬眠时产的仔。
动物冬眠趣谈
所谓冬眠就是指动物为了保持体内的能量、避免冻饿的一种对不利环境条件的适应方式。科学家指出,动物在冬眠过程中,能减少身体98%的代谢活动。
有冬眠习性的动物每年有4?6个月是处在接近死亡的状态下的。比如地松鼠在冬季开始时,身子缩成一团,体温从正常的36℃慢慢降到2℃左右,3?4小时后,心跳由350跳/分钟减至2?4跳/分种。这些冬眠的动物都具有神秘的本能,它们在越冬以前就准备了御寒措施。例如有超级“冬眠家”称谓的旱獭,冬眠时在土中挖出一个共同使用的洞窟作为寝室,洞窟犹如一条长廊,能容纳十几头冬眠的旱獭。而地松鼠却选择弯曲的地方,挖一个和自己身体一样大小的“冬宫”。刺猬冬眠时还要穿上“棉衣”,办法是让自己如刺的硬毛上扎满厚厚的枯叶。至于蝙蝠,它们总是寻找岩穴作为冬眠的场所,这是因为那里的环境比较潮湿,否则它们会因干渴而死亡。有趣的是,它们可以用双爪抓住岩石,倒挂着身子渡过整个冬天而从不会掉下来。
一些昆虫是靠蛰伏越冬的,可是大部分昆虫到了冬季都要死亡。为了传种接代,它们一般把虫卵藏在蛹壳里面,使其后代免遭严寒的伤害。例如,有一种夏季出生的包心菜粉蝶,在七八月间它就开始找一些隐蔽温和的地方产卵,让后代能够以蛹的方式度过严寒,待来年天气变暖时,新一代菜粉蝶就从蛹壳里爬了出来,继续它们生命的历程。
鸟类中也有冬眠的,例如一种加利福尼亚的夜鹰在冬季有三个多月处于熟睡状态,这期间,它的新陈代谢变慢,甚至用听诊器也听不到它胸口心跳的声音。
有人认为任何冬眠的动物都是整个冬天熟睡不醒的,其实不然,它们每隔一段时期,即会苏醒过来,活动几个小时,此时它们的体温会恢复正常。旱獭就是这样,它们睡到约三个星期后,便苏醒过来,排一次尿和粪便。如果外界气温太低时,它们也会中止僵眠状态。地松鼠冬眠时,也每隔半个月醒来一次,而蝙蝠却能一觉睡上30到40天左右。这种周期性的苏醒,对动物的生存来说是必要的。
最近的研究表明:动物的冬眠是依靠体内激素调节的。科学家们根据动物的生理变化机制,将冬眠的原理运用到医学上,造出了低温麻醉法、催眠疗法。如何把冬眠运用到家畜上,使家畜冬眠,以节省大量饲料,目前还是个难题,还有待于科学家付诸辛勤的劳动去研究。
第5个回答  2011-12-13
冬眠。如:蛇、青蛙、乌龟等。

(2) 迁移住的地方。如:大雁、燕子等。

(3) 加厚自己身上的皮毛或者羽毛。如:兔子、鹿、狐狸、麻雀、乌鸦等。

(4) 贮存食物。如:松鼠、蜜蜂、蚂蚁等。

(5) 产卵过冬。如:螳螂、蝗虫等。

(6) 躲在安全的地方过冬。如:苍蝇和蚊子。
1.松鼠和野兔都要把窝垫暖了,找到松塔啊、榛子啊、橡子什么的储备食物,它们冬天都不冬眠。还有,它们还要换毛,冬天要换上与夏天不一样的毛。
2、蛇是集体冬眠的,它们互相搂抱在一起,一起冬眠,春天再醒来那样可以取暖,提高温度。如果单独过冬会冻死的,它和青蛙一样也是变温动物,聚在一起可以减少死亡率。
3.熊冬眠是因为冬天不容易找到食物,到了秋天它们就大吃特吃,使自己长胖,冬天就靠脂肪来提供养料。但是,冬眠时,它们还会醒过来的。
4.兔子有厚厚的毛保暖,所以冬天也不怎么怕冷。但如果皮毛被弄湿,兔子便很容易着凉。所以主人要特别留意,冬天别为兔子洗澡。
5.一般来说,猫的冬天不用特别保暖,因为它们的毛已经提供了足够的保护。而且当它们感到寒冷时,它们会自己去寻找温暖的地方藏身。如果它们毫不客气的上了你的床,甚至钻进了你的被窝,那就是它们怕冷了。
6.蝙蝠也是冬眠的。它在山洞里用后足的尖爪攀住石缝,头朝下悬在空中,一“吊”就是半年。
7.刺猬冬眠时,蜷缩一团,远看好象一个大绒球。它在巢穴中冬眠时,体温下降到9度。冬眠中的刺猬会偶尔醒来,但不吃东西,很快又入睡了。冬眠的刺猬如果过早醒来会被饿死的。
8.有的动物如候鸟,会非到南方去过冬。如天鹅,平时聚居在北方,秋天便携老带幼,到长江中下游一带过冬,来年春天再返回繁殖地生儿育女。
9.丹顶鹤,本来生活在北方,也都是定期飞到南方过冬,春天再北返。

10.杜鹃,黄鹂,小燕子等,它们是随着气候变化而迁徙的鸟。
11.有些动物一般在原地过冬,如喜鹊,麻雀,兔子等。
12.我知道有些动物事先储备好粮食在洞里过冬,如小蚂蚁,小松鼠等。
13.我们中国独有的珍贵的中华秋沙鸭就世世代代生活在美丽富饶的长白山。它们每年冬季飞到南方过冬,春天飞回故里。它们喜欢以现成的树洞为家。它们把选好的树洞加工装修一番,在洞底垫上碎木屑羽毛等,为了让将来出生的小鸭住的更舒服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