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顽症用猛药 山东规范办学办出社会认同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1-14
山东以高中为突破口,治顽症用猛药,解放师生和学校

  规范办学办出社会认同度

  邱承岭是山东省章丘四中的教师,1989年就当了教师的他,从没有感到过时间像现在这样充裕:早上7点半到校,下午5点准时下班。以前,他在校的时间基本上是从早上6点20到晚上8点。

  这样的变化发生在山东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狠抓规范办学之后。在曾经出现过“抓高考要抓出血来”这样口号的高考大省山东,中小学特别是高中学校出现这样的变化,有点让人难以想象。

  曾几何时,齐鲁大地,校园内学生挑灯夜战,补课盛行,考试排名盛行,高考恶性竞争的压力一级级从高中生向下传递。学生累,教师累,家长累。说山东曾经是应试教育的重灾区,一点也不为过。

  治“顽疾”用猛药:立规矩,动真格,狠抓规范办学

  有一句形象的话说,应试教育让大家都得了病,如入魔障,出不来。

  山东的“病”不轻。不规范办学行为泛滥,违背教育规律的行为泛滥,受伤的是学生,是整个教育。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齐涛说,明知道教育在走着一条偏离规律的畸形之路,却眼睁睁地任其继续,这无异于历史的罪人。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2008年年初,山东省副省长黄胜在全省大会上宣布,2008年为全省素质教育年。一场有人称为“新政”、有人称为“回归”的教育改革就此开始。

  这场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推进素质教育。围绕这个目标,山东首先抓的就是规范办学行为。齐涛在大会小会上强调,没有规范的办学行为,没有良好的教育秩序,素质教育就无从谈起。

  要规范就要立规矩。为此,山东省制定了种种规矩:省政府和教育厅先后出台32个规范性文件,涉及总体工作安排、规范办学行为、构建育人工作机制、课程建设与管理、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教育均衡发展、师资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

  比如,新修订的《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涵盖办学方向、校务、德育、教学、学生和教师、评价、财务、安全、卫生管理等10个方面。其中,规范课程、课时、作业量、作息时间作为刚性要求,有严格具体的规定。

  规矩好立,关键和难点在执行。明眼人都知道,高中办学不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就很难做到真正有效的规范,素质教育就很难实现突破。普通高中因此成为山东推进改革的突破口。在推进规范的过程中,山东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度,甚至“挥泪斩马谡”:2008年以来,仅山东省教育厅就组织150余次督查,采取不打招呼、随机督查方式,检查学校4000余所,对违规行为进行了严肃查处,有20所违规学校被撤销省级规范化学校称号或黄牌警告,50余名中小学校长、2名县教育局长受到行政处分,4长被免职。对出现多次严重违规办学行为的地方,省里还直接追究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责任。

  立好规矩,找好切入点,严厉处分不守规矩者。这是一剂“猛药”。黄胜在各种场合提出“治顽症用猛药”。省政府和教育厅表现出的决心之大,震动全省。

  一系列动真格的举措让山东教育开始慢慢走上了规范办学的轨道:加班加点被明令禁止了,考试排名被禁止了,随便增减课时被禁止了。在严格的检查和惩罚制度之下,敢于违规的人越来越少了。

  但是,新的问题出来了。

  开“验方”固本培元:规范课程、课堂,规范考试评价

  章丘市实验中学是一所农村初中,学生肯吃苦、听话,学生埋头苦学、教师加班抢课,题海战术、大量重复训练,是这所学校在当地长期、人气高涨的优势。校长吕学江说:“靠苦学狠练换取的考试成绩,足以使我们不计付出。”

  但是,现在这样的做法不行了。山东省有个“规范办学行为40条”,明确规定,要把课时减下来,作业缩下来,自习放下来。

  面对这样的规定,校长吕学江说,学生在校时间缩短了,活动课不占用了,做练习时间减少了,题目训练的时间没有了,怎么办?

  有这种迷茫的学校还真不少,不敢补课不意味着不想补,有的学校开始琢磨能不能从地上转入“地下”。在“治顽症用猛药”之后,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验方”固本培元,会带来更可怕的反弹和后果。

  规范课程,规范课堂,规范考试评价,成为山东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施“猛药”之后的“验方”。

  规范课程。针对高中段普遍存在的课程开设随意性大、盲目追求教学进度、忽视综合实践活动等非高考科目的突出问题,山东出台了《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和15个学科的《实施意见》,规定所有普通高中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开展教育教学,确保开全必修课程。同时,严格规范高中文理分科,规定在一、二学年不得进行分科,加快落实“选课制”,大力推进“走班制”。

  着力打造优质高效课堂。一年多来,山东各地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模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涌现出了省实验中学、青岛二中、茌平县杜郎口中学、莱芜市丈八丘联小等一大批课程改革示范学校。在短暂的迷茫之后,章丘市实验中学寻找到了新的出路:针对以前的课堂大多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学生课上熬时间,课下忙作业,高耗低效的情况,学校从改善课堂教学着手,创建了“自主学习,当堂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全校强力推行,在减负增效上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规范考试评价。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推行日常考试无分数评价,为每个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档案;严格限制各种不必要的统考,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普通高中除学业水平考试外,市级教育行政部门仅在第一学年末组织一次统考,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组织一次高考模拟考试。全面实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以学业考试取代升学考试,以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取代中考成绩录取新生。稳步推进高考制度改革,积极推动考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校招生录取过程;稳步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推进高校录取多元化;严格高考信息管理,将考生成绩作为个人隐私予以保护,禁止公开宣传高考成绩和排名奖励。

  整体“施治”重实效:解放教师、学生,解放学校

  张志勇曾经打过一个后来被引用过无数次的比方:大家在球场里看比赛,本来好好地坐着,有人站起来,后面被挡着的人也只好站起来,站起来的人越来越多,最后大家都站起来了,大家都累,都嫌麻烦,可是,谁坐下来,谁就要吃亏。这个时候要大家都坐下来,就难了。

  要治这种顽症,除了“猛药”、“验方”,山东还有一味很关键的“药引子”:全省整体推进。根据全省作为一个独立的高考录取单元的实际情况,所有学校统一行动、集体减负规范办学全省一盘棋,哪个地方哪所学校都不能例外。

  在推进素质教育一年后的回顾中,山东的教师们普遍认为,升学的压力减轻了,既有了广阔空间实现专业发展,又有了较多休闲时间品味生活,职业的幸福感明显增强。邱承岭说,以前,哪个教师和学校都不敢少花时间,弄得大家都很累。但谁真的想这么累呀?规范办学一年多来,全省都不让补课,这才真正解放了学校和教师。

  为了解放学生,山东省要求:全省范围内高中统一寒暑假时间,双休日一律不准上课,全面开放学校图书馆、体育馆和实验室,供学生组织活动使用;任何高中不得违规提前招生,不得到规定区域之外招生,不得超出学校合理规模招生。

  学生们很快适应了这种变化:章丘四中的社团活动明显活跃起来,建起了摄影、文学、动漫等20多个学生社团,学生“人人进社团,周周有活动,个个有特长”。高一学生张文是学校计算机协会的会员,现在他每周都有时间到学校的计算机室上网、琢磨计算机。

  学校解放了,不用再绞尽脑汁补课了。在2009年寒假,山东组织督查了48个县区市的80余所中小学,每所学校都做到了不以任何方式组织上课、补课、自习。

  以规范办学为切入点,以高中为突破口,以强化教育问责为手段,努力切断“时间+汗水”这种违背教育规律的办学道路,全面建设合格学校、全面贯彻课程方案、全面培育合格学生,努力把时间、健康、能力还给学生,带来了一个让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渐渐认同、喜欢的山东教育发展新格局。(本报记者刘华蓉)
相似回答